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研修培训(303)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罗馨     提交时间:2016-01-12    浏览数:0     

认真回顾《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研修(一)》这门课,谈一谈创作模块课程开设的价值与意义。
1.本文来自: 放放假(www.fangfangjia.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fangfangjia.com/thread-64161-1-1.html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2.提示:课后作业提交后
提交者:        刘艳军        提交时间:
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之际,对新的教学与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本文就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中的做法和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困难提出自己的看法、解决的方法,也谈谈本人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对歌唱模块的教学,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里是这样制定的: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在歌唱模块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要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为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制定教学课案,在教学过程中把三维目标加以整合,并实施教学。
一、在欣赏与歌唱实践中融入知识与技能
高中《歌唱》教材里每个单元由欣赏、知识、实践、拓展与探究四部分内容组成。容量大,内容多,课时有限。教材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可分两个部分完成教学任务,即欣赏和实践。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欣赏和歌唱实践中,在欣赏和实践中掌握、巩固和提高知识和技能。例如,人音版第三单元芳菲田野。欣赏曲目为《渔歌》、《春之声圆舞曲》,知识和技能为“合唱艺术的种类”、“歌唱的共鸣与咬字、吐字”,实践曲目为《踏雪寻梅》。根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目标,在欣赏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部作品的风格特征、文化背景艺术表现力。聆听《渔歌》,判断其演唱形式,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或课外自主学习,了解合唱艺术的种类。值得一提的是,配套光盘中的《渔歌》非教材中的《渔歌》,演唱形式也不同。光盘中的《渔哥》为男高音领唱与男声合唱而非教材中的男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歌唱的“共鸣与咬字、吐字”则在《踏雪寻梅》的歌唱实践中学习、体验并掌握。
二、以合唱教学为主,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以合唱教学为主,培养自觉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集体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歌唱课天然地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情感交流的特征,它有益于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及合作交流,而合唱在这方面尤为突出。音乐教育多体现为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其教学目标往往蕴涵在教学过程中,即过程即目的。而且,由于普通高中音乐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学生不管是否具有天赋与特长,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学生的音乐素养、歌唱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在教学实践中,以合唱教学为主,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标准》里,“过程与方法”课程标准细化为四个具体目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以人音版第二单元赞美祖国里歌曲《同一首歌》为例: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同一首歌》,这样做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歌唱;其次,进行《同一首歌》的学习,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让学生自身去经历、去感悟,进而比较、探
究、合作,使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
三、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首先,在欣赏过程中,感受、体验人声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
歌唱模块里的欣赏为优秀的声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要注意模块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人声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例如,人音版第二单元赞美祖国里的《祖国颂》,A段“太阳跳出了东海,……”4/4拍,旋律缓慢而开阔,展示了壮美山河的意境;再现的A 段变为6/8 拍,意境更为壮丽,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前者重在描绘意境,后者则强调抒发民族自豪感。其节奏由前者的平稳变成了后者的富于动感。结合欣赏过程,让学生歌唱这两段旋律,让学生亲身体验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缓慢、平稳、开阔——描绘意境;激动、富于动感——抒发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用歌唱的形式表达意境,抒发感情,通过实践,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养成用歌唱的形式描绘意境、表达个人感情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并在实践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其次,在歌唱实践中,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
歌唱活动包含歌唱技能的学习、训练和作品的歌唱实践活动。对于歌唱模块来说,过程和方法对歌唱学习非常重要。乐谱的学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视谱能力好的同学带头,相互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融洽了同学间的感情。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等歌唱的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于歌唱实践活动中。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判断、模仿正确歌唱技能。从歌唱的口形到呼吸、发声、到咬字吐字;学习利用音乐要素的变化表达诸多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指导学生进行歌唱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尽可能安排五分钟声音训练。训练的曲目尽可能选择单元里实践部分的曲目或派生出来的旋律。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根据作品的需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地、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意境、情绪、主题,即有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在学唱《故乡的亲人》一曲时,练声曲即为歌曲。二声部视谱采取由能力强的同学教及老师帮忙的办法学习。歌唱作品时,注意引导学生感知和分析,得出歌曲的主题——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亲人;歌曲的情绪——怀念地,伤感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表达不同的情绪、情境。如,“我的故乡在斯瓦尼河畔,多么遥远”中,“遥远”的情绪是伤感地、惆怅地。用缓慢的速度,弱的力度,暗淡、续纱的音色歌唱。
四、评价
对于音乐课来说,过程评价非常重要。音乐课程评价应该在一种和谐融洽、生动活泼的民主氛围中进行。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促进学生艺术学养的逐步提高便于形成自觉求知的良性循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大大小小小的进步或滞后现象,及时调整教学教育措施以满足、适应和引导学生的求知需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自我、同伴、教师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健康成长。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评价标准:学习过程的评价70%,由出勤、课堂纪律、表现、课堂实践活动情况、学习总结和小论文等组成,占整个评价的70%。核结果的评价30%。
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观察学生,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表演、习作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记载学生的进步与变化,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评价学生。开学第一周将学生分组或固定座位的,以便于观察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记载学生的进步与变化。将学生的考勤与评价挂钩。无故旷课达5课时,不给予学分认定。着重在课堂表现和课堂实践活动情况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A、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B、相关知识、技能方面的表现。C、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及学习方法的有效性。量化评价:相关模块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提问、讨论。表模分甲、乙、内三个等级——取分数平均值。评价主体: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三结合。在学习总结和小论文方面。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接受学生的反惯、意见。
模块结业的测试,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时互补,避免产生消极的评价影响。测试形式或项目:表演、创作、学习总结、小论文、班级击乐会、作品展等。
五、困惑及尝试
由于普通高中音乐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学生的音乐素养、歌唱的能力参差不齐。在合唱中,有的班级程度较低,具体唱作品时,各声部间的声音和谐、均衡,还有一定差距。这时,采取降低难度的办法,由原来的三声部改为二声部:或简化歌谱。
班级较大,即便分组,教学过程中,还是很难对每一位学生做比较准确、细致的评价。我的尝试是,分组(5—8个人)、固定座位,这样,便于观察学生,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表演、习作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记载学生的进步与变化。
由于是必修学分选修模块,许多班级里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要想做到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比较困难。我想到的是:换歌。如,第四单元“世界之窗”里,《故乡的亲人》是欣赏曲目,《深深的海洋》是实践曲目。如果班级里男生多则选择《故乡的亲人》作为合唱曲目。反之异然。最后,建议各位专家编委在“实践”一栏选曲时,能考虑这一具体情况,以便方便广大师生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