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4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内容:

    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你校(园)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实践的方法,完成一篇问题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有新意、阐释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性。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李文洋     提交时间:2016-01-14    浏览数:0     

                                                                    留守孩教育问题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孩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孩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大力宣传,形成合力,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孩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孩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机构,明确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孩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孩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2、摸准信息,建立“台帐”。对在校留守孩进行摸底调查,要求对每一位“留守孩”做到“四知”:知留守孩本人的基本情况,知留守孩家庭基本情况、知托付人家庭情况、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电话(如父母的联系电话有变,要及时告知班主任)。在此基础上,建立“留守孩”个人档案,实行教师跟踪教育管理责任制。

    3、心中有数,工作有方。要求每位教师用关心、爱心、耐心教育引导留守孩。做到“三多三沟通”:多与留守孩谈心、交心,多一些人文关怀行动,多到留守孩托付人家里家访。“三沟通”:定期或不定期与留守孩托管人进行沟通,适时与留守孩外出务工的父母沟通,不定期与社会各界人员沟通。通过加强与监护人的信息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学生学习、生活、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商量、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家校教育互相促进,形成合力。鼓励和支持留守学生与外出家长通过亲情书信、亲情电话、节假日团聚等方式,增强相互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化解长期分离造成的交流缺失和情感缺失。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明确,并及时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

    4、定期交流,因材施教。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孩的谈心制度。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孩、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孩谈心至少一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孩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纠正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气,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要加强生存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风险,识别风险,自我救险能力,培养独立生活习惯,增强独立生活意识和能力。

     5、活动载体,亲情弥补。学校加大投入,不断完善体育活动室、卫生医务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等基础设施,积极利用相关资源与力量,建设好这些阵地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心理关爱,健康成长。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孩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孩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7、结对帮扶,倾注爱心。学校要针对留守孩的心理和生活的需求,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是组织“一帮一”结对活动。通过党员和留守孩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每个留守孩都能尽量消除父母远离后形成的孤独感。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孩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向留守孩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年段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孩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留守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留守孩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留守孩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创设情境,体验感悟。本着“在关爱中感受,在责任中体验”的原则,在每年春节留守孩父母回家过年之际,向家长讲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进行体验教育,与家长协商,在家庭教育中开展力所能及的体验教育活动。如:父母每月必须给子女打一次电话,相互沟通;父母每个学期要根据子女的需求,给子女购买两本以上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书籍并标明购买日期;每到母亲节、父亲节和父母的生日,子女都要打电话或写信给父母,表示祝福和问候;子女在家中必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把每个学期中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劳动写成感受或体会,利用恰当的时机以书面形式寄给父母或待父母回家时汇报;对于假期投亲的留守儿童,学校要求他们在父母的陪同下,去父母工作地体验生活并写出感受,通过活动为亲子沟通搭起桥梁,也使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以及长辈养育子女的艰辛。

       4、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监督工作。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对品行方面有缺失的留守孩开展法律帮教活动,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使留守孩能快乐健康成长。

       5、加强同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各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孩子。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6、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进行经验交流,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帮扶工作的效果。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