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岗位提高培训(402)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内容:

    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你校(园)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实践的方法,完成一篇问题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有新意、阐释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性。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田京财     提交时间:2016-01-15    浏览数:0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辨析能力,对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很有好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活了课堂又乐了学生,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对刚刚起步的边疆农村学校来说,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惑。如何在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结合农村教育实际不断推广应用,有效解决在信息技术资源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下面就如何合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体会。

1 、努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文化基础,这是根本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优势,拟定部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信息,研究、学习、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比如,语文的阅读知识、数学应用问题等等,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学习工具并使之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所以,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必然,是中小学实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实施模式的优化选择。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所以,教学改革要有新的突破。 深化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即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事,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可以为多向交往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总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许多优势,同时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只有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