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必须知识的

发布者:利心志     所属单位:景德镇市第七中学     发布时间:2016-02-29    浏览数:0

新学期以高考的角度看待问题

  如果说经过了高三的第一个学期,高三的同学们还是觉得高考不太真实,那么当第二学期开始后,你一定会恍然大悟高考真的要来了!为了防止当头棒喝似的清醒,不如利用寒假好好清醒一下,重新看待高考,把自己和高考融为一体,以高考的角度看问题。

  在用高考的角度看问题之前,大家首先要以考试的角度去看待以往学习的过程,结合试卷,本着这个知识点能够考出什么?要考的时候应该会如何出题?再拿出作业上的试题,看看是否有新的体会,这能帮助你在备考过程中以分数为目的做一个转型。

  其次,以高考的角度看待问题。

  大多数学生对高考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在高三刚开学时甚至到了第一学期结束,有的同学还没有真正意识到高考离自己到底有多近。再问他高考考的是什么,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考的是全部的知识点。考查知识点是没错,但是如何考察的呢?高考各科基本上严格按照高考大纲要求,题目以 3:5:2(基础、中等、拔高)划分比例,即80%属于大众化考生都会的,只有20%的分数是拔高题。

  而只了解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更深层次的了解,下面就为大家揭秘“命题组专家”的出题手法!

  1.高考试题的设置问题。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在命题上,很多基础分、中等难度的分数,往往要“转”一下才能弄清题意,这个过程导致学生容易丢分,这也正是“命题组专家”手法的体现,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概念混淆,导致误导学生走弯路;

  (2)知识搬家,将知识点换一种方式考察;

  (3)隐含知识点,如需要作一步推导、辅助线等;

  (4)知识再生,用陌生的概念来考察知识点,也就是好像不相关的话,但是却指出了知识点是什么;

  (5)多个知识点综合,其实只考察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其他的知识点是干扰用,试题表面一目了然,却容易出错。

  2.试题的分布问题。基础分、中等难度的分数并不是按照试卷的顺序出的,有可能将基础及中难部分放在难题的第一步、第二步,或者放在试卷的后半部分,尤其是文理综合卷,造成学生不敢下手或者没有时间下手导致丢分。

  当你了解高考的出题手法后,就算同学们仍然需要刷题,但刷题的时候势必会把高考命题的手法考虑进去,刷这样的题才是保质保量!寒假期间做题,同学们不妨多关注一下题目的考法,具体要怎么样才能形成我们所要的求解答案,也就是挖掘题型之间的共性,拿到题目后弄清出题人的目的、题目中缺失的条件,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知识点给缺失的条件补齐,这就是解题过程,本着带有思考和挖掘的方式做题,才能有所收获。

  再次,站在高考的角度分析得失,抓住重点。

  通过翻阅以往试卷、套题,分析哪类题属于大家都可能做对,但是自己当时没有做对或者是犹豫了许久做对的题,这类题实际上是大部分学生得失分的关键,是拉开分数差距的主要原因。

  另外,大家应该明确一点,大部分学生竞争的对象不是尖子生,而是300分~600分范围左右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有些题你没做出来,而分数比你低很多的同学会做,这说明暂时的分数并不代表高考的分数,大家的程度是差不多的。因此,大部分学生有可能做对的题就属于重点攻克的题,这类题集中分布在选择题、填空题及前三道解答题。

  给大家的大红包总结起来就是三件事,学会读题、学会自我总结、学会抓分。同时,这也对下学期的整个规划指明了方向,可以帮助你合理的根据自己的程度最大化的提升自身水平。并且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毕竟高三的同学们的寒假一定不会像其他年级那样长,所以仅需要察看过去的试卷套题,以及通过做学校布置的作业就可做到。剩下的时间,该休息休息,该玩还是去玩吧。

  最后还有一个小红包要送——各科复习的着手点!

  1.语文重点放在前面的单选、现代文阅读、古文(诗词)阅读上,有精力的训练下作文。

  2.英语放在单词的理解上,尤其是高中学过的45个介词,拿下介词等于拿下一半的单选、阅读、完型及写作。

  3.数学的重点放在各题型融汇贯通、挖掘解题共性上。

  4.理综放在理解分析上,尤其是物理力学各步骤地正确分析、电磁转换系统的受力分析;做化学题时始终联系元素周期表、官能团,将会简单的多,生物加强对固有名词的理解,就能抓住整个学科的核心。

  5.文综要根据各科特点区别对待,政治要关注时事热点,并一定要注意用课内知识与时事热点进行联系、分析;地理一定要会读图,熟悉各个基础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在自己心中建立一个地球的模型;历史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梳理好,像看一个故事一样看待历史事件,就容易多了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