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401)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请提交一份你所在学校、(幼儿园)的3-5年发展规划。

    作业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李林     提交时间:2016-02-26    浏览数:0     

武宁罗溪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为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战略,实施我校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的构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明确办学方向,顺应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全力推进教育创新,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走“学习优势教育”之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我校教育事业的适度超前发展,在当地乃至自治区发挥示范性作用,为建设教育强旗作贡献。

二、总体目标

遵循“学习优势教育”的办学理念,广聚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办学效益。以创建自治区优质高中和自治区示范性高中为目标,以形成特色为突破,以全面发展做示范,扎实开展课程改革。把握机遇,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学校,设计学校,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和探索,以一流的管理彰显办学质量,以一流的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以一流的师资实现学校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县级进修学校,引领区域教育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

(一)学生培养。

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其学业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结合”办学模式下的艺术、体育等特色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同时把“红绿蓝”三色学校文化内化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通过实践,兼顾学科教育、特长教育和以“励志教育”为指导的德育,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新模式,力争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二)师资队伍。

以“优势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契机和抓手,充分利用学校中青年教师占绝对多数的师资结构,推动“科研兴校”理念的落实,带动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形成以校长为龙头、全校教师为主力全员投入参与的科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大教师学历进修和职务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使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占到全校教师总数的70%以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技术职务水平,使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者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5%以上,初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融汇现代教育理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三)课程开发。

以“优势教育”为统领,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的课程开发,在教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根据不同基础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着力挖掘基础型课程中有利于进行发展优势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解读和建构。力争开发出一套有利于发挥优势的“综合型”校本课程。

(四)课堂教学。

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从教学时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四方面加强教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绩效,继续完善生本“双导”课堂教学改革,同时通过课程开发促进教学工作持续不断地获得改善。

(五)管理水平。

建立职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教师管理制度;继续改进以教学评价为主的考核制度,完善相关奖惩规定,初步形成一套有利于充分施展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激励机制。根据办学实际,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实现依法治校。严格执行党组织的监督保障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长负责制,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六)硬件设施。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继续添置和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充分利用硬件设施开发隐性课程,把学校环境视为隐性课程,让每间教室、每一片绿地、每一处景点、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都散发出文化气息,让每堵墙都会说话,都具有育人价值。让校园环境整洁有序,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四、实施规划

(一)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1.修师德。

在师德建设中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机制建设常抓不懈,树立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内强素质,外修形象,使我校的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正规化。

1)开展师德交流会。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交流,就提升师德的人格理想、寻求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教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具体的师德表现形式等问题展开讨论,并组织教师讨论确定要学习的有关师德教育的优秀书目和文章篇目,通过使师德交流制度化的方式,培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2)组织师德征文活动。

组织教师围绕师德问题撰写理论性和实践回顾性文章,学校统一进行评选,给予奖励,并将优秀感人的师德文章编撰成册,作为学校师德建设和学校文化的重要积淀。

3)定期评选“师德标兵”。

将一年一度的“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制度化,作为激励教师积极进德修业的有效机制。通过师德标兵评选,树立德育工作典型和示范,起到以点带面作用。

2.活师脑。

活师脑就是使教师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终身教育思想,在认识上从原来只重职前教育的师范教育,向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进修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理念转化,在行动上践行终身教育理念,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提升生命质量。

1)激励教师的学习和进修动力。

以“励志教育”为抓手,结合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探索和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多种有效措施,激励教师探求知识的动力和决心。

2)举办专题讲座。

根据需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开办系列学术报告,拓宽教师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视野,一定程度上解决作为一所地区偏远学校本身所固有的前沿知识信息相对闭塞的不足。

3)继续加强教师校本培训。

继续开发校本培训教材,细化教师的校本培训。这些培训将包括全员培训、新教师培训和老教师培训三类,针对不同群体准备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4)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把关注、维护和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学校设立和完善心理咨询中心,并与相关的专业部门合作,开展健康和卫生讲座、宣传等形式,强化教师的身心健康意识,对教师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排解。

3.强师能。

1)加强交流学习。

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师群体中的交流平台作用,加强教研组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尤其是要完善教研组内老教师帮带新教师的互助制度,让新教师学习和领会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临机处事能力,也让老教师感受新教师的新思维、新观念。提供学习资源,领会课改精神。学校不仅要举办专题讲座,还要丰富学习资源,提供足够的图书、杂志资料,增添阅览室的各类书刊报纸,鼓励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学校还准备创建电子阅览室,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教学过程优化与教师知识更新的结合。

2)实施“三名”工程。

重点培养一部分在本旗乃至更大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在实施“三名”工程的同时,进行学科团队发展计划,要求名师负起责任领导一个学科团队,通过学科教师团队的发展,提高本学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以“线”带“面”,整体性提高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养。

3)实施“骨干培训+学历提升计划”。

为了达到将本科学历教师提升到90%的目标,学校将把培养骨干教师与提升学历层次相结合,使他们在提高学术理论修养、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能力的同时,又提升自身的学历层次。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将继续为骨干教师培训和教师学历的提升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条件。

4)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给教师营造一个自由灵活的创造平台和施展教育教学艺术的空间,给教师“松绑”,鼓励教师追求“整体”的完美而非偏重“结果”的完美,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将在未来五年里探索和形成适合校情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5)规范语言文字应用。

 

以推广普通话、规范文字应用为重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完善《杭锦旗中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二)课程、教学与教研规划。

 

1.完善学校层面的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将在国家课程管理体制下继续努力探索适合本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课程新体制,初步建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结构。

1)初步形成立体网状的课程结构。

将初步建成立体网状课程体系,这个体系由四个维度构成:(1.1)遵照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我校的课程结构将包含比例相对协调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1.2)按照学生修习课程的选择性维度,这个课程结构将包括学科课程(含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部分;(1.3)按照课程本身的性质维度,该课程结构将包括基础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三类;(1.4)按照课程培养旨趣的差异,我校的课程结构将包括学科性课程、修身励志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2)继续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已通过校本培训让教师初步领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今后,我们将根据教师已习得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尤其要在“学习优势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大力开发特色课程,以便丰富和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

3)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

整合学科资源(纸质教案、电子教案、导学案、课件、题库等),补充必要的学科图书资料和教育理论知识的论著,同时挖掘可利用资源,努力探索校际合作共享课程资源的可能性,争取初步形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系统。

2.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生源质量偏差的杭中而言,更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将把教学质量问题摆到关乎学校前途命运的地位上坚持不懈地狠抓。

 

1)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在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绩效。我们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注意处理好达成“三维目标”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的关系、刻苦学习与愉悦体验的关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更好地通过自身的改善和提升,默会知识品质,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校要开展自我反思(教师常态课的课后反思)、互评反思(小组教学等评课后的反思)、多元反思(集中学生、教师、领导等听课人评价后的反思)等活动,通过机制的建立和运作,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日常化。

 

2)完善生本“双导”课堂模式。

继续彰显“四突出”的表现形态,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自主性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营造浓郁的生本校园文化氛围,以生本教育为抓手,继续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让生本教育真正在课堂上“安家”。同时,加大对生本教育常规监控力度,切实做好过程的督查和落实,每次检查结果都要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并且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坚持撰写生本研究案例、小结、教学日记或随笔,学校将择优定期结集出刊,并向上级刊物、网站推荐发表。

3)加强教学管理。

3.1)教学时间管理。学校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规范教与学的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3.2)教学准备管理。将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具体要求,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明确备课教案、导学案的具体要求,努力减少教学中的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率。(3.3)教学过程管理。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制定教学过程指导纲要,明细教学过程的要求,以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和教学督导的标准。此外,学校层面每学期应有选择地对一两个学科进行一次综合调研,并向教师做质量分析报告,提出改进措施。(3.4)教学结果管理。对于教师的上课、备课、听课、作业批改的检查放在平时不定期地进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于学生,进一步落实“减负增效”的措施,严格规范作业,强调教师要分层布置作业,使一些“尖子学生”养成回家思考问题的习惯;强调学生诚信作业,反对抄袭,严格把握各年级作业的时间,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上。

4)继续提升特色教育。

继续紧抓已有的特色教育,提高艺术特色、体育特色的层次和水平,并根据现实情况,借助学校竞技体育的平台,建成自治区级初中生足球队,来充实体育特色的内容和形式。

3.落实“教研兴校”策略。

1)初步确立教育科研制度。

探索和完善学校教研室、年级组和教研组(备课组)、个体教师三个层次相结合的学校教研制度。积极鼓励教师之间的、跨学科的教育研究合作。

2)加强教师教研能力的培训。

将从三个途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2.1)组织教师自学或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结合学科实际,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策略,保证教研能力强化的针对性;(2.2)把具有一定教研基础或教研成果比较突出的教师送出去接受正规的培训,返校后再通过二次培训的辐射,整体提高学校的教研能力;(2.3)定期邀请专家到学校进行科研指导,通过教研活动、系列讲座等校本培训方式,逐步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教研能力。

4.力争实现教学、教研一体化。

1)实现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一体化。

坚持“教学立校、教研兴校”的指导思想,制定有关实现教学教研一体化的规划和措施,并组织教务处、教研室协作实施。力图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形成一支由校长具体领导的兼具较强教学技艺和教研能力的教学教研双重骨干的教师队伍。

2)探索教学实践与课题成果转化一体化。

以“优势教育”课题的实践活动研究为依托,探索适合杭中校情的教学实践与科研成果转化一体化的方式,鼓励教师将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将研究所得用于相关的教学实践,实现解决教学难点、疑点问题与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这方面的探索在过去五年的国家级课题“积极心理学与学习优势教育的整合与实践”的研究工作中,已着手进行,我们将沿着原来的路子探索前行。

(三)德育工作规划。

1.德育工作团队建设。

1)初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研究型专职德育团队。

在保证专职德育队伍相对稳定性的同时,通过邀请校外德育专家到校培训或者德育团队到校外接受观摩与培训,通过德育团队的自我总结与相互学习,提高专职德育队伍的德育素养,强调学科教师的德育协作意识,使之能够与专职德育人员协同,确保学生学习能力与德性养成的和谐共进。同时,还需要强化这一团队的研究能力,通过德育专项的课题申报和研究,提升德育团队对德育工作的研究能力。我们将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促进德育队伍研究能力的提升。

2)建设具有榜样力量和影响力的学生管理团队。

建设优秀的学生社团等学生管理团队,充分利用这些管理团队的榜样作用以及在学生中的辐射力、影响力,起到对学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并适时适量增加社团数量。

2.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1)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继续落实德育实践活动的时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德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以及入学、入团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参观相关遗迹、讨论会、演讲会等形式,并将“三色”文化作为贯穿德育实践活动的一根“红线”,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

2)加强多方位德育渗透。

加强德育如何卓有成效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制订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指导意见,指导各门课程从教学实际出发,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出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同时以“校本课程(文学创作、科技发明、美术美工、音乐舞蹈、体育、书法)开发、学科教学渗透、日日德育课育德和学生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等合格公民教育。

 

3)重点关注弱势学生群体的德育。

相对而言,单亲家庭子女、城镇流动人口子女、学习困难子女和家庭贫困子女更容易出现思想道德教育缺位,更容易产生思想包袱和自卑、自弃情绪。要特别关注学校里的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德育现状,确保不出现因为教育和管理的缺位,造成学生厌学、弃学。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建立劝学、补差和跟踪制度,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

3.创新德育工作的管理机制。

1)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分层负责制。

根据德育工作性质和分工的不同,采取分层负责的方式落实和执行。校长总体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对德育工作承担具体的领导责任,德育处具体负责规划和管理学校德育,各年级组对各自年级常规的德育工作负有责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的具体德育工作,学科教师要具体落实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既定措施。

2)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考评制度。

逐步出台或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细则》《学科教师德育考评细则》、《班主任德育考评细则》、《年级组主任德育考评细则》等德育工作考评制度,规范和保证学校德育工作。

4.构建有效的德育组织架构。

1)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职能。

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确定家长接待日、教师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要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科学的育人教子方法,配合学校做好德育工作。还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增强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并设置“校长信箱”和“校长热线”,让学校和家长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德育工作。

2)依托社区资源。

依托学校周边社区和街道的资源,发挥其在德育中的功效。学校行政领导要继续加强与社区人员的联系,依托社区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的围墙,到社区进行社区服务,如环保清洁、养花种草、清除垃圾等,在实践中进行德育教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与社区教育相协调,形成更大合力,共同担任培养下一代的光荣任务。

 ()学校文化建设规划。

1.继续开展学生社团建设,丰富社团文化。

继续精心培育和发展学生社团,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社团在学生中的文化引领和带动作用,让百花齐放的学生社团活动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的彩虹,为学生提供培养兴趣、展示才能的舞台,丰富学校的业余生活,发展学生的特长。

2.开发校园隐性课程,陶冶学生的性情。

结合学校建设,做好校园的整体设计,发挥审美功能,力求校园园林化、装修艺术化,精心设置艺术环境,形成环境效应,润物细无声地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利用板报橱窗,建立起有艺术品位的精神食堂和施展才华的园地。让学生置身于这块沃土上汲取养料,拓宽视野,陶冶性情,树立正确审美观,培养他们的审美力,以及用美术语言和手段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审美功能得以发挥。

五、保障体系

(一)完善学校机构设置。

学校管理机构坚持人员一人多岗、匹配合理、机构精简、工作高效、整体协调的原则进行结构性调整。

(二)推进考核制度改革。

健全学校全员分类考核体系,形成学校管理人员,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工勤人员工作绩效评价指标,规范考核程序。坚持优选原则,实行评聘分开制度,选聘师德修养好、素质教育能力强且效果好的教职员工上岗。完善各项考评制度,加强各级教师的业务管理,提高师资队伍管理的实效性。发挥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和评价的作用。发挥教学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健全学生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制度。

(三)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管理主体的作用,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职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制。实行各级学校管理人员述职报告制和校务公开制度,管理人员的工作全面接受师生员工监督。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和家长层面均能得以体现落实。

(四)建设竞争激励机制。

完善教职工的绩效工资结构,按照工作性质和绩效分档,根据同类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不同拉开差距,认真贯彻优教优酬、优劳优酬的原则,加大对贡献多的教师的奖励力度。

(五)完善技能培养硬件。

充实现代教育技术的装备,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和教学的需要。加强学校图书室的硬件建设,每年要添置一定数量的图书,提高图书的使用率,满足师生教育教学和学习之用。在增加图书室内图书数量和种类的同时,要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形成图书特色,逐步形成特色书架。创建多媒体阅览室,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增强图书室指导学习功能,满足师生教书、学习的需要,真正把图书室建成师生自主发展的平台。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