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岗位提高培训(402)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内容:

    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你校(园)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实践的方法,完成一篇问题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有新意、阐释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性。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卢咸康     提交时间:2016-01-20    浏览数:4     

 

   全国妇联2010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且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江西省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已达223.4万人,已占全省儿童总数的6.4%,总体数量比较大。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二、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带动了人口由农村到城市的空前移转,但由于二元对立的城乡户籍与经济、教育福利政策以及自身的经济条件,许多年轻的父母们不能带孩子在身边生活学习,只能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或父母一方在老家抚养照顾,造成孩子与双亲长期不能共同生活的局面,从而出现了大批的农村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行为、安全等各种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1.心理不键全,人格极易出现扭曲。由于父母关爱缺乏,同时心理发育并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促成了其感情的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种种不健康心理的形成,其人格表现或是攻击性较强或是偏向抑郁,甚至任性霸道、自私冷漠、敏感多疑、固执己见、情绪多变、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出现抽烟喝酒、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习惯,有些甚至还被不法分子利用参加一些盗窃、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活动,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照顾留守儿童的祖辈,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儿童自觉学习能力和精神世界的培养被搁置一旁,在思想上,他们会有“无人管教自我放弃”,“学习无用打工挣钱”等观念,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因此部分留守儿童在校期间有学习成绩下降直至较差的现象。

 

  3.价值观念扭曲。

 

  留守儿童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隔代抚养偏重物质生活,会较多的给予物质和生活上的宽容与放任,而第一责任人的父母会产生负疚感,存在补偿心理,在金钱上进行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较少,极易使子女养成享乐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的思想及好逸恶劳、浪费显摆、自由放任等不良习惯,既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也导致孩子价值观的扭曲。

   4。 学习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在祖辈或其他亲属的监护下成长,他们往往面临在幼儿期间缺乏启蒙教育,学龄期间缺少监督辅导的现状。他们的学习热情不如其他同学,学习成绩明显不如其他同学。长期下去便会失去自信心,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动力,并逐渐产生厌学情绪。缪集村负责人告诉我们,有些留守儿童受父母“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在心理上抵触学习,缺乏学习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过早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对儿童自身及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随父母进城生活的留守儿童,由于公立学校的门槛高,他们只能进入一些不规范的私立学校或农民工子弟学校,而这些学校教学质量相对较差。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能长期在外地上学,由于中高考对生源地的严格要求,他们不得不在初中就返回农村上学,做留守儿童。由于各地教材不统一,从外地返回的留守儿童很难适应当地的教材和农村老师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就不好的学习成绩再度下滑。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让他们健康成长。 

(一)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妥善安排好子女,肩负起管理教育子女的责任。父母迫于生计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起到了推进作用。但不能以耽误孩子的教育为代价,富裕了经济,影响了孩子,是得不偿失的。一个家庭中夫妻最好不要同时外出,一方外出打工,一方就近打工兼照料孩子。有条件的父母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把孩子留在家的父母,要经常探视孩子,多与孩子联系,勤于与孩子沟通,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随时解决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问题,多鼓励、多赏识。让孩子心情舒畅,快乐成长。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加强联系和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孩子的情绪和学习情况以及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

  (二)学校要加强管理,倾注关爱。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进行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监护人对孩子和管教方式;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三)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1、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2、强化社会关爱。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帮助引导他们成长。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农村帮扶队,集中在课外教育管理。共青团、少先队要挖掘组织优势,多开展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主题活动,更好地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是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因此,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务工返乡农民工在本乡本土创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让农民就近务工,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