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研修培训(303)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何晓飞     提交时间:2016-02-28    浏览数:0     

通过本次研修,本人收获颇多。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就是要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历史为现实服务,学以致用。因此,历史教学必须注重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以社会为大课堂,从历史课的内容出发,紧密联系现实来进行教学,真正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延展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人生,要让学生有时间走向图书馆,走向社会,在社会和现实的大课堂中拓展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中国近代史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时,学生都知道荣德生是当时著名的民族工业家。课后可以布置这样一道题目: 《荣氏家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让学生围绕以此题材进行研究性学习——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工协作;再通过查阅资料、访问无锡当地与荣氏家族有关联的纺织厂等积累历史素材;让学生结合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撰写小论文。通过这种开放式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荣氏家族的发展史,增强了作为无锡人的自豪感,更懂得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有的学生甚至想象自己今后也能像荣氏家族一样为国家作贡献。


   二、教学手段的艺术性


   当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引入历史课堂教学能极大地激活历史文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历史生动活泼、声情并茂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其求知的欲望。例如在《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这节课的导入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文(歌词)、图(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部分动画)、声(歌声)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的视、听等多种感官,学生立刻会融入到那低沉、悲愤的氛围中,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屠杀同胞,痛恨国民党政府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学生自然会问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侵华?又为什么能够侵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对日要妥协卖国?面对国土的沦陷人民群众又有什么反应呢?学生都急于想了解那一段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随机导入,效果颇佳。


   第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形象地再现各种客观事物、情景及过程,使所学知识可在学生的大脑内存留下深刻印迹,促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学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时,我们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一是日本召开“东方会议”的录像和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及田中奏折内容的材料(伴有旁白说明其内容)。二是日本经济危机造成残破、萧条景象的图片。三是1931年蒋介石国民政府第三次全力围剿红军的录像剪辑。这些资料再现了九一八事变前的历史真实,直接为学生提供了推理思维的形象素材;再加上教师精炼的导拨,学生自然就会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而国民党的剿共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等,从而深刻地把握了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至于九一八事变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简单播放录像剪辑(约1分半钟)即可。这样,有详有略的授课,其重点与非重点学生一目了然,难点也由繁化简、由难变易,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学生对所学知识也能加深印象,不易遗忘,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课外负担。


   第三,营造艺术氛围,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一般来讲,历史课的内容思想教育性较强,艺术性、趣味性较弱。而多媒体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广泛使用,除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还为历史课堂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学习东北抗日联军抗日的史实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嫂子颂》片断和“杨靖宇将军最后战斗”的录像片断,这一方面使学生在悲壮的音调和英雄事迹的陶冶下,深深地感到国家民族利益至上、人民群众利益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感;另一方面也完成了教学的情感教育目标。

       总之,囿于应试教育,且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历史课教学的现状较为尴尬,要完全改变此种状况,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之需,对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进行科学的扬弃与整合,才能使之更适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