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发布者:卢秋兰     所属单位:赣州市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16-02-29    浏览数:0

 

授课时间:                                   课时序号   

课题:  专题一: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型:新授课

撰稿人: 卢秋兰                                       审稿人:冯今

知识目标: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

能力目标:探讨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教学重点: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考点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1)内容    ①王位世袭制:夏代禹传位于其子________,王位___________取代了__________

②行政管理制度:商代中央设有________、卿士、卜、祝、史、等官职;地方封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极:①加强对_________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②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③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消极: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独立性,为春秋割据埋下隐患。

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西周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

内容:①周天子授予_________________、先代的________土地和人民,让他们建立___________,拱卫王室。

②诸侯国要服从命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诸侯可以的自己的封疆内对______________实行再分封。

瓦解:①原因:受封的_________势力日益强大,_____________衰弱。②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________,解决贵族间在________、财产、________的矛盾。

2)内容:________;大宗、小宗。

3)特点:________继承制。

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________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重难点突破】

重点1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宗法制:是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的分配与继承上的矛盾而通过血缘关系确立的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

主要特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③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①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

影响:①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②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3)两者的关系: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学 生 活 动

【方法技巧】考查历史概念是高考的基本要求。在备考中,要注意相关概念的内涵和概念之间的比较,例如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中西内阁制的比较等。比较中要注意,比较相同点从大处着手,比较不同点从小处着眼。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课时序号   

课题: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撰稿人:卢秋兰                                                审稿人:冯今

知识目标: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情感目标: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学习过程】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的统一

1、背景(条件):

2、过程:

3、意义:

二、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2、主要内容

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

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的权力:全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由皇帝控制。

③皇帝制度的特点:________、皇帝独尊、________(也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特征)。

④本质:________,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构成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________

三公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负责执掌________,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          ________事务

           太尉:负责全国________(实际虚设,秦始皇自掌军权)

九卿: 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但不一定都九人。

②(特点)运行机制:中央三个主要官职________,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

①历史沿革:春秋时期:某些诸侯国开始实行郡县制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制

秦统一后:全国范围内实行

②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           、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县”隶属于郡,县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③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形式;郡县长官由           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④影响:秦朝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3.秦朝加强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方面:

2)文化方面:

3)军事方面:

4)法律方面: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真题演练

1、(2010·新课标全国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22010·新课标全国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3、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B.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自恣

4、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C.有利于促进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5、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学 生 活 动

【真题12008年高考江苏卷)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解析】考生仅读“齐”“鲁”“楚”,易误选AB;据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可排除是中央官制的D项。据“以行政区划为籍贯”可知为郡县制。

【真题22008高考天津卷)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解析】答案为A项。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课时序号   

课题:专题一: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撰稿人:卢秋兰                                                审稿人:冯今

知识目标: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的演变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的演变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前自主探究】

1、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课堂自主学习】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

1.汉朝:

1)汉高祖:汉承秦制,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

2)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将诸侯王任免权收归中央

3)汉武帝颁布“           ”,加强中央集权。

2.唐朝:

中期设           (政治上自主权,经济上财权,军事上强悍武力);

安史之乱后,形成           ,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措施:

1)军事:收兵权,抽精兵,实禁军;

2)行政:           做长官,通判监督;

3)财政:小部分地方开支,余由中央掌控。

 评价:

1  从而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2)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朝:           制度

1)内容: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

②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           进行管理。

③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2)意义:

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②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           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两汉: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汉武帝时,频繁任免丞相;形成内朝(重用亲信担任___、侍中等)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3.唐朝:完善              

1)职责:           ——决策机构(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审议机构(审核政令)

           ——执行机构(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

2)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政治制度重大创造,后世历朝基本沿用。

4.宋朝:           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                      ,分割宰相的           、军权和财权。

5.元朝:设           ,替代前代三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相权得到强化

【课堂演练】

1.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 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2.(2009·江苏高考)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课后自主探究】

问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皇权至上  2.高度中央集权   

3.宗法等级观念影响4.制度不断完善:两个趋势:

1)从中央来看主要特点是: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2)从地方来看主要特点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3)一个适应:选官制度适应集权需要不断发展变化。

学 生 活 动

1)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汉承秦制”。②汉武帝用布衣为相;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为尚书令,形成“中朝”;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称“外朝”。

③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的权力,形成决策的中枢机构。

④魏晋南北朝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⑤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⑥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后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削弱相权。

⑦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课时序号   

课题:专题一: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撰稿人:卢秋兰                                                审稿人:冯今

知识目标:明朝内阁的创立、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情感目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前自主探究】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课堂自主学习】

一.明朝内阁的创立

1)背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他亲自处理,政务繁多, 故设置           ,作为侍从顾问。

2)设立时间: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后来,内阁大学士获得“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地位: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机构,是           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思考题:见教材p17学思之窗

二.军机处的设置

1)时间:雍正帝时  

2)目的:办理西北军务;加强皇权。

3)特点: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品级不高,皇帝裁决,跪受笔录;保密性强。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君主专制发展到           )。

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主要实行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逐渐成为主要标准)。

3.隋唐~清:           

简述科举制:

1)产生、发展历程:

    隋朝: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选官;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继承完善。

2)作用:

      ★★★前期积极:

     ①选官制度的进步;

     ②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扩大统治基础;

     ③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④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结合,提高了官员素质

     ★★★后期消极(主要在明清):

     忽视自然学科,影响科技进步;八股取士,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课堂演练】

1.《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

A.采纳董仲舒建议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颁行推恩令  D.设立刺史官职

2.(2009·广东高考)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 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 决定

3.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可看出明代的阁臣(  )

  A.位高权重B.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C.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真题12007•宁夏文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引自《隋书.杨尚希传》

材料二  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 引自包拯奏报

   材料三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8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1: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00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000人,官员之比已高达1:911              

  ————引自《江淮论坛》19822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要求表述应当成文。限180字左右,超过200字要扣分。

【课后自主探究】

问题: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 生 活 动

 [易错题]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拓展题]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答案】1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唐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院,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宰相,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

2)总体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教学反思: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