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与物理学有关的科学家和科学著作

  发布者:徐峰    所属单位:付垅中学    发布时间:2015-11-25    浏览数( -) 【举报】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很著名的学者,也有很多学术著作。下面简单介绍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与物理学有关的科学家和科学著作。

墨翟(前480—420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国人,出身贫贱阶层,当过手艺工人。墨家的著作《墨子》全书共71篇,现存53篇。其中《经上》、《经说上》、《经下》和《经说下》四篇统称为《墨经》,共180余条,约5600字,内容丰富,是墨子学术思想的精华,其中有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知识的论述。

《墨经》中,有关于力、力的平衡和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论述;记载了关于小孔成象和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象的观察研究;首先提出光是直线前进的观点,是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之一;还有固体传声和共鸣现象的应用等声学知识。在第62条中还记载有:“端,体之无序(厚)而最前者也”。并解释说“端:是无同(间)也。”意思是说,端就是组成实体物质的一种体积极小(“无厚”)的、最原始的微粒,而这种微粒是不再有内部间隙的,所以是不可分割的。其定义实际上与古希腊的“原子”定义一样。这正如著名的科学史专家李约瑟所指出的那样:一切文明古国都可望独立地产生原子论基本观念。

《考工记》  是春秋末年齐国的官书,作者不详。它是一部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工艺专著。全书记载的范围很广,涉及运输和生产工具,兵器、容器、乐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项目,每一项目又各自有更细的分工。全书记述了三十项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规范和制作工艺,并在记述各种经验技术知识的同时,力图阐述其中的科学道理,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学知识,特别是关于力学、声学、热学的知识。记述了惯性现象、滚动摩擦、分析了箭的结构和它的飞行状况、材料的曲和强度、钟的结构和发声响度、传声距离的关系等内容。堪称中国古代的物理学技术著作。

例如:惯性现象的记述:“马力既竭,輈(zhou,指车辕)犹能一取焉”箭羽与箭飞行速度的关系:“后弱则翔,中强则扬,羽丰则迟”;等等。

王充(27—97  字仲任,浙江上虞人,东汉时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一生著作大部分已经失传,现仅存一部著作《论衡》。《论衡》共85篇,现存84篇。它包含了极为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论衡》中有司南勺(司南勺是指南针的前身)的记载。王充在《论衡·雷虚篇》中写道:“云雨至则雷电击”,明确地提出云与雷电之间的关系。《论衡》中还提出人声在气中的传播和水波相似的观点。《论衡》中对雨雪云雾的产生也有明确的表述:“云雾,雨之微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冰凝者,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此文说明露、霜、雨、雪是因为不同的温度由水冻凝而成,它们都是水由地面蒸发而产生的。

《论衡》中发挥了关于物质性的“气”学说,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物质性的阴阳二气交感变化而产生的。他还提出天地不生故不死,阴阳不生故不死,这已包含了朴素的物质不灭思想和时间无限的思想。

张衡78139  字平子,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出生于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他在天文学、历法、算学、哲学以及文学艺术上都有很大贡献。撰写了《灵宪》《算罔论》三十多篇科学、哲学、文学方面的著作。

张衡的宇宙天体观是“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认为天是圆的,象一个蛋壳,地象蛋黄,日月星辰都在蛋壳上不停地转动。他所著《灵宪》一书,用赤道、黄道、南极、北极等名词,并画出第一张完备的星图,共有2500颗恒星。公元117年,他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铜壶滴漏带动的浑天仪,浑天仪分内外两圈,可以转动,上面刻有南北极和赤道、黄道。二十四节气以及日月星辰等,日月星辰位置和出没情况与宇宙间的情形完全一致。它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架天象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性计时器。在《浑天仪图注》中记载了当时测定的黄道和赤道的交角为二十四度(换算成现在的角度单位是23.655度,与现在推算公元100年时的黄赤交角23.685比,相差不过百分之三度);在《灵宪》中他正确地解释了月蚀的原理,还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

公元132年,张衡又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之,状似酒樽,四周镶有八条龙,龙头对着东、南、西、北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龙嘴各衔铜丸一个,每个龙头下面各蹲一只青蛙。如果发生地震,发生地震的那个方向的龙嘴会自动张开,铜丸随之滚出,落入青蛙嘴中,便可指示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公元138年,陇西一带发生大地震,与地动仪所记录的时间、方向相距不远。

张衡还创造发明了计里鼓车、指南车等。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北宋时代的科学家,在许多领域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沈括出生于钱塘(今杭州)一个下层官吏家庭,从小随父走南闯北,因而见多识广。20岁入仕途,从县主簿直做到翰林学士。1087年,移居润州(今镇江)的梦溪园,赋闲在家,用笔记文学体裁写下了一部不朽的科学典籍——《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26卷,加上《补笔谈》3卷,共列条文609条,其中自然科学方面的条文有二百多条,遍及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地理、生物、医药、建筑、冶金、机械、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

例如:对共振现象的观察与研究。书中记载:“余友人家有一琵琶,置于虚室(空屋),以管色(管类乐器)奏双调,琵琶弦辄有声应之,奏他调则不应,宝之以为异物。殊不知此乃常理。”

对凹面镜成像、小孔成像规律的研究。书中记载:“阳燧(凹面镜)照物皆倒,中间有碍(焦点)故也。”、“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窗所束,亦皆倒垂,与阳燧一也。”

另外,该书中还提出了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法,同时还指出了地磁偏角问题。等等。

宋应星1587—1666  字长庚,明朝杰出的科学家。江西奉新人。1615年中举,并进入仕途,1644年离开官场回家乡。他一生著作有多部,现只保存有《天工开物》、《论气》、《谈天》、《野议》、《思怜诗》等,其余皆已失传。

他最重要的著作是《天工开物》,是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才完成的,于1637年正式出版。它是一部比较系统和详尽记述从古代直到明末,我国农业、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在国内外都有极大的影响。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共18卷。其中第一、三卷是研究农业生产的,其余都是关于手工业生产的。如:开矿、冶炼、纺织、造纸、制盐、制糖、酿酒、陶瓷,以及车船、火药、枪炮等的制造,内容极其丰富。并有插图123幅,图中人物比例恰当,立体感强,绘画方法基本符合透视原理。实属不可多得的古代科学技术的巨著。

另外,还有前6世纪,《管子》中对和声规律的总结;前3世纪,《韩非子》记载有司南;《吕氏春秋》记载有慈石召铁;前2世纪,《淮南子》记载有用冰作透镜,用反射镜制作潜望镜,以及磁极的斥力;1世纪,《汉书》记载有尖端放电、避雷知识和有关装置等;发现摩擦起电现象;5世纪,祖冲之(429—500年,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精确推算圆周率,精确编制《大明历》。等等。

我国古代的很多伟大的发明(如:指南针、火箭等)以及许多巧夺天工的建筑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物理学知识。

例如,316年,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正面取水,侧面排沙”,其飞沙堰工程巧妙地利用了弯道环流,说明当时测量河水流量、了解泥沙规律等水力学知识及水利工程已有相当的水平,成都平原二千多年来始终受益。

      

都江堰                         李冰父子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包含了丰富的声学知识。西汉未年,巧工丁缓(公元1世纪)的“被中香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常平支架。祖冲之(429500年)的水磨等等。

      

回音壁                 三音石                             被中香炉

隋炀帝的龙舟已高40尺,宽50尺,长200尺。

      

隋炀帝龙舟                        隋炀帝后凤舟

李春主持建造的河北洨河赵县安济桥(公元595605年),跨度最大(37.02米),弧度最浅(拱矢高723米),至今1300多年,只下沉5厘米,说明实用结构力学发展的水平。等等,不一而足。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