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岗位提高培训(402)
  1. 作业标题:作业一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谈一谈校长(园长)在学校核心竞争力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一

提交者:赖少华     提交时间:2016-02-05    浏览数:4     

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校长如何从现实的体制机制和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如何从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如何从功利性目的与教育本质和人的长远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解脱出来?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领头人,在办学理念和行为选择上不能局限于行政力量的推动,不能屈服于世俗压力,而要集聚智慧和勇气,以文化自觉去推动教育文化转型和学校的自主发展。

  校长文化自觉的主要领域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师生长期积淀下来的稳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校长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办学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主动选择上。

  什么是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根据费先生的观点,文化自觉是对观念和行为的觉悟,是对观念和行为的扬弃与创造,是对观念和行为自主性的生成与确立。因此我认为,文化自觉的核心是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在本能上的自觉性。

  1.文化自觉应成为坚持“以人为本”的一种行为方式。校长文化自觉的核心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的需求出发,思考并选择恰当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发展。

  2.文化自觉应成为反思办学观念和教育行为的一种习惯。在文化的视角下洞察学校教育的一切,高度重视文化对教育行为的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使得在先进教育文化支配下的教育行为成为办学的“本能”,成为规划管理、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的必然追求。

  3.文化自觉应成为学校承前启后的一条通道。“自明”来自于“自知”。校长文化自觉首先应来自于对学校办学传统的诞生、形成、延续的全面认识,进而由对学校传统的自知自明求得继承和扬弃的文化自觉,求得办学的自主能力与自主地位。

  4.文化自觉应成为吸收世界先进教育理念的一座桥梁。在全球文化大交流的背景下,文化自觉不能囿于一国一地,应吸收别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

  校长文化自觉的主要领域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师生长期积淀下来的稳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校长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办学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主动选择上。

  倡导学校创新文化应成为校长的文化自觉

  要在学校培育创新文化,需要校长在思想、体系建构和行为方式选择上作出艰苦努力。这也正是时代的要求、教育的使命。

  校长应在学校倡导创新的文化,使创新的氛围弥漫校园。创新不是针对少数尖子生的专门服务,而是把它作为校园里普遍倡导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行事方式,一种人格特征,从而在学校形成创新的浓厚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师生日渐形成一种不断地审时度势、变革创新、完善自我的进取精神,并将这种进取精神体现在日常的、细微的生活过程中。这样,师生会始终对事物保持敏感,会对那些理所当然或天经地义的事物用心去思考,对习以为常或司空见惯的现象给予批判性审视。久而久之,它将成为一种人格特征,表现为好学深思、善于质疑、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品质,而决不会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得过且过。

  要在学校培育创新文化,需要校长在思想、体系建构和行为方式选择上作出艰苦努力。这也正是时代的要求、教育的使命。学校文化创新就是对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束缚创新的深层思想观念和行为表现的分析和审视中更新学校文化,从而让师生在自由、安全、愉悦的文化氛围中不断地探索进取,不断地创造出生命的新价值。

  引领学校创新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

  学校是公共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单位,校长必须按照公共服务的理念来选择管理行为和办学行为,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教育的客观规律包含两方面,一是教育教学自身的规律,二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当前要特别关注两点:

  1. 认清教育内涵发展的特性。

  内涵发展阶段,教育呈现出四个特性:

  一是更加关注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规章条文大多是要求学校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而在学校、班级等各个层面上,教育是不是有效,最终一定是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的,一定是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师生交往中。有效的教育教学是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强大动力。

  二是更加关注教育教学的多样性。教育教学的多样性是由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学生不仅在思维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认知的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而且拥有的基础可能不同,需求也会存在差异。教师的禀赋不同,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不同,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和对环境的取舍也有个人偏好。

  三是更加关注教育教学的双重主体性。既然多样性客观存在,既然有效的教育首先要透过多样性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那么,谁来选择,谁是选择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生必然是第一个选择主体。除了学生之外,教师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选择主体。

  四是更加关注教育决策的多主体性。教育教学的多主体性要求教育决策同样体现多主体性。政策的制定应该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每一级组织和每个个体在政策诞生前都有表达观点和诉求利益的权利,都应当成为决策的主体。政策的执行是一个从上到下的过程,但不是照搬照抄,而是通过政策的校本化实施来落实。所谓“校本实施”,就是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既体现政策的核心精神,同时又能够解决本校层面面临的实际问题,推动实践向前发展。这个过程,就体现了学校工作决策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 认清教育的公共服务属性。

  近年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大幅增加,惠民措施不断出台,但公共服务的社会满意度并没有随着投入的增长而同步提高,因为社会最看重的需求已经从校舍、设备、经费等转向提升公共教育服务的质量上。事实上,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各种公共政策主要作用于“学校”,并通过“学校”作用于学生。换言之,政府公共教育服务的有效供给,必须通过校长和学校的办学过程,将人、财、物资源转换成专业化的教育行为才得以实现。可以说,学校是公共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单位,校长是这个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必须按照公共服务的理念来选择管理行为和办学行为,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选择学校的改革举措

  校长要通过文化自觉,把教育教学纳入到创造的轨道上,从而推动学校教育转型和自主发展。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高瞻远瞩、切中实际的改革举措,要在高位上实现新的突破几乎不太可能。当前,学校需要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育机制问题。我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课程结构,丰富学习经历。

  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上优质高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在英国,大多数高中学校的课程表都是以学生为单位制定的,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课程表,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是根据自己这份课程表进行的,即便同一门学科,也可以分若干层次。在韩国,一些学校的每门课都细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这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 创新培养机制,建构校内外联合培养的平台。

  近期,上海市部分高中提出或实施的关于科技素养培育的试验方案,都试图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尖子生”选拔再加工模式,着力构建以中学为主,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协作的机制。比如,复旦附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试验,在高二阶段的辅修课程以校外辅修为主,以复旦大学的课程为主,适当选修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等院校的有关课程。在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上,根据课程和教学的需求,把校外教育资源纳入教育教学之内,建立起利用校外教育资源的机制。卢湾区同上海社科院联合,为学生校外社会科学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搭设了平台,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杨浦区正在创建的教育创新试验区,突出的一点就是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和校内外教育的合作,将通过搭建沪东青少年科学院等平台,在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培养等方面形成联合培养的机制,达到拓宽学生培养渠道、丰富学习经历的目的。

  3. 完善培养模式,加强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教育。

  教育的个性化程度越高,取得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当前高中学生的情况较以往同龄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入学基础、行为习惯在变化,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多元,个人需求更加多样。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普通高中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格健全、善于创造、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就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资源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和辅导,探究高中个性化教育的路子。

  教育创新的过程,是对教育本质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学生发展需要的全面洞察和对国家教育政策的准确领会下,创造性地实施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教育创新难以完全靠行政力量的推动来实现,而是要靠教育每一级层面的主体,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靠校长和他带领的教师,通过文化自觉把教育教学纳入到创造的轨道上,从而推动学校教育转型和自主发展。

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校长如何认识和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校长凸显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校长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人格魅力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句话就显明地指出了校长的人格魅力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校长如何修炼个人的人格魅力呢?一是人格要高尚。校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步伐一致、合拍,要一身正气,敢于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善于和教师交朋友,与教师人格平等,真诚交流,信任他们,欣赏他们,在教师眼中塑造“伟人”的形象。二是思想要先进。在信息时代,校长要善于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要自觉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与教师交流,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不断推出新的观点、新的作法,用先进的思想引领教师的成长,在教师眼中塑造“新人”的形象。三是知识要渊博。“有实力才有魅力。”这里的实力就是指学识,校长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还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现代的校长要会上课,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有相当的专业素养,让教师真正信服。要会评课,通过听课评课让教师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能从众多的课中找到同中的“异”,又能从不同的课中找出异中的“同”,在求同和求异的过程中求新。要会谈话,把谈话当作科学或艺术,认真对待,注意创设情景,把握时机、切中要害、讲究效果。在教师眼中塑造“名人”的形象。四是处事要艺术。在从意识到行为都是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时代,用“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的态度很难处理好各种事务。校长要豁达一点,具有包容精神,容人之才,容人之能,容人之长,容人之短,不管是教育方面的,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能理解的理解,不能理解的也不横加指责,可以与教师展开交流与对话,求同存异,课求共同发展,切忌惟我独尊,排斥和打击一时还无法理解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作法。在教师眼中塑造“艺人”的形象。

二、校长自身的勤勉努力牵动着学校的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再好的理念,如果不努力实践,目标也难以实现。校长做为学校的领头人,自然要通过自身的勤勉努力感悟着师生,牵头着学校的发展。首先是勤研究。校长要研究自己的学校、研究自己。自己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自己学校在区域中的位置,自己学校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自己学校现在面对的问题、困难、积淀下来的优势,是校长要勤于研究的。任何学校的内涵发展,都建立在学校自身基础之上。发现自己学校的问题,就是发现了学校发展的空间,能否意识到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也关系到学校发展的路径问题。当校长将视野从“外”看转为向“内”看时,当校长能在外界背景下关注自己内部的发展问题时,也许会发现:每所学校都是独特的,每所学校的发展都是具有挑战性的,每个校长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其次是善规划。这里的规划是为自己学校发展、为自己工作而准备的。校长要善于在研究学校的基础上以发展的视野、改革的思路,对学校的发展作建设性的构想,指导学校、校长全部的工作思路、工作安排。同时要有更为清晰、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和设计合理的支持、保障机制。再次就是多实践。实践是创造性实施,体现校长有否集聚、开发、不断生成学校发展的资源和力量,能否在学校发展中不断调控,不断提高学校发展的层次,深化学校的各项改革。第四是常反思。反思是一种校长个体发展的保障,学校整体发展的必要。只要校长能自觉主动地反思时,学校管理实践才具有提升发展的价值。校长要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在反思中更新,在更新中发展。

三、校长制定的各项制度维系着学校的发展。

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是改变管理无序状态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管理局面,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思想。人的自觉性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个人自觉意识的提高,群体良好风气的形成,通常要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因为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情感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忽视制度管理,教师的思想尚未达到自律的境界,往往无法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更谈不上学校的发展。维系学校正常发展要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检查评比制度、质量评估制度、评先奖优制度、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和劳动分配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保障发展,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

四、校长创造的校园文化引领着学校的发展。

校园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推动力和生命力。校长要善于带领教职工共同有意识地去创造自己的校园文化,然后用校园文化引领着学校的发展。一是校长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师认同的观念,形成学校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二是要善于发动和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将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在活动中内化为教师个人的理念。如新课改中新的师生关系、问题意识、综合运用、探究学习等理念,只有教师参与到课改实践中,体验到课改的甜酸苦辣,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三是建立与为了教师和学生发展相应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要思考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与办学理念是否一致,与整个学校文化是否融为一体,是否有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发展等问题。四是要重视教师文化。教师没有发展,对教师来讲是一件不幸的事,对一个学校来说也是很不幸的,更谈不上学校的发展,当然,最不幸的还是学生。校长要善于制定教师发展规划,营造教师发展的浓烈氛围,让教师有强烈的发展动机和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要不断形成教师讨论的气氛,鼓励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理念、不同教学方法的交流。一个有威信的校长尤其要注意对不同思想、不同观念、不同行为的支持。营造一个教师内部自由争论的气氛,是一种较高的校园文化境界。五是要形成办学特色。特色的形成不是几个人讨论讨论“搞一个什么特色”就能形成特色的。相反需要细心的观察、长期的探索、多方面的互动以及用心的栽培。一个学校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就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校长实施的人文关怀促动着学校的发展

实施人文关怀是使规章制度、法规的内涵、意义通过教师个体认知结构合理的理解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隐观念和理念的催化剂,使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心理相容,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促进学校的发展。一是整合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实现二者的统一。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学校工作目标的制定考虑到教师的合理需求,有利于教师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拼搏精神,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二是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在学校管理中,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关心每一位教师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的价值和奉献,政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依靠他们,学习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三是珍惜教师的荣誉,弘扬群体创业正气。要善于用教师自己创造的荣誉激励他们,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教师取得了成绩,及时给予认可。学校设立荣誉栏,及其公布于众,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教风和校风。四是发现教师特长,发挥教师作用。管理者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多少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培养了多少人。校长要能从一般中发现特殊,从平庸中捕捉非凡,从共性中把握个性。每个教师都有其强项和特长,校长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并发挥其作用。五是校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教师的榜样,使自己成为教师尊敬和效法的榜样,以自身的示范激励教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教师,激起教师情感的共鸣,给教师以信心和力量,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