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远程培训课后反思(一)

发布者:张丽     发布时间:2016-07-14     浏览数:0


      我于1999年7月任教于一所乡镇中学,迄今为止17年。在这17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接触过好几种版本的初中英语教材,教材在不断的变化,学生的成绩也在不断的变化,那是一届不如一届。
     从总体上来讲,英语是一门费时多,收效少的学科,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厌学情绪浓,一上英语课就心不在焉,情绪低落。学习时冷时热,甚至放弃英语学习的学生不在少数。
长久以来,英语在我校被趣称为“薄弱学科”,一直以来,我都在思索——是什么使英语成为了农村学校的薄弱学科?
     概括起来,我想应该有如下原因:
1、师资水平
同高学历、高素质、规范化的城镇英语师资队伍相比,农村英语教师在数量、年龄、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城里优越的各种条件使农村骨干英语教师流失严重,师资队伍构成复杂,教师学历不达标,专业不对口,教学经验少等现象在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里相当普遍。就拿我校来说吧,几个英语老师中有汉语专业的,俄语专业的,地理专业的。并且由于交通闭塞、贫困落后等原因,农村英语教师很难获得培训进修的机会,导致许多农村英语教师教学理念过时、教学方法陈旧、教研意识淡薄。长此以往,教师自身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受到影响。同时,农村教师的薪资和待遇普遍较低。久而久之,优秀教师不断向城镇流动,极大地影响了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的稳定。
2、学生家庭
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班主任。孩子的习惯、性格、爱好、为人主要靠父母的教育和培养。在发达地区以及城市里,家长普遍素质较高,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的教育都非常重视:除了在生活上给予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学习上也是尽量与老师配合,如负责子女作业的检查、单词的听写,必要时还花重金为子女请家教。然而,农村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大部分学生的父母为了能挣更多的钱,背井离乡,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习成绩不佳,尤其是对英语更是“敬而远之”。具体表现在:没有一点英语基础,对学英语没兴趣,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连单词的记忆都不能很好地完成。   
另一方面,农村学生家庭条件差,读书无用论让很多原本不富裕的父母不愿花100多元,甚至几十元为孩子买复读机,更不用说什么点读机之类的了。就拿我任课班级的学生来说100多个人中有复读机的不到20个。
3、学生本人
大多学生原本学习积极性就不高,包括语文,数学等,就更别说英语了。加之农村对英语应用得比较少,学生学习英语完全是为了应试的需要,而并非交流的手段,学生们对英语的作用缺乏深刻的了解。
因为所处环境的局限,农村中学生多拘泥于课本,局限于考试成绩。加上农村学生性格内向的比例大大高于城市学生,使得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积极、欠大胆,不可以用英语提出和回答间题,更不用说在课后跟同学用英语对话和交流了。而羞于开口,怯于表达是学习英语的大忌。
4、教材的原因
应该说,任教14年来,课本的几次改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成功的,尤其是在注重运用方面,现行教材体现的非常到位。比如以前的教材开始就学字母,单词,音标,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句子的学习上来。关于句子的学习也只是学习一些现有的句子,很少让同学们自己主观的运用这些句子。而现行的英语教材在处理语言的交际作用方面的确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内容编写更多地体现了城市化特点,淡化了乡土意识,背离农村需要,人为地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和学习的难度,遭遇尴尬。
比如,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讨论学生家所在的环境,学习问路方式,可农村学生居住的环境不像城市,他们住在乡村,回家全是小路,无法表达,也就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再拿课文中不时出现的一些和电脑,现代科技等知识有关的东西,对于身处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到这些时,他们却是一脸茫然,感觉到这些离自己太远了,更不要说展开热烈的讨论。导致老师在课堂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单口相声”,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中学英语教材里频频闪现的online, concert, theatre, film star, surfing, diving, mobile phone, museum等,对于一个甚至连自己的县城也没去过的农村孩子来说,真是遥远且迷茫。而对于他们所熟悉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一些话题却少之又少,所以对于教材提供的内容,他们要说的、可说的亦少之又少,因此,语言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活动常常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素材,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成了主要的表演者,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反过来更加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人为地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