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岗位提高培训(402)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请提交一份你所在学校、(幼儿园)的3-5年发展规划。

    作业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吴建华     提交时间:2016-02-05    浏览数:4     

 

教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相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相获取、升学问题上的事实压力以及全社会对于学校教育的较高期望值等等,无形中都将校长们置身于一个空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因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了学校发展的必须选择和校长决策的最终归宿。

    那什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呢?笔者认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就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我校自建校以来,锁定师资队伍建设,就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人文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四个方面作一些积累。

人文环境建设:以诚待人,情感激励

    现代教育管理的前沿理论也积极倡导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情感,理性地看待教师作为“人”的需要。我们认识到,无论是深化新课程改革,还是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首先要求我们理解、尊重和善待每一位教师,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让校园成为教师可以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

    笔者认识到,不少关于教师的事,再“小”也是能够影响教育生活力生产的“大”事。许多新的工作,即使是那些关于教师的“琐事”,校长都必须去努力做好,顺化成为校长新的工作常规。另外,校长要迫使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传统的“家长”式的行为定势中走出来,把“民主、平等”内化成自己个性和自觉的习惯,使自己融入到教师团队中去。在昌安实验学校,有两项工作我十分看重,一项是每学期末的“学校工作大家谈(民主管理会)”,另一项是教代会提案的办理。每一条来自教学一线的呼声和意见,校长再忙,也必须一一给予耐心细致的解说、答复和明白的交代。

制度建设:引领好一支队伍是最坚实的保障

    学校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实体,学习型校园被认为是现代化学校的固有特征之一。笔者认识到,人力(教师)资源是学校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这个资源如何有效开发?为此,我校除了开辟常规的每周一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外,还制订、落实了一系列教师学习制度。如针对青年教师,旨在促进青年教师岗位成长的“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规划”;举办由骨干教师牵头主讲,可以全员参与的教育沙龙“青年教师论坛”……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已经在校形成。

    在学习中,我和老师们都意识到,从某种角度说,新课程改革就是教师队伍的一次大“洗牌”:固有既得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守恒在改革中是行不通的;成熟教师和年轻教师一样,都必须学习、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年轻教师相对充沛的学习精力可以弥补经验的相对欠缺。不久以后,先前的优秀者未必优秀,后来者也可以居上。为了引领老师们追求卓越,讲究绩效,学校制订有颇有力度、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制度出台运作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硬环境建设: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为队伍建设保驾护航

    我校教师群体中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年轻化、专业化,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整个教师群体的80%以上。年轻可能意味着经验的不足和阅历的欠缺;但是青年人有勃发的朝气和充沛的精力,青年人更善于学习,更能够积极进取,更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为了给青年教师的岗位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学校自办学伊始,就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用来添置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设备。计算机早就进入了教师办公室,新“三机一幕”也开始进入普通教室,学校成为了市属初中首批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为了保证这些投入的价值,学校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出一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研讨课,骨干教师还要开出观摩课。另外,学校还利用互联网,组织教师参与远程教学研讨活动;利用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开出录像课,供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自我提高。经常组织教师开展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培训和比赛。硬环境(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种种努力,不仅提升了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也使孩子提前享受到了教育现代化带来的教育增量。

软环境建设:另一种福利观的提出

   在昌安实验学校教师的认识中,传统意义上的福利,可以改善眼前的物质生活。但是让教师有机会接受较高层次的学习、培训和深造,给予教师各种能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的方便,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福利。

    教育生产力与教师的素质、能力构成当然的正比例关系,但是教育生产力和教师的在岗时间之间,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逻辑关系。因此,我们大胆提出,凡年轻教师取得教育、教学成就,被教育局、教研室或有关部门“相中”的,只要有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学校将提供种种方便,经过五年的努力,我校教师真的“闯”出来了:学校128位专任教师,每一学年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都超过180人次。九位教师成为市属学科教研大组的成员,八位教师跻身绍兴市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在去年进行的市属学校教师基本功大比武中,我校小学组和初中组双双荣获团体一等奖。

    几年来,学校一直在努力实践借用外部的力量(较高层次的教育资源和多元化的智力支持),来领导、整合和提升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从而比较迅速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学校聘请全国著名英语特级教师彭那祺负责抓英语教研组的建设和英语特色学校的创建;另外学校还聘请了绍兴文理学院英语系的专家和多位教育行家,担任学校发展的顾问。学校曾邀请王炳仁等名家到校讲学;杨明明等浙江省名师与我校的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市教研室的专家也在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带着青年教师队伍。学校快速发展,成为一所英语特色明显、知名度较高的“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的美好愿景,正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中逐步集成。

附件

  • 教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