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研修培训(303)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姚丽娟     提交时间:2016-02-13    浏览数:0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2、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3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和儿子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儿子对于母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走进感人的文本

    1、以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 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提问: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2介绍史铁生生平、

    二、范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1、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1)你感受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

     2)如果将文章的题目直接改称怀念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三、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1、看了文章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母亲?试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语句,请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预设:用删除法分析“悄悄”、“偷偷”的表达效果。

A、“……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课件)

B、调整后——“……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出去了。”

3、母亲的爱到底一种什么样的爱呢?(学生讨论后交流)

4大家对母爱都有自己的认识,非常好。我相信你们也真的能从文章中体会出来,我现在给大家讲个故事,听了之后,大家比较一下,哪一种爱更伟大一些?

有一对母女去一个高山滑雪场滑雪,她们遇上了暴风雪。救援的直升飞机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无法找到她们,母亲心里很清楚,如果再没有人来救她们,她们都会死。在女儿睡着之后,母亲脱下自己的羽绒服盖在女儿身上,然后平静的拿起小刀(师停顿了一下,声音略显哽咽)割开了自己的动脉血管,把血洒在雪地上。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艰难地在雪地爬行了十多米,在她身后留下了一道十多米长的血痕,正是它,给救援的的直升飞机指明了方向。女儿获救了,母亲却早已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和课文相比,是不是课文中的母亲就不伟大呢?(

明确:不是。因为母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故事中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母爱是真实的,但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又象是一个神话,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会碰到这种事情。大多数的母亲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爱着自己的孩子,虽然这种爱不如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感人,但它却是一种细水长流的爱。(师生共同举例分享平凡小事中的动人母爱)

   5、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文中的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四、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怀念

    1、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体悟“我”对母爱的顿悟与反思。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五、感受坚韧,读懂人生的磨难

     1)认识史铁生一个坚强的“好好儿活”的史铁生。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菊花的色彩?文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语吗?为   什么这样描写?

    2)小结:假如你是史铁生,漫步在烂漫的菊花丛中,你最想对母亲或自己说些什么呢?请结合文意,用诗意的语言表达。

    六、作业:

   1)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笔记600字)。

   2)写一段给母亲的话,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深刻理解。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自己分析,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提出“看了文章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母亲” 。对于这样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而且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学生参与的面也就增大了。在他们谈自己的理解时,我虽然也有主流的引导,但同时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和体验,促进了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成了自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主动的过程,他们从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二、 教学情境设置较好,情感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

    首先,在配乐朗读时用了《秋日语》作为背景音乐,巧妙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掀起了情感变化的第一浪。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使他们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氛围中。其次就是讲故事这个地方,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时把他们引到体会平凡生活中的母爱这一主题上,强烈的情感落差再次使他们心潮起伏,掀起了情感变化的第二浪。当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和儿子的顿悟及反省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让他们对妈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那些发自肺腑的真实的声音是我在课前始料未及的。

三、读品结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阅读层面,将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和儿子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儿子对于母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作为教学重点,将体会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作为教学难点。我以读为主线,通过齐课、自由读、范课、跳读、择读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悟,读品结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洋溢的情感及文字背后的深意。

四、评价产生激励。

课堂上,我始终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当学生发言时,我并没有保持沉默,而是首先肯定他的大胆发言,继而努力、迅速地掌握发言者见解中的关键点进行评价,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这种鼓励有效地刺激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始终保持活跃。评价不仅及时,而且形式多样。比如第一个同学起来回答了问题后,我就说他还没有看书就能回答出来,说明他预习得好,大家要向他学习。再如当配乐朗读的同学读完时,我问大家她是不是个好的读者,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其实就是对这个同学最好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上,除了采用传统的语言鼓励外,我还采用了掌声鼓励和用眼神鼓励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缺点与改进意见::

“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这节课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1把启发和探究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放手。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主要是依赖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来完成的,我不敢完全放开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比如在“读懂母爱的深沉”和“读懂儿子的怀念”环节上,完全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尽管最后也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他们的回答也不乏真知灼见。学生回答时没有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这中间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显得有些凌乱,我觉得课堂就不在我的掌控之中了。怎样把启发和探究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这是我将继续思考的问题。

2、对话还可以更充分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生与生之间的对话较多,而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够充分和透彻,比如对母爱的顿悟及反省有时未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升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与素养,提高文本解读的深度、厚度、温度,与学生、教科书编者与文本之间实行真正的平等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共鸣。

3、预设还可以更全面

《秋天的怀念》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值得精讲的地方很多,且学生受阅读水平和阅历的影响,对文本的质疑和解读也不同。在教学中,我对文本的预设还不够充分和全面对课堂的生成点还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今后要提高自己对课堂的驾驭和应变能力,抓住课堂的生成点,让课堂在生成中变得灵动而有活力,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感谢史铁生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也要像烂漫的菊花一样,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顽强地生长,努力地绽放!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