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研修培训(303)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张细平     提交时间:2016-02-23    浏览数:0     

 

4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赣州市第一中学   张细平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安培力的概念;

2)知道安培力方向的影响因素,掌握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

3知道安培力大小影响因素,理解三种情形下安培力大小的求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实验方法获得有关知识、规律,并运用比较总结的方法,整理本节知识的一些规律,从而培养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将物理融入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安培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的关系,能用左手定则判安培力方向。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三种情形下安培力的大小。

【教    具】

    磁铁,干电池(电池盒),导线,安培力演示仪等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

小魔术引入:用导线将磁铁、电池连接成闭合回路,导线自发转动起来。为什么?

课题引入:

通电的导线在磁场中由静止到运动,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受到了力。这个力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4.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二、新课教学

老师: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安培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安培在物理研究中有那些贡献?(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一、安培力的定义

安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二、安培力的方向

师:和其它力一样,安培力有大小/也有方向,我们先来研究它的方向。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是怎样一个流程啊,哪位同学来说说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师:很棒,那我们今天要探究安培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问过渡:

同学们,你会怎样猜想呢?要验证猜想采用什么方法?

实验设计:请每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成果展示:

: 请一个小组的2位同学来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请这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另一位同学请用三根不同颜色的筷子分别代表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以及安培力方向,将你们的实验结果中三者方向关系展示给大家。有请

教师评价; 师:这组同学实验思路清晰,现象明显,成功的利用控制变量法验证了我们的猜想,还用筷子直观形象的把三者的方向关系呈现出来,掌声感谢

师生互动探究左手定则:

师:根据这组同学筷子呈现出的实验结论发现F既垂直于I,也垂直于B,由数学知识可知,F是垂直于哪个平面呀?(B\I决定的平面)

师:那这样看来,当需要判断安培力的方向时,只要掏出3根筷子是不是就可以了,这样方便吗?(哦,不方便)那能不能想个办法即方便,又能准确地判断出安培力方向呢?这里啊我突然想到英尺这个长度单位的来源,话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大臣,一天去问国王,国王陛下,我们怎样来确定测量长度的标准呢?国王顿了顿,把脚一伸,我的一个脚长就是一英尺,英尺就此诞生了,国王机智用身体的一部分解决了困扰人们很久的长度标准问题。受此启发,科学家们发现翻翻手,也能解决判断安培力方向问题,手怎么能解决呢?大家拿出我们的左手,让拇指与四指垂直,并与掌心在同一平面,比一比,怎样放置手能把筷子模拟的安培力方向用你的左手代替会符合的比较好。

师:请这位同学来说一说。 。。请坐,看来同学们的立体感很强哦,科学家们也和你们的想法差不多,大家一起伸出左手,我们来比一比。

左手定则的应用:

请这位同学用左手定则判断出12两种情形的安培力方向

教师评价:师:很棒,请坐,大家能不用左手定则就快速判出34两种情形的安培力方向吗?

依据前面实验结论,任意改变BI其中的一个物理量,安培力的方向改变

三、安培力的大小

1B//I时的安培力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来看这副图中的BI的方向有什么关系?用左手判一下他的安培力方向。师:难道是左手定则错了?

实验验证

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表明,B//I时的安培力为0

2B垂直I的安培力大小

猜想:安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介绍:

实验方案:师:(1)怎样来探究BL一定时,FI的关系呢,思考提问

2)怎样来探究IL一定时,FB的关系呢,思考提问

演示实验1

实验结果讨论:师:请同学们们根据12,23三次实验数据讨论得出结论。我们请这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结论。(很棒,掌声感谢)

问题探讨:2)怎样来探究IB一定时,FL的关系呢,思考提问

演示实验2

实验结果讨论:师:请同学们们根据34两次实验数据讨论得出结论。我们请这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结论。(很棒,掌声感谢)

教师总结:综合以上实验现象,根据科学家大量更精确的实验测量证明:当B垂直I安培力水BIL的增大而增大,安培力与它们BIL的乘积成正比。

结论:B垂直I时的安培力F=ILB,

问题探讨:

;但有的时候BIJ既不平行也不垂直,而是有一定的夹角,这时候的安培力如何计算,大家相互讨论一下?

请学生展示推导过程

教师总结:这位同学利用了分解的思想完美地推出了一般条件下安培力的表达式F=ILBSIN,由此式可以看出刚才B\I平行和垂直的情形其实是夹角为0度和90度时的两个特殊情况。

【板书】

三、课堂小结与活动

1、安培力的定义。

2、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

3、安培力的大小。

四、课后作业

1完成本节课本习题

2、根据老师的演示实验3思考下列两个问题1,为什么水会旋转、2、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知识预判水的旋转方向吗?

【课后反思】

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

我从教学目标生成谈谈,教材课标只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安培力的方向,一个是安培力的大小,但从往年教学来看,学生在完成这两个目标时会遇到不会识图,不会画视图,于是我增加了画视图目标,既解决画又解决认图,设计三个目标,但从课堂自主学习来看,大小他们好掌握,于是生成目标又变成了两个,画视图,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下面就从完成目标来谈谈我的设计。
一、课题引入 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以前课题引入,要么教师实验,要么出示相关课题图片,要么网上下载一断相关视频,总之是暂时和同学关系不大但也可以提起兴趣的内容,我在设计时就想,我们经常在网上,电视上看到别人在演,为什么不叫我11班学生来演呢,于是,我提前写好台词,和陈康老师一起准备好器材,在班上征集演员,反应非常积极,很多人都想演,我选了一组平常不大发言的,安排好表演秩序,本以为拍视频很简单,结果用了一节多课,刚开始拍时,他们很紧张,虽然台词很简单,有的同学只有一句话,但就是记不明白,表情严肃,我叫他们放松再放松,拍了5遍才拍成大家所看到的样子,还有很多要修改的地方,拍了以后他们感叹,拍电视也不容易啊,拍好后只给拍的同学看了,其他同学都没看到,他们好期待上公开课啊,可以看到同学上电视,因此周四,他们兴高采烈的早早来到阶梯教室,一点也不紧张。上课积极性比平常好很多,连平常从不认真的同学也积极举手。看来他们虽然高二了,也是孩子,喜欢身边有趣的东西,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看来新课程改革真的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
二、实验探究,准备好实验设备,让课程更科学具有说服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该节课,实验很不好做,要想单导线运动不好实现,首先磁场要强,其次电流要大,电流大了要损坏电源,第三导体棒要轻便于运动,第四棒要导电性好,要做到这些,光用书上图示完不成,幸好我们组有南岸区实验能力最强的魏光建老师,他和物理实验室陈康老师合作开发,安培力演示仪,演示方向,方向解决了,大小呢,由于他们做的架子太大,学校没有比它更大磁铁,不好演示方向,在到外校交流中发现了小的架子,那架子不好做的,赶快找来,能演示安培力为零的情况,这是学生最不好理解的,当天演示的主要实验设备都是我们组老师自己开发的,特别是魏老师对我的实验指导最多,在此特别感谢他。准备实验特别费时,旋转液体实验,做了一上午,安培力演示仪做了半天,多次换导体棒。只要有心去做,实验还是会做好的。另外还让学生亲自实验引导他们探究比我自己做,效果好得多
三、做教具,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
做教具,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安培力方向涉及已知磁场、电流两个物体方向才能确定,和我们平常重力,弹力方向比来要复杂些,而且磁场电流方向都不可直接看见,要根据已知条件判断,怎么办呢?学生到这里都是难点,怎么解决,做电流磁场安培方向箭头,让他们更直观地找出三者之间关系,再结合左手定则记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还做了电流模型图教他们画视图,变复杂为简单。
四、建议
1、在学习左手定则时,应让学生落实到实验中,把实验和定则理论再次结合,活用定则,既验证定则的正确性,又应用了定则。两全其美。
2、安排更紧凑点,留时间当堂检测反馈。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