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研修培训(303)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张克林     提交时间:2016-01-18    浏览数: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信息技术与基础学科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尝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合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模式。下面就谈谈本次研修一点体会。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

一、世界教育变革的风云

随着网络的出现,我们可以把一天的生活经历在几个小时之后几乎永久性地保存在博客、网站、QQ空间上等。我们的生活经验迅速得到分享,同时也得到永久保存。网络已成为一种传播发现、研究学术、建构社交网络等等的途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教育的得利助手,让教育与传播信息快速地整合为一体。我们可以发现世界的教育也在随着这个信息技术数据大时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快速的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是迫在眉睫的。

二、技术促进的教育变革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老师是“知识渊博”的代名词。而今天学生则是学习主体,他们会有更多的途径去学习知识。在经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学习模式的改变和更新说明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转形的重要性。在2012年出现“慕课”,随后出现微课、微视频、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再一次验证的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新课程教学实施也是一种变革,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

在学习翻转课堂理念中,我也有如下感受:

从翻转课堂的优点看: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这样做可以实现让学生将有限的时间用到自己需要攻克的难点上,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2、“翻转”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下视频学习中,可以跟同学进行充分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上就会节约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索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习翻转课堂过程中的疑惑 

1、如果每门学科课前都有视频学习和预习学案和课后作业,学生有哪些时间看视频?何时小组合作交流?何时完成预习学案和课后作业?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学生必须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2、翻转课堂从听课来看,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东西,弱化知识与技能,而数理化等理科的知识必须具备一定训练量和反复次数,学生才会掌握相关知识点,课堂上不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能不能实现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标值得商榷,这与我们现行的考试体制也不一致。 

思考与建议

1、翻转课堂可以作为我们现行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翻转”来实现边缘生、尖子生的成绩提升。

2、视频及其他多媒体手段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不应该成为课的中心,课的中心应该还是课堂。 

3、课前学生的学习时间投入明显加大,甚至超过学生原来完成作业的时间。如果长期下去,学生能不能吃得消,会不会课业负担过重? 除非,每节课所有知识点全部在课堂上消化落实,课下不留作业。

4、以目前的学校技术手段,很难实现网络环境的全覆盖。即使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能否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自觉的去完成视频学习,会不会出现有些同学假借网络视频学习之名,上网游戏、聊天等等。再者,学生与教师时时互动交流平台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MOOCs与个性化学习

MOOCs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与教育模式,其“开放、灵活、全纳、终身”的四大灵魂与学习自由的核心要素高度契合,并为学习自由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一、MOOCS 的兴起与发展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又称幕课)即为“海量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超时空、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形式。2012年至今,国内外有百余所高校加入了这种新型远程教育模式队列之中,MOOCS成为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突破,2012年被称为“MOOCS元年”。就我国而言,2013年是MOOCS平台建设的元年。目前,具有代表性的MOOCS平台就是由上海市教委主导、上海高校联合成立的“高校课程中心”。该课程中心按照MOOCS的理念与方法,集中了上海市不同课程的优秀教师参与课程的设计与录制,通过网络在线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免费课程学习。

二、MOOCS的开放性促进了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作为一种新颖的课程模式,MOOCS突破了传统课堂化教学中地点、人数以及时间的限制,而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的课程通过网络来传播,目前的平台涵盖了几百门课程,采用英、法、中、意等多种语言授课,集纳了全球名师教学视频和多种跨学科资源,在线展现教材和创设教学情境等,使课程的参与者不再受到教室大小的限制,有些课程可以让数千人同时在线学习,使海量的资源达到最优化的使用。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不再受到授课空间与时间的局限,也不再需要受制于教师的时间安排,而是可以依据个性化的习惯或偏好借助于wiki(维基百科)、blog(博客)、Moodle(软件包)、Skype(时通讯软件)等不同的工具或平台参与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求助在线教师和在线同伴解决问题,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相关课程和观看视频,自由完成学习过程等等。这种学习自由不但是对本校相关课程和任课教师上课所讲授知识的极大补充,帮助学生预习、理解、巩固和复习,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 MOOCS的灵活性丰富了学习情境

MOOCS借助于无疆域化的网络技术能够使学生通过在线的方式与世界各地学生进行自由交流与互动,在最大程度上消解了国际化学习中的时空障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方便、最愿意、最有效率的学习时间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无时无地不学习”的自由学习情景。在MOOCS平台中,在线教师也会因学生知识基础或个人智力等因素的差异,对课程进度和课程完成时间跨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实行弹性式教学,尊重学生差异。

四、MOOCS的全纳性保障了学生学习的公平性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它强调和保障不同先天缺陷或后天不足的学生享有平等参与教育活动的机会。学习的公平性包括学习起点、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公平性。学习的平等性是学生学习自由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MOOCS作为新型开放教育模式,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将学习的平等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首先,MOOCS通过免费或者远远低于实体学校的收费标准为广大贫困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优秀教师的加工而成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实行免费教育或者公益化的教育模式使学习者无论贫富都能通过网络手段获取平等而足够的学习资源,从而实现了学习起点的平等。其次,MOOCS通过集中优质的教学资源,统一优化课程,形成标准化的直播方式使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能够更加均衡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第三,MOOCS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鼓励知识的聚结、交流与分享。因此,学生通过自主化的学习,并通过个性化与差异化的评价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课程结业证书,凸显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使学习结果达到了平等化。

五、MOOCS的终身化特点保护了学生的学习权利

  MOOCS蕴含着“终身、全民、广泛和灵活”等特性,赋予人类学习的权利,促进人类终身学习自由。MOOCS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包括正规教育(名师视频课程),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全球学习交流网),把教育看作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都可通过注册就可以在线接受教育,实现全民性与终身性的教育,实现学习自由。同样,MOOCS改变了传统学校教育或传统远程教育追求课程“大而全”的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多样化的课程形式,因此,MOOCS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任何地点和一切任何方面的教育,极大地拓展了学习天地,无时无刻都可以接受教育,学习者在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过程中轻松地接受终身化的教育,满足了自由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化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现代化教学媒体已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化学教学中,所讲授的化学知识用电教手段阐,为传统的教学注入了一种活性催化剂,可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生动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兴趣。新课开始,用多媒体课件呈 现鲜明形象的画面,真实生动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中去,所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欲望,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状态。

在教学 “燃烧和灭火”时,用几张代表性图片:做饭、取暖、炼铁、火炬……或一段视频:燃烧的用途等引入课题,学生联想生活中燃烧现象,继而提出问题: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经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后,PPT展示上海一栋高层公寓大火的图片场景,提出新问题:灭火 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认识到火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放映一段火灾逃生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找出 片中都采取了哪些逃生的办法。让学生亲历其中,得到体验,便于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教学“温室效应”时,不是直接、枯燥无味的讲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防治措施,而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插入图片、声音、视频等,将形象生动的图片:茂密的森林、生机勃勃的地球、土地沙漠化、森林被销毁,婉转动听的声音:地球之声,学生身临其境的视频: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后果,渲染气氛,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受“刺激”调动每一根神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初中化学概念中关于微观概念如分子、原子等微粒,肉眼看不到,感性材料也很少,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很抽象,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一定困难。利用白板能展示很抽象的概念、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状态的“实体化”,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分子的性质、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最外层电子运动规律等来引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的结论,借助白板,可以模拟出动画分子的运动;描绘出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尤其是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模拟出水通电时,水分子是如何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而氢原子、氧原子又是如何结合形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的动态过程;解释氯化钠形成的微观实质等等,彩色动画不仅模拟分子运动的过程及条件,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形象的感知,做出理性的推断。利用电子白板把抽象的内容得到形象的解释,给学生一种真实的体验,成功的突破了难点、抓住了重点,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

三、教学容量大,效率高

计算机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递给学生,还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副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的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

比如,我在上氯化钠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讨论氯化钠的用途,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图片,0.9%的氯化钠注射液,腌制咸菜,精制盐,融化积雪,农业选种等。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同时,意识到氯化钠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原来厨房中的食盐有这么多的用途。老师再多的语言描述都没有一张图片或是一段视频片段的效果好。紧接着我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食用的白花花的盐是从哪里来的呢?怎样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呢?学生们讨论后回答。但大多不是亲眼目睹。我又通过大屏幕播放了一段我收集的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海水晒盐的录像 让学生从感官上去认识去理解所学的知识。紧接着做完粗盐提纯的实验后留下大部分时间用幻灯片投影练习题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课容量又提高了效率。

四、模拟实验及视频播放实验录像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课堂上和实验课中一般只能安排简单经典的实验而那较为复杂危险系数高易污染有毒害实验成本昂贵的实验没有办法亲手实验。在传统化学教学中,这一类实验,老师往往只能通过口头讲授,学生也只能机械地理解,这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而如果通过多媒体手段模拟这些化学实验,就可以将那些效果不明显的实验变得形象、直观;在计算机上将那些由于危险系数高,易污染易毒害而不能实际操作的实验模拟出来,防止了实验危害和污染;那些由于实验成本过高不能做的实验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节约了实验成本。运用多媒体代替实物演示进行这类实验,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化学教师们制作了Flash/ppt/Author [ˈɔ:θə] ware等类型的课件,能够进行非常逼真和准确无误的实验演示,教学效果很好。又如讲《CO的性质》时,由于无法让学生感知一氧化碳的毒性,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演示三维动画片——小白鼠吸入一氧化碳后中毒死亡,让学生印象深刻地了解了一氧化碳的毒性。

利用电子白板模拟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场景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自带部分学科工具栏,提供专业的教学辅助工具,例如化学工具栏提供了化学实验器械、化学器皿等,这些专业的工具栏为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便捷性。在课堂上,教师甚至可以带着学生进入虚拟化学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的模拟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的提出自己的设想并且可以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的实验精神。在进行电子白板模拟化学实验设计时应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明确实验目标、确定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活动、评价实验效果[6],利用电子白板模拟化学实验设计场景包括:立足于化学实验目标、选择虚拟的仪器药品、模拟真实的实验进程、评估设计的可行问题。例如我们要探究CO2的实验室制法,首先要学生明确实验的目标,然后从白板化学工具栏的化学仪器中找到进行该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药品,按照实验的步骤进行,先组装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先装固体,再加液体,进行气体检验,证明是我们要制的气体了,就开始收集,最后验满,完成了该虚拟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就会发现学生所选择的仪器各有不同,组装出来的发生装置也各种各样,而且各有各的优点,所以在评价实验效果这一项中,学生就能很好的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想法说出来,特别是自己所组装置的优点和缺点,学生在这样的相互探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挥了师生合作能力。

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一、什么是微课

什么叫微课?网络上对“微课”这一概念有很多个定义。但是总体来看,“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把文字教材有声化,如果只是有声化就根本不需要人来读,因为电脑可以直接读出来,那何必让老师读呢。因为人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隐性知识是计算机语音翻译不能做到的事,那微课就是把老师的讲解、对课程的理解记录下来。微课应该记录什么呢?第一点是记录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第二点微课记录的是教师帮助学生认知的教育策略,教学方法和他与学生的情感活动。

二、微课的资源构成有哪些?

     微课的资源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不一定局限在教室或课堂上)。“4”是要提供四个与这段教学视频(知识点)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教与学辅助资源,即微教案(或微学案)、微课件(或微学件)、微练习(或微思考)、微反思(或微反馈),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网页的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生态环境。

    微课的设计方法

1教学内容的选择。微课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反映了微课是要集中表现或传递给学习对象什么样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制成微课!)。教学内容应该尽量选取那些有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了、具有较大教育教学价值且相对简短又完整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修改和重组,使其教学内容精简完整、教学目标聚集单一、教学形式策略多元化、表现方式多样化,使其更适合微课的方式来表达。

2教学内容的微处理。在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而要对其进行微处理。根据微课时长短、知识粒度小的特点,在内容分割上,把课程分割为不同的教学过程。

3、合理运用视听媒体技术

媒体设计决定微课最终的表现形式,其优劣性直接决定了微课的质量。目前微课视频的媒体呈现形式多样,分别有摄制型微课,有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以及混合式微课。微课更倾向于视听演示,择优选用了软件合成式,即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PPT”的制作组合。用屏幕录制软件可以完整地录制PPT课件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同步讲解、操作过程、背景音乐等),下面主要讲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 这个软件的使用

通过暑期研修学习,我以往一知半解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会继续努力, 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和能力。处在教育一线的我们,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真正使用者,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为优化课堂教学敢于尝试探索,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