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发布者:何志平     所属单位:湘东区排上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6-07-17    浏览数:0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对《品德与社会》这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大多数同学聪明伶俐、学习认真,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但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成绩较差。这期还应加强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二、思品学科现状与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级的孩子是喜欢上思品课的,有的孩子认为有少许课本话题无法调动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则认为教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社会责任。《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美丽富饶的家乡”、“了解商场  学会消费”、“安全生活的每一天”。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立志为家乡做贡献。 
2、对商场进行了解,学会消费。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了解家庭的日常消费,学习选购商品,做文明的顾客,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 
    6、通过各种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各种安全知识,养成处处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美丽富饶的家乡 1、《可爱的家乡》(2课时) 2、《富饶的物产》(2课时) 3、《日新月异的变化》(2课时) ☆4、《我为家乡做贡献》(1课时) 第二单元:了解商场  学会消费 1、《家庭的日常消费》(2课时) 2、《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2课时) 3、《学习选购商品》(2课时) 4、《做文明顾客》(2课时) ☆5、《尝试买与卖》(1课时) 第三单元:安全生活每一天 1、《家庭生活的安全》(2课时) 2、《学校生活的安全》(2课时) 3、《活动场所的安全》(2课时) 4、《交通安全你我他》(2课时) ☆5、《交通安全宣传日》(1课时)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