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研修培训(303)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作业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李小玲     提交时间:2016-02-26    浏览数: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与帝王权力逐步强化;

2、了解中国古代王朝设置监察机构,知道这种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3、掌握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4、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5、掌握从西汉到宋中国的政治制度屡经变化,其中中央官制变化的趋势及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明了从西汉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涉及着中央官制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制作这一演变和发展的简表。在制作简表的基础上采用讨论法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我国从西汉到宋朝1千多年,每个朝代都采取了维护中央集权的制度,从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了解现在的政治措施有一个基本基础,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2、经济发展不等于国家富强,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革新政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在增强经济、科技实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的改革,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导入新课】

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看来威风八面的皇帝也有许多的烦恼,他就亟待解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以及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等系列问题。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后中国历代政治体制沿袭秦政,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强化。而本节就是总结了中国古代王朝专制政体逐步强化,政治权力逐步集中的历史。

【新课讲授】

一、“法令出一”

提供课件上的史料

《商君书》强调“权制独断于君。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史记·李斯列传》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内容或“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可举例说明)这种皇帝制度在中国维持两千年之久,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方才废除。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思考”;再现这种“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

二、君权和相权

君主尽管自称为“天子”或龙子龙孙,但没有三头六臂,为了更好的执政,任命人员成为自己的政治助手,处理各种事务。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丞相的职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就是皇帝的主要助手。丞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宰”的本义为“主宰”,“相”的本义是“辅佐”。皇帝在执政过程中,通常注意限制相权来独揽行政大权。因此,历代王朝的君主采取措施限制相权:(学生自行总结)

(1)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

汉初继承秦制,但是两汉初丞相权力比秦朝丞相权力大,皇帝对丞相礼遇隆重。凡拜相,天子临朝,六百石以上的官员皆得朝会。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由此可见丞相地位之尊崇了。

然而,宰相集决策、司法和行政于一身,这样导致丞相与帝王之间在处理国家政事上常发生矛盾。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    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重一时,然而,汉武帝时宰相的个人命运怎样?为什么?

汉武帝认为丞相权力过大会削弱皇权,于是他任命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原来由贵族做丞相的做法,从而加强了对丞相的控制。中朝官的官员的构成起初是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被称之为“天子宾客”,即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严安、主父偃等这批人,以后经常让平民出身的布衣做丞相,起用他身边的一些侍从为尚书令、侍中,参与国家大事决策,而让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只管执行皇帝下达的绍书、旨意和手谕等。这样,就形成了由尚书令、待中组成的“中朝”决策机构和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执行机构。至此,丞相被夺去了决策权,权力受到限制。

(2)唐代限制相权的措施

即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与汉朝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三省主管都在行使宰相权,这样唐朝中央机构就有三个宰相,而汉朝时只有一个宰相。可见唐代相权一分为三,宰相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最终扩大了皇权,保证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心地位。工作流程可以描述为: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尚书省相当与今天的公务员,下辖各部委办局机构,属于行政机构,中书省主管政令文书的草拟,而门下省主管政令文书的审核。

唐朝有哪些著名的宰相?

正面的有房玄龄和督如晦;姚崇和宋景;还有狄人杰和杨炎,但有反面的李林市和杨国忠等。当时宰相的作用很大,对于朝政具有重要影响。

(3)宋代限制相权的措施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是采取措施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力,即设中书门下,来行使宰相的行政权,后来又设“参政知事”分割宰相行政权,从而使相权进一步分散,其中著名的诗人兼改革家范仲淹与王安石都曾任参政知事职务。

组织学生创设秦朝、唐朝、宋朝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央行政的情景:

【史料链接】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坐而上朝到立而上朝再跪而上朝。反映了君相关系日益紧张严峻。可见,历代中央机构在不断调整、改革,但总的来说,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本来本课内容容量大,又比较抽象,但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点拨,补充了不少史料,并试图与语文结合,又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效果不错,同学们积极配合,踊跃参与,对于以往的许多概念明白了许多,作业完成情况比较理想。但对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流程混淆,对于科举制很有兴趣,他们言犹未尽,课后可专门展开讨论。

同时,在教学中如何选取课程资源(包括诗歌、歌曲、照片等,充分有效地加以利用);如何把握进度与难度(针对学业水平测试和紧张的教学任务,千万不能拔高难度也不得盲目追求速度);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多种感官,课前、课中与课后配套,说、读、听和写兼顾);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怎样最大限度发挥(最大限度精选材料并突出主干,还要注意画面清晰和谐)等课题有待于我们共同探讨。




 

【导入新课】



 



 

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看来威风八面的皇帝也有许多的烦恼,他就亟待解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以及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等系列问题。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后中国历代政治体制沿袭秦政,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强化。而本节就是总结了中国古代王朝专制政体逐步强化,政治权力逐步集中的历史。



 



 

【新课讲授】



 



 

一、“法令出一”



 



 

提供课件上的史料



 



 

《商君书》强调“权制独断于君。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史记·李斯列传》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内容或“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可举例说明)这种皇帝制度在中国维持两千年之久,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方才废除。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思考”;再现这种“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



 



 

二、君权和相权



 



 

君主尽管自称为“天子”或龙子龙孙,但没有三头六臂,为了更好的执政,任命人员成为自己的政治助手,处理各种事务。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丞相的职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就是皇帝的主要助手。丞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宰”的本义为“主宰”,“相”的本义是“辅佐”。皇帝在执政过程中,通常注意限制相权来独揽行政大权。因此,历代王朝的君主采取措施限制相权:(学生自行总结)



 



 

1)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



 



 

汉初继承秦制,但是两汉初丞相权力比秦朝丞相权力大,皇帝对丞相礼遇隆重。凡拜相,天子临朝,六百石以上的官员皆得朝会。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由此可见丞相地位之尊崇了。



 



 

然而,宰相集决策、司法和行政于一身,这样导致丞相与帝王之间在处理国家政事上常发生矛盾。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    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重一时,然而,汉武帝时宰相的个人命运怎样?为什么?



 



 

汉武帝认为丞相权力过大会削弱皇权,于是他任命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原来由贵族做丞相的做法,从而加强了对丞相的控制。中朝官的官员的构成起初是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被称之为“天子宾客”,即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严安、主父偃等这批人,以后经常让平民出身的布衣做丞相,起用他身边的一些侍从为尚书令、侍中,参与国家大事决策,而让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只管执行皇帝下达的绍书、旨意和手谕等。这样,就形成了由尚书令、待中组成的“中朝”决策机构和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执行机构。至此,丞相被夺去了决策权,权力受到限制。



 



 

2)唐代限制相权的措施



 



 

即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与汉朝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三省主管都在行使宰相权,这样唐朝中央机构就有三个宰相,而汉朝时只有一个宰相。可见唐代相权一分为三,宰相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最终扩大了皇权,保证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心地位。工作流程可以描述为: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尚书省相当与今天的公务员,下辖各部委办局机构,属于行政机构,中书省主管政令文书的草拟,而门下省主管政令文书的审核。



 



 

唐朝有哪些著名的宰相?



 



 

正面的有房玄龄和督如晦;姚崇和宋景;还有狄人杰和杨炎,但有反面的李林市和杨国忠等。当时宰相的作用很大,对于朝政具有重要影响。



 



 

3)宋代限制相权的措施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是采取措施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力,即设中书门下,来行使宰相的行政权,后来又设“参政知事”分割宰相行政权,从而使相权进一步分散,其中著名的诗人兼改革家范仲淹与王安石都曾任参政知事职务。



 



 

组织学生创设秦朝、唐朝、宋朝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央行政的情景:



 



 

【史料链接】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坐而上朝到立而上朝再跪而上朝。反映了君相关系日益紧张严峻。可见,历代中央机构在不断调整、改革,但总的来说,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概况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你知道当今社会有哪些方式可以制约权力的滥用吗?中国古代是如何防止和惩治权力的滥用呢?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即



 



 

  秦: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中央: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西汉:设刺史(引导学生看教材插图)。以后历朝:设御史台、都察院等。



 



 

2)评价



 



 

(讨论)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大贪官?



 



 

学生回答:杨国忠、刘瑾、和绅等,那么当时的监察系统无法制约他们的恶行?



 



 

  教师总结归纳:监察体制的建立及不断完善,是为了防止官员腐败、贪脏枉法,滥用职权等,以适应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作用有限。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长期的君主专制王朝需要大量官员为其服务,以确保国家机器的运转。那么这些官员怎么产生呢?课件打出“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相应的实行时间 先秦时期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时期。



 



 

  解释一下各自的特点: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的机会
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至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中下层地主知识分了提供了机会。我们重点强调科举制度,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