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发布者:刘精铮     发布时间:2016-08-03     浏览数:0

 

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吉安县文山学校刘精铮

(一)编写体例

九年级下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的最后一册,也是整个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在编排体例上,仍是以专题组织单元,同时兼顾文体。本书属于第三个阶段,六个单元分别安排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先秦诸子散文、叙事散文以及古代诗歌。

(二)编写意图(课标要求)

这一意图,课标要求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

1.知识与能力:侧重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揣摩语言、体验情景、质疑问难等。

2.过程与方法:九年级下册侧重文学教育,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的时候,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学会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学会品味和揣摩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阅读浅易文言文,熟读或背诵精彩篇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类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材特点

1.选文内容更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

2.教材编排形式灵活多变,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又切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3.开放性的练习设计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4.多角度多方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语文课堂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真正做到了把语文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

5.丰富多彩的名著导读及附录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积累,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变得越教越轻松。

(四)教材知识体系

在内容上,九年级下册由六部分组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法、语法知识(补白)、附录等。   

   

(五)单元教材解读(以第二单元为例)

1.单元地位: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专题,选编了四篇中外小说,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主要因素——人物,了解小说的主要特点,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2.课标依据:

1)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总目标);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丰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考点:1)抓住人物特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析体会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3)联系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理解小说主题;

4)关注小说的结构和篇章布局,体会作者艺术构思的巧妙;

5)揣摩小说鲜活而锤炼的语言。

4.单元分析:

本单元选文追求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四篇选文中,中国现当代小说各一篇,外国小说两篇。涉及的生活范围既有科举时代下层知识分子悲酸的命运,也有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的独特风貌;既有沙皇统治时期趋炎附势小官僚形象,也有对美国西部淘金者硬汉形象的逼真刻画。这些小说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人类生活的斑谰多姿,对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本单元的选文还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孔乙己》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以一个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了“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的悲惨故事。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子的苦人和弱者,小说却以众人的哄笑贯穿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写悲,更添悲色。小说语言老辣犀利,写人状物画龙点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蒲柳人家》则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和语言、动作等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京东运河边几个农民的鲜活形象。其中以“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外号的形式来概括和交代人物性格的写作方式,颇得《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古典小说的神韵,在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变色龙》是篇幽默讽刺。作者善于选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与事,加以夸张和对比,创造出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小官僚形象。文中作者没有一句主观评价,而是通过人物自己言行的前后矛盾、丑态百出,尖锐地讽刺了这样一种奴性人格。《热爱生命》则运用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西部硬汉的形象。小说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一句完整的对话,甚至没有告诉我们淘金者的名字,但却以其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和真实深刻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5.教学处理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们从几个词语入手,来探讨在新课标指导下小说教学应该关注的几个着力点。

1)理念:人物·生活

在各套课标教材中,小说的编排方式基本上有两种,或按内容散见于各专题性的单元中,或按文体构建完整的小说单元。“要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九下第二单元提示),教材的编写者通过这些文字向我们传达着这样一种理念:小说教学应该以人物为中心,借助人物形象去了解生活,探寻生活的本质。

2)方法:品味·想象

对小说阅读教学的设计,应该关注以下的几个方面:

①小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②运用小说的知识,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这样去欣赏、体会:a、整体感知小说。b、理解小说。c、领悟小说。

③品味小说中的人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小说教学应该重视朗读和对精彩语言的品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

b、精彩段落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人物性格和课文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上。

c、借助于对语言、细节的分析,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其态度。

d、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

3)落实:写·读

小说教学应该关注学生课外的“读”,课内的“写”。课堂上小说的“写”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a、评论法:对小说的内容和写法发表自己的看法。b、人物点评法:点评故事中的某个人物或其行为。c、细节点评法:由小说中的某个细节生发联想或感触。d、比较法:选择有可比性的人物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e、换位表述法:改变叙述的角度等等。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