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研修培训(303)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刘宁

研修结业成果

推荐!

提交者:陈春连     提交时间:2015-12-22    浏览数:1     

 

 

教学案例: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形形色色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了解材料的多样性。

2.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初步建立“材料”的概念,并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3.知道可以把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身边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用词语描述做好记录。

2.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几种常见材料做成的物体,记录单。

学生准备:由各种材料组成的物体,包括教室内、书包里和学生的服饰及生活用品。

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谈话:(出示一些常见材料制作的物品,如:玻璃瓶,木头尺子、塑料杯子、钥匙等)你们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吗?我们就把这些能用来制作物品的玻璃、木头叫材料(板书:材料)。你们还知道那些材料?(金属、玻璃、纸、木头、塑料等)

 二、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1. 观察、记录身边的材料。

   谈话:同学先看看我们周围都有哪些物品?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在每组桌子上都有一个调查表,有的是“身上物品调查表”、有的是“学习用品调查表”、有的是“教室摆放物品调查表”。

  要求:(课件出示)①表上记录着要调查物品的名称和制作物品所使用的材料,还有一些空格同学们可以继续补充。②以同桌的两个人为一小组,共同来完成这个调查活动。③有困难的判断不出来的或是判断不准的做上标记。

  交流、整理和分析调查记录,进行分类,对材料形成新的认识。

  交流:汇报学生的调查记录情况。(学生按上面三类表格边出示实物边汇报,及时纠正判断材料有误的,其他小组补充汇报)

   2.把教室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

谈话:我们可不可以把同学们观察的物品按材料的不同分分类?(学生分类)

有什么发现?

  3.小结:同学们,你们观察的很仔细,也很善于思考,这都是学习的好习惯。材料真是一个大王国,有许多种类,可谓是“形形色色”“琳琅满目”。           (板书:形形色色的)

   三、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谈话:(课件演示)材料的种类这么多,它们都来自哪儿?(可以引导学生是来自大自然还是经过人类加工而成,如制作筷子的材料是木头,木头这种材料来自哪儿?(大自然)我们就把像木头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天然材料,并举例说明;在看矿泉水瓶的材料是塑料,它来自哪儿?能在大自然直接找的,而是经过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我们就把这样的材料叫人造材料,并举例说明)

那我们可不可以把材料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分分类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都有什么材料?怎么分?(师生一起给材料分类,演示材料分类过程。)

      四、课堂延伸

  介绍材料发展史:

  (课件出示)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可以这样说,自从人类一出现就开始了使用材料。在原古时代,人类只能使用纯天然材料,(如兽皮、甲骨、羽毛、树木、草叶、石块、泥土等)所以是材料发展的初级阶段。到了距今约10000年前到20世纪初,材料发展到第二个阶段。人类开始单纯利用火制造材料,例如人类用天然的矿土烧制陶器、砖瓦和陶瓷,以后又制出玻璃、水泥,以及从各种天然矿石中提炼铜、铁等金属材料,等等。20世纪初,材料的发展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利用物理与化学原理合成材料,如人工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纤等材料都是这一阶段的杰出代表。20世纪50年代金属陶瓷的出现标志着材料的发展进入到复合化阶段,复合材料的时代到来。如玻璃钢、铝塑薄膜、梯度功能材料以及最近出现的抗菌材料等。在近三、四十材料开始向智能化阶段发展如:形状记忆合金、光致变色玻璃等智能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离理想智能材料的目标还相距甚远,还需要你们去努力呀!

  五、总结

  总结:听了上面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形形色色的材料正是我们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的物资基础,希望你们现在学好本领,日后也能在材料发展史上创造出辉煌,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充分运用远教资源,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身边的材料进行探究,鼓励学生研究身边的事物。整个过程贯穿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先进教学手段,力求使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真正服务于课堂。

  1.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对身边的材料比较熟悉,通过多媒体再现,激发了其探究的兴趣。

  2.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机会。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能力和素养,并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并利用远教资源丰富了课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有结构的材料,并让学生准备了身边常用的材料,通过小组合作,自行探究。

  4.采用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形形色色的材料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认识有些材料的不可再生性,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5.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蕴藏着很多科学道理,明白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明白探究无时无地都可以展开,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鼓励他们课后探究:如果你是一个小小发明家,你想创造什么样的材料?你怎么利用这些材料为人们做事呢?

    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犹如春风吹入千家万校,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有着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相比,具有其更大的,无法替代的优势。只要教师们合理运用它,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