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岗位提高培训(402)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请提交一份你所在学校、(幼儿园)的3-5年发展规划。

    作业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曹南江     提交时间:2016-02-24    浏览数:0     

 

研修作业标题:作业二

                                         江西上高二中35年发展规划  

    . 学校基本情况

    上高二中于1973年在原外交部五七干校旧址创建,1978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95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首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1998年,上高县委、县政府实行高中布局调整,学校由原来的完全中学成为全县唯一的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228亩,建筑总面积85322m2,图书馆藏书184110册。现有教学班92个,在校学生5599人。现有教职工376人,其中中共党员156人,专任教师346人,硕士研究生17人,高级职称教师177人,中级职称教师136人,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24人。 多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人才为办学宗旨,以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为校训,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教师成功、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团结奋进,求是创新的校风,辛勤耕耘,乐于奉献,与时俱进,永创一流的教风和勤学、善思、明辨、笃行的学风。 近几年来,学校大力推行人本管理,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人文底蕴,打造书香校园;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建立了素质教育保障和运行机制;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发挥省级新课程改革样本校优势,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校名师名生工程,打造了一支德艺双馨的名师队伍;狠抓衔接班管理、年级分部管理、对标竞赛、月考周练制、教学质量考核、管理绩效考核等特色工作,开创了学校崭新的发展局面。学校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果丰硕,办出了特色,树立了品牌,影响辐射全市乃至全省。教育教学成果丰硕,高考取得优异成绩。2001年以来,高考一直列宜春市前列,其中6年位居第一,8年位居第二,1年位居第三;共产生全省高考文科状元1人,宜春市文理科状元6人。2015年高考再创辉煌,一本上线335人,二本上线823人,清华、北大上线7人,5人录取北京大学,录取清华、北大人数占宜春市三分之一,列宜春市所有重点中学第一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百强中学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高中教育十强学校首届江西人民最尊敬的十大学校江西省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江西省中小学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等国家级省级荣誉60余项,并与美国德克萨斯州贝敦市克里斯汀中学结为友好学校。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如今上高二中正朝着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办学目标直挂风帆,长风破浪,奋然前行!

    . 发展规划意义

    作为一所省级优秀重点高中,科学、准确地规划学校的发展,针对现状,面向未来,积极应对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对于学校实现可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指导思想
   
以党的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挖掘特色、注重创新、统筹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发展规划目标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坚持创设优质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受到适合的教育,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做最好的自己。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人才为办学宗旨,以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为校训,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教师成功、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团结奋进,求是创新的校风,辛勤耕耘,乐于奉献,与时俱进,永创一流的教风和勤学、善思、明辨、笃行的学风。构建协调、高效、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管理体系,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个性发展并形成特色,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发展,全面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学校以“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为办学目标,要使学校具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本化的管理制度,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标准化的校园环境,实现教育现代化和特色发展。

    . 主要措施

   ) 学校管理工作

1完善校长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领导和管理机制。学校领导班子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管理学校的能力。建设一个团结协作、乐意为师生服务、办学效率高的领导班子。

2、学校行政自觉接受学校党总支、教代会的监督。发扬民主,定期召开民主座谈会,广泛听取教工的意见和批评。学校重大的决策要交党支部、教代会讨论,广泛征求意见之后才作决定,搞好校务公开工作。

    3、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落实。完善考核、评奖制度。

    4、搞好教师职称晋升和聘任工作。对于工作积极负责,成绩突出的要破格晋升;对于纪律松散,工作马虎,未能完成其岗位职责的要给予中途解聘。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好教师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认真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活动。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提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自觉性。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制度。组织教工学习政治、时事,学习教育理论。经常进行师德、师风教育,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依法治教。定期组织经验介绍,表彰先进。加强中青教师的培养,从压担子,给任务的办法把他们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岗位上,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6、充分发挥党、团、工会、教代会的职能作用,群策群力,办出特色学校。班子团结,有活力,有开拓、创新精神。

    7、坚持依法收费,坚持校务公开,坚持“收支两条线”,杜绝贪污挪用现象。

    8、加强校产管理,各种设备设施规范、安全,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苦练内功,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人师表,以德育人,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2、完善教研组织,切实开展好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和新教材培训。搞好教研课题研究,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全面铺开,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3、加大对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设立教研专项奖励基金,并制定有关教科研工作管理、奖励条例,使教科研工作有序、科学运作。通过教育科研,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教师的教育技艺。

    4、建立教师教育服务诚信承诺,落实教师的教育权利,杜绝教师的违纪教育行为,建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师生关系。

    5、改革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工作考核办法,根据教师的德、勤、能、绩综合评价,优胜劣汰,为教师聘用制的实施做好基础工作。

    6、全员实行聘任制。教师学历达标100%。任职资格合格率100%,全员持证上岗。

   (三)教学质量工作

    1、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构建科学、高效的育人体系。以《中学德育大纲》为依据,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社会公德教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德育网络与制度的建设,完善“文明班级创建”和“星级寝室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德育基地建设,拓展德育空间,推进德育导师制,形成具有埭中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创造性地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德育工作规定,工作有特色;德育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效果好。

    2、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在继承和发扬我校优良教学传统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潜能,形成民主、真诚、宽容、鼓励的课堂氛围,建立自主、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优化教与学过程。积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较成熟的经验和理论总结。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普遍,基本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3、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加大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力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有机结合的开放性课程体系。有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发展规划,有保障课程开发与不断更新的制度与机制;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创造性地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方案,高质量地实施各类课程,有一大批深受学生欢迎、能为兄弟学校示范的精品课程。

    4、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积极改革评价制度。立足学生、教师及教育的发展,形成科学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等体系;重视社会、家长的评价,建立定期邀请家长随堂听课的制度;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5、 加强体育卫生工作,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完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上好两课两操,开展经常性小型多样的学生体育比赛,学生每天至少参加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同时,抓好学校体育运动队,开好一年一届田径运动会。加强传染病预防工作和学校饮食卫生管理,防止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发挥心理健康辅导室的作用,经常开展心理知识讲座,研究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及时排除学生心理困惑,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四)校园文化建设

  1、校本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学校的精神,是维系和凝聚全校师生的价值认同。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别致,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有标志性建筑物和精心设计的景点,形成特有的校园文化。

    2、结合学校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基础上凝炼出学校精神,确定校训、校歌;以人为本,加强人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学校制度文化,形成合理有效的培育机制,构建和谐共进的校园。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美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发明创造,创办学生发明协会,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节。  

4、发挥校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办好校合唱团、舞蹈队、书画协会、文学社等各类文化艺术社团,办好每年一届的艺术节。

5、建造、完善文化长廊,布置装点名人名言以及哲理箴言,打造优美校园人文环境。

 

                                                                                  2016.2.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