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发布者:晏友红     所属单位:上高县特殊学校     发布时间:2015-10-26    浏览数:0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孩子求知欲,开启孩子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孩子动起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孩子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孩子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句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三册看图学词学句第11课时,我先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插图的内容,用DV拍摄下各种交通要道和马路上常见的人物与物体,例如:过街桥、人行横道、红绿灯、地下通道、人民警察、行人等,并制作成课件,非常地形象生动,让人一目了然。上课时,学生个个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影片,聚精会神地从片段中找问题、找新词语,很快就学好学懂了七个新词:当他们看到有些行人乱穿马路、有些车辆闯红灯的片段时,都不约而同的举起小手的尾指指出错误,也异口同声地说:“不对”、“错”。这时,我知道学生们已经明白人人都不能违反交通规则,要注意安全,从而带出新句子“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就不言而喻了。接着,我又安排了扮演角色的小游戏,让他们表演小学生过马路的情形,同时请他们自己选择过马路应该怎么走?走哪些交通通道才是遵守交通规则?学生们兴致勃勃,积极参与游戏,如同身临其境,一下子便找出了过路的三种方法,不但理解了课文中另一个新句子“我们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而且能仿写出“我们过马路要走过街桥”和“小学生过马路要走地下通道”等句子,所以说,只要有兴趣,再抽象的知识学生也不难掌握。

二、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让孩子在全方位参与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孩子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孩子。没有孩子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孩子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孩子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看图学词学句第2课时,我先让孩子把课文中的词语读一遍,试着让他们先理解什么是反义词,再要求他们找出各队反义词,并用反义词写一些简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按我的要求自己学习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孩子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脑、动口训练孩子,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又如第13课中,“百货商店”等八种店铺名是理解的重点,孩子们较难理解不同的商店会销售不同的商品。教学时,我就在孩子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圈划、画图等学习活动,让孩子不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引,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孩子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让孩子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孩子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孩子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孩子的主题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孩子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孩子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孩子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看图学句第20课时,其中有个句子是“孔雀的羽毛比老鹰的羽毛漂亮。”我问孩子:“孔雀的羽毛比老鹰的羽毛漂亮?”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因为孔雀的羽毛五颜六色,所以漂亮。”有的说:“老鹰的羽毛颜色太单一,很丑。”班上的谢伟成同学却说:“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孔雀的羽毛花花绿绿,好像乱七八糟,而老鹰的就不同,只要一种黑褐色,很专一,又整齐,看上去不会眼花缭乱,而且我特别喜欢黑褐色,我认为老鹰的羽毛美丽。”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孩子听了有点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此时,我没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没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草率应付。首先,我为他的发言与众不同喝彩。然后我请孩子分组讨论,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自己做出判断。小组讨论后,孩子们有点说:“这是谢伟成同学的个人想法,我们不一定要认同,而且老鹰很坏,专吃小鸡,它不漂亮。”有点说:“就是因为孔雀的羽毛开展时颜色缤纷,才惹人喜爱,大家才觉得漂亮。”还有的说:“老鹰在天上飞的时候,很英伟,好像一架飞机一样,哦,还是老鹰漂亮些。”……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些分析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最后,我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句子的意思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就这样,不仅保护了孩子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相信尊重孩子,让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孩子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去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孩子会大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演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我还经常做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并使孩子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孩子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活”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