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研修培训(303)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胡玲     提交时间:2016-02-26    浏览数:2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3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3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恐龙非常感兴趣,对恐龙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恐龙的演变过程并不一定了解,因此应在课前鼓励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继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说一说。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读自悟,小组学习体会科普文准确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说一说。

 

难点

体会科普文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忆内容  明确目标

3分钟)

 

 

 

 

 

 

 

 

 

 

 

 

 

 

 

 

 

 

 

 

 

 

 

 

 

 

(二)、细读第四自然段,了解演化过程(14分钟)

 

 

 

 

 

 

 

 

 

 

 

 

 

 

 

 

 

 

 

 

 

 

 

 

 

(三)品读科普文,品味语言的准确(10分钟)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指示课题,齐读)《飞向蓝天的恐龙》,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还记得这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

师:这节课继续围绕单元目标(指课件单元目标)来学习。先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3

2、师: 请大家打开书,边读边回忆科学家们根据大量化石得出一个结论是什么?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证据?

3、学生回答问题

师: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生接点睛之笔

师:点睛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我通过查字典知道点睛就是。。。

师: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是点睛之笔?

学生说

师:是啊,正是因为辽西的发现如此重要,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因此是“点睛之笔” ,正因为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有了重大发现,因此古生物学家们欣喜若狂。

1、过渡: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科学家们根据化石再现了这一演化过程,你知道是第几段吗?第四自然段

2、师:先自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小组交流导学案中的表格部分,完善自己的导学案。

3.小组交流(3分钟)

4.(1)师:谁说说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长什么样?(板书:第一种)

一生说

(2)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恐龙都是一些庞然大物,可是大家看,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却和狗一样大小,多有趣呀!数千万年后,恐龙演变成什么样子了?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庞大家族?(板书:庞大家族)

一生展示,读导学案,谁有补充?(学生拿图片补充)

师:同学们说的很完整,你有没有发现作者用了几个“有些”?(六个)

:用了六个有些是不是太多了?去掉几个行不行?为什么?

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形态各异的恐龙家族

播放恐龙视频(一分钟)

师:恐龙庞大家族真是形态各异。你能通过朗读把恐龙这个庞大的家族展现出来吗?(出示第二句话)

一个学生读

师:你觉得她读的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师: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师:这么多同学想读,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引读(填空形式)

师:数千万年后,它们的后代繁衍成了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这些家族成员,从行走方式看,

 (3)师:这么多种恐龙最终都变成了鸟吗?(不是)。哪些恐龙变成鸟了?谁来说一说?

一生说猎食性恐龙

师:谁有补充?具备了鸟儿的特征,只是具备了飞行的条件,已经像鸟的恐龙又是怎样学会了飞行的呢?请大家找一找科学家做出推想的语句。

师:你能根据课文来填空吗?自己读一读,找一找

课件出示填空题

师:我们一起来填一填(完成课件)

老师:是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树栖生活的恐龙演变成鸟的?(不是)

师:对于恐龙演化并飞上蓝天的科学问题,可能值得我们研究和怀疑的地方还有很多,但作者告诉我们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引读: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成了天之骄子——鸟类,他们飞向了蓝天)(出示句子)

5、师:你能不能完整地有条理说一说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说的过程中可以参照语文书,也可以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

师评价:你能结合书或导学案来说,比较有条理。说的时候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谁能再来说说

1)同桌互相说

2)找一生说

师评价:你让我们又一次了解了恐龙的演化过程,这是一篇科普文章,语言准确是科普文章最重要的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

(三)

师:老师这有两个例子,请大家看屏幕

1、师: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2、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表达准确的句子, 说说句子中的哪些词语用得准确,再谈谈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体会。然后小组交流。

我通过读(哪句话)           体会到(哪个词语)       很准确,因为         

3、像这样语言准确的语句还有很多。课下找出自己认为表达得准确的语句,仿照上面的句式,说说句子中的哪些词语用得准确,再谈谈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学生说:科技成就,

 

 

指一名学生读教学目标

 

 

学生自由读全文

 

学生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句子:结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假说: 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

3.小组交流(3分钟)

 

 

 

 

 

 

一生展示,读导学案,谁有补充?(学生拿图片补充)

 

 

:不行,因为去掉就不能体现恐龙的多和形态各异了。

 

 

 

 

 

一个学生读

 

学生评价朗读,学生说:我觉得他读的不错,。。。

又一人读

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有些  (                 ) ,有些 (                     ) 

:从身体形态看,

:有些(                   )  ,有些 (                    )

:从饮食习性上看,生:有些(               ),有些 (             )

 

 

 

一生展示,读导学案,谁有补充?(学生拿图片补充)

 

 

 

 

 

 

 

 

 

 

 

一生说猎食性恐龙

 

 

 

 

 

学生读: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板书:树栖)

 

 

 

 

 

 

 

生读句子: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板书:奔跑);

 

 

 

 

 

 

1)同桌互相说

2)找一生说

 

 

 

 

 

 

 

1)同桌互相说

2)找一生说

 

 

出示句子:

●比较体会:

1)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回答:我觉得(    )因为“一支”指的是(        ),而不是(        );“漫长的”是指(           ),而不是(           )

学生读,说

出示句子:●去掉带点的字行不行?为什么?

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回答:我觉得(        )因为“很可能”指的是(             ),而不是(           )

 

 

 

 

 

 

 

 

 

 

明确单元主题和目标,是学习有目的性有方向感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直奔主题。)

(设计意图: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由轻声读课文再至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练习默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课堂小结

2分钟

(四)总结

师: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步,心中仍然有更为美好的愿望——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学完了课文,现在你最想去干什么

布置作业

1分钟

(五)、布置课后作业,升华学习内容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家长听。
  2.找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板书: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树栖、奔跑

像鸟

一些

庞大家族

第一种

 

教学反思

科普类的说明性文章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一般形式简短,内容科学,语言准确,条理清晰。知识性、科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如何上出科普类文章的“语文味”,把此类课文上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我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时作了点尝试: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研读课文,我认识到: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又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从二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充分认识科普类文章的特点,理清课文的线索。直接从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导入,从中间向前一步一步反推,理清阅读思路,让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揭示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的。让学生在边读边悟中懂得:正是这个重大的发现,使得科学家们可以把恐龙变化为鸟类、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再现出来;二是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着“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个阅读话题,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领悟科普类文章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模仿科学家,也去推想“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兴趣比较高,效果也不错,都学说得有滋有味。

这篇文章为典型的科普说明文,很显然,象这样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游离于语文教育目标之外,上成科学课或者其他课。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的情趣性和整体性,即使是科普文章,也要教得有情有趣。在教枯燥的科普文章时也应该挖掘文章的情感因素和趣味因子,让学生始终享受到学习科普文章的乐趣。我还利用图片或影象让学生说说庞大的恐龙家族和恐龙演变成鸟儿的过程等。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活用说明方法,进行内化语言,迁移方法。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这两只翅膀同时翱翔在科学的天空。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将来我们不用教学生就能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因此,在我们教学之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清醒的认识,想教会孩子什么?为什么这样教?实际上又教了什么?我们既要在教前有准备,又要在教中有思考,教后有总结。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