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引 导 学 生 阅 读

发布者:周平英     发布时间:2015-12-20     浏览数:0

如 何 引 导 学 生 阅 读


    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有这样几点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大自己的视野
    4、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可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但据我的初步调查,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学生却不足百分之五。
    按理说语文课从小学到初中一直伴随着学生,老师天天讲,学生天天读,语文阅读应该不成问题,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为什么呢?经过思考我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随着年级的提高,老师们越来越重视理性分析,忽视了读,阅读只是课文分析的一个铺垫。
    二是有些散文、诗歌,老师课堂上也重视读,但不是自己读,而是以多媒体代替。
    三是老师只看重成绩不注重兴趣。
    我刚从事工作的时候,没有经验,和许多老师一样,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课文也只是为了能把课文分析透彻,考试时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根本没有意识到学生阅读的重要性。有一次在玛纳斯县一中培训,当时昌吉州中语会一位姓陈的老师,当着全县的上千名老师如痴如醉的诵读了《沁园春 .雪》,陈老师朗读的声音有点沙哑,音色不是很美,但是陈老师的那次高亢激昂的朗诵却像一块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终生难忘,同时也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方法。
    天津大学一位归国华侨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诗歌要靠读,大声地读,不管你的音色美不美,只要读出情感就行。”这话和陈老师做的如出一辙,都重视一点“读”。读有什么好处呢?简单地说,就是可以使自己的感情尽情地发挥出来,零距离的与作者此情此景的沟通,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后,我在课堂上特别注重阅读,给学生范读,让学生齐读、默读、速读、限时读、比赛读、略读、精读、大声读、指名读、领读、自读、大声读、小声读、浏览,变换各种方式让学生多读。我每次范读的时候,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通过自己的抑扬顿挫,尽量地表现出坐着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学生听的也特别认真,常常是我在上面读,学生在下面学,我忘记了自己,学生也沉浸其中,整个课堂只能听到尽情朗读的声音,有时朗读结束了,学生还处在极度亢奋中,读个不停。我记得又一次公开课上的是《沁园春 雪》,我在讲台上学陈老师的样子朗读,学生在下面学我的样子来朗读,范读之后,指名叫学生试读,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正想要读,其中一名学生的朗读赢得了全场的喝彩。那节课上得很成功,我到现在都难以忘记。学生也表现出对阅读的一种浓厚兴趣,在大课间休息的时候,常有学生时不时地来那么几句,引得周围的学生引颈倾听。阅读的兴趣已潜在的在学生身上起作用。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