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1. 作业标题:实践研修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提交,否则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陈春燕     提交时间:2016-01-12    浏览数:0     

基本信息

课题

                      四年级册第三章第1节

作者及工作单位

陈春燕   溪口镇小学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学生已经经过很长时间学习四则运算,在认识较多四则运算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一些实例,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加法的交换律,让同学通过观察,分析以及比较,来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让学生能举出更多的例子,然后可以总结归纳并先后用字母表示。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懂得在合作和交流中对加法的交换律的学习由感性初步发展成理性,合理的掌握知识。

学情分析

1、在上这堂课之前可以和学生们洽谈,了解他们对四则运算的掌握度是多少,也可以通过学生们所交的作业和做试题的难易程度方面进行分析等等,从而得出学生们的四则运算的基本功和掌握程度。

2、同学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可以巧妙的设计好一个怎么样的教学情境,使本堂课可以按照原有的发展路线来认知发展线。

3、在同学们学习这节课之前,要充分认知到学生的弱端在哪,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障碍点是哪,形成学生的最主要的障碍也就是对四则运算的掌握程度,是否能熟练的计算四则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尝试去解决实际问题,比较、观察、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通过学习加法运算律能进行简单计算,并解实际问题

3、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观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加法的交换律,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的交换律。

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的学习由感性初步发展成理性,合理的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首先是用书本上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的实例,

2、通过书上图片让同学们获取信息,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够又快又好又准的帮李叔叔解决这个问题。

3、再解决完问题之后,可以让同学们观察自己的列式,看看有什么规律没有,可以让同学们举手自答以及抢答。

4、通过自己所观察出来的事项,同学们能不能够发现什么规律呢?看看谁能很快的讲出来这些规律。

5、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反馈交流,看看得出什么规律,并揭示这个规律。

6、再发现这些规律之后可以喝同学们一起用字母来表示出我们得到的规律.

7、再可以通过一些例题来进行巩固我们所发现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问题,

(1)300+600=   +          (2)   +65=    +35

8、课堂小结:1、今天我们发现了那些数学规律?

             2、这些定律是怎么发现的,怎么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的应用,同学们又知道哪些?

9、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在本堂课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数学计算的程度是多少以及他们对运算的认知和掌握程度,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本节课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有着很大的联系,首先是向同学们展示问题,紧接着是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索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同学们去发现问题之中的关联,接着就是让同学们自己去创造这样的例子,经反思和总结,得到我们的结论,对比下是否和课本上的完全一致呢,再可以出些例题给同学们加以巩固。

 

 

 

 

 本节课中,作为教师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同学们去解决这类问题,解决了这类问题之后,可以多出点这样的例子,让同学们做做,引导他们发现什么样的规律,最后可以得出这一类的结论和定律。

 首先是让同学们自己个各自帮李叔叔解决问题,再解决问题之后呢,可以让同学们各自4人一组,每组写出自己想出来的这类等式,并各自派一名同学自己组里写出了多少这类的式子,接着就是和同学们交流,问问同学们像这类的式子,同学们写的完还是写不完,最后可以让同学们各自组里面写出关于这类式子的类型,可以分别用任何符号以及字母表示,最后得到了规律之后让同学们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

 

 

 本节课中,对于本人教师来说,我把自己的作用只起到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在本堂课中一步一步的引导同学们去发现和探索出规律,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很明显的,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如果要同学们能很快的掌握加法的交换律的话,就应该让本堂课要具有活动,这样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让他们懂得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以及去总结,这样同学们得到的结论才是最容易接受的,最容易理解的,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观察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78+63=63+78    59+74=74+59

     81+92=92+81    51+38=38+51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也就是说:     a+b=b=a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通过实例,摆现在学生眼前的实例,在和学生的观察和交流中,是让学生初次感受算式的特点,并能仿写出来;通过看和说,有助于学生用语言和符号来归纳出算式的特点。看和说都是学生自己在活动,学生相互间的说,从而打破了课堂中一对一的交流形式,增加了表述的时空。在学生用符号和文字表示算式后,再次让学生说出符号和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经历由数上升到用符号、字母表示的一种抽象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方法的形成,并且能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上来。 

教学反思

 在初步认识了40+56=56+40这样的等式之后,我会问学生,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很快的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再可以问学生,如果一直这样举例下去能举完吗(学生知道是不能举完的)那么好我就会让学生们去发现这些等式之间的一些特征,从中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从而得到这样的规律。

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能够围绕已运用好的问题意境,做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积极配合互动,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方法表示,让学生产生兴趣,有种成就感,然后然学生一起研究,对培养他们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是相当有意义的。

 总体来说,这节课取的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其中也有一些问题,这只是客观的原因了,也许是本人的教学设计还不够好。要加以提高。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