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研修培训(303)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胡益春     提交时间:2016-01-19    浏览数:1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等方法,认识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正反两方面讨论,提高学生活学活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的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洋务运动的概况 (二)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评价 四、教学方法  1、比较法。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采用此法。  2、归纳法。洋务运动的概况,学生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归纳。 3、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导入:复习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的结果,介绍此次战役中全军覆没的北洋舰队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三支近代海军中的一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提出问题: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如何?我们应如何去评价它?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六课《洋务运动》。 (一).“自强”与“求富” 1.洋务运动的背景  本课是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一节,近代化是世界近代史的主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中国的近代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化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概念,学生没有此知识积累,容易把此概念与“中国近代史”相混淆,所以必须要明确阐述这一概念,中国的近代化,指的是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是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有一个由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文化层面的演变。  洋务运动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将影响学生对整课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为此采取开门见山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洋务”指一切涉及外洋的事物,洋务运动指洋务派为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背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本第一段得出结论。 2.洋务派的形成及代表人物  关于洋务派,在当时与之观点相对立的清政府内部还有顽固派,顽固派的概念,课本上没有明确提及,但从“顽固派”这三个字上,学生可推断出此派别的特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通过比较,使学生对洋务派的主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3.洋务运动的概况  洋务运动的时间,旗号,主要内容,学生能通过阅读课本很好总结并掌握,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洋务运动主要内容与当时社会背景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阅读课本小字部分的内容,找出洋务企业的特点,提出问题: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不是真正的近代企业?引出下一问题。 4、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原因  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最后明确: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变器不变道”的指导思想。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采用分组辩论的方法,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正方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双方以课本为依据限时辩论。评价辩论结果,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完整的认识。 本课小结  内忧外患陷困境,地主阶级忙自救,19世纪60至90,师夷长技办洋务,自强求富为口号,奕曾李又左张,军事民用和学堂,富国强兵未达到,资本主义得发展,启动中国近代化。 作业   1、怎样正确认识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2、李鸿章及举办洋务运动又签订卖国条约,如何认识这个历史人物?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对事物进行评价,尤其是对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在课上,采用了一个比喻,把当时的清政府比喻为一个垂死的人,而社会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则是大脑、心脏,洋务派为抢救垂死的清政府,不给他换心脏、换大脑,而只给他换西方科学技术的胳膊或腿,当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形象的理解。课堂知识的前后联系并没有指导到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