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任选一个完成即可):

    1.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2.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你校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实践的方法,完成一篇问题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有新意、阐释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性。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提交,否则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邹丹秋     提交时间:2016-01-07    浏览数:0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方面

   识记:两点论、两分法、一点论的基本概念。

   理解:  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含义;

            ②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

   运用:

  ①运用“两分法”去说明怎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一分为二”;

  ②运用“两分法”去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两手抓”。

    (二)能力方面

  ①结合教材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论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点,观察、思考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觉悟方面

  通过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自己和坚持“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二:教学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三:教学难点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运用“两点论”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教学方法

①根据本框教材辅助文较多,理论问题不复杂的特点,在方法上以自学讨论式为主,或以事例说理法为主,辅之以提纲导读法或问题教学法

②对比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学生自学课文第90页第2、3、4段,完成下列题目:

运动形式 矛  盾  举  例 得出结论

机械运动 作用与反作用、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事物每一运动形式都存在着矛盾。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

物理运动 吸引与排斥、正电和负电、吸热和辐射热、南极和北极……

化学运动 化合与分解、氧化和还原、阳离子和阴离子……

生命运动 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呼与吸、生与死……

社会运动 基本矛盾、阶级矛盾、真善美与假恶丑、改革与保守、民主与集中、发展与环境……

思维运动 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意见分歧、思想斗争、记忆与遗忘……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列举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期中的矛盾,加深对时时有矛盾的理解,完成下表:

社会形态 矛  盾  举  例 得出结论

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氏族冲突、部落战争、共同劳动与个体劳动、石器与金属工具…… 旧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     时时有矛盾

奴隶社会 基本矛盾、奴隶主与奴隶、野蛮与文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封建社会 基本矛盾、地主和农民、手工业者之间的竞争、新兴资产阶级与没落地主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发达与发展中……

社会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矛盾、阶级斗争……

共产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进步与落后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

  教师小结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第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划书。)

    (3)要注意划清的几个界限

一是不能把 “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件事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能构成矛盾关系。如鸡蛋和石头,一般情况下并不构成矛盾,假如石头把鸡蛋打破了,两者才成为矛盾双方,构成矛盾关系。

二是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了。

三是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就不存在了。一般说来,处于动态中的,较为激化的矛盾,人们往往易于觉察,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或处于缓和状态中的矛盾,需要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例如,人在熟睡时有没有矛盾?有,其体内进行着同化和异化等矛盾运动。

2.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意义

  同学们还记得《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再讲一遍?并分析一下蔡桓公是如何对待疾病与健康这一对矛盾的? (学生讲述后,教师归纳。)

  在座的同学生了病不会像蔡桓公一样吧?也不会请"巫婆"来治病吧?一个人生了病必然客观地存在着疾病与健康这一对矛盾,像蔡桓公讳疾忌医,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病人膏盲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既然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那么要想解决它,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首先就必须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l)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并敢于揭露矛盾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1页最下面一段和92页的第1、2自然段,并思考:①矛盾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是什么?②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也有过害怕、回避、掩盖矛盾的时候吗?请举一例。③有人说:“最大的问题,是认为没有问题”。你怎样看呢?

  (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并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正确对待矛盾,还必须有正确的方法。

请同学们看这一张漫画,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方法?

多媒体显示:《为看问题片面者造像》的漫画(教材第93页)。

  《为看问题片面者造像》,以高度夸张的手法讽刺了某些“一点论”者。他们看人尚且“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或看了那一面又丢了这一面”,看人就更可想而知了!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并思考:①什么是两点论、两分法?两点论是否仅仅指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问题?②什么是一点论?它的表现及危害是什么?③怎样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归纳。)

  ①两分法、两点论是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告诫我们,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可搞“单打一”;周恩来同志也告诫我们切不可偏听偏信,他说“一个人如果听不到不同的意见,就等于只有一只耳朵了,生两个耳朵,就是要听两种不同的意见。”

  不能把两点论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问题,自然界、人类社会所有的事物和人们的思维领域都存在两个方面,应该根据不同的事物确立各自的两点是什么。

  ②一点论是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这一方法分散在3节书中。第2节和第3节中,还要讲几种矛盾分析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学习中加以注意。第l节中主要讲的是两分法、两点论,那么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呢?

  (3)青年学生如何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①首先对自己要一分为二

  (组织学生议一议:如何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②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请同学们运用两点论的观点,分析下面这段话:

  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社会主义法治,一手抓社会主义德治;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

  (学生议论,回答问题,教师继续提问。)

  如果贯彻执行时只是“一手抓”,后果会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要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两手抓”,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例如法治与德治这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德治则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二者相辅相成,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原理,即矛盾普遍性原理,一个方法论,即两分法。矛盾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并要求我们不但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才能正确解决矛盾。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2003420,中共中央撤销了卫生部原部长和北京市原市长二名高级官员的党内职务,数日后他们又先后辞去了所任的行政职务,虽然有关方面并未明确指出这次人事变动的原因,但公众都明白这和他们瞒报“非典”疫情有关。之所以要革瞒报“非典”疫情者的乌纱,从哲学常识看,是因为他们                                         (   )

    A.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没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C.没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没有坚持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2.毛泽东说:“一切矛盾都是客观的,我们的任务是在于尽可能正确反映它和解决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   )

①敢于制定矛盾    ②善于发现矛盾     ③敢于揭露矛盾     ④科学地解决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毛泽东说:“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回答3--4题。

    3.毛泽东的观点表明                                                   (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B.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

C.矛盾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D.矛盾双方无条件地相互依存

    4.毛泽东的话告诉我们,看问题首先要                                   (   )

    A.承认矛盾的客观性                     B.注意分析矛盾双方的特点

C.研究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条件           D.抓住矛盾的本质性矛盾

5.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A.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D. 全面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参考答案  1.B    2.B    3.B    4.A    5.C

六:板书设计

   课题: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1)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2)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 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意义

  (1) 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 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① 两分法、两点论就是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② 一点论就是片面的看问题的观点

  ③ 不能把两点论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问题

3、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1)首先要对自己一分为二

  (2) 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七:具体分析

优点:

1、在教学设计上力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义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2、整个教学过程行云流水,进展的比较流畅。师生互动的场景此起彼伏。依据“创设情境——活动体验——感悟内化——激励践行”思路。

3、用教材,而不唯教材,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遵循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科学补充,构建了一套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体系。

4、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大多数能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通过练习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缺点:

1、设计的环节过于简单,不够新颖。基本上都是探究与合作,流与一种形式。

2、在教学中,不需要面面俱到,可以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教师主要是答疑解惑就行了。

3、应找到知识的主线,做到有的放矢,过渡应该更自然一些。

4、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哲学问题的理解还需进一步提高。

改进建议:

1、案例材料的筛选坚持三贴近原则,既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情景创设遵循多样化和综合性原则,一是注重利用图片、纪录片介绍、音像资料等多种方式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注重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若干抽象而又零碎的知识、观点寓于精心构思的活动和场景中,从而把静态的问题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注重与其它科知识的联系,尤其是历史、地理、语文科目。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构建新的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综合驾驭知识的能力。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