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1. 作业标题:实践研修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提交,否则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周忠红     提交时间:2016-01-13    浏览数:0     


 
 

   
  
  
   
   
  
  




 
 
  
  
 
 
  
  
 
 
  
 
 
  
 
 
  
 
 
  
 
 
  
 
 
  
 
 
  
 
 
  
 
 
  
 
 
  
  
  
  
 
 
  
  
  
  
 
 
  
  
  
  
 
 
  
  
  
  
 
 
  
  
  
  
 
 
  
  
  
  
 
 
  
  
  
  
 
 
  
  
  
  
 
 
  
  
  
  
 
 
  
  
  
  
 
 
  
 
 
  
 
 
  
 
 
  
 
 
  
 
 
  
 


  

基本信息


  

  

课题


  

  

沪粤版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作者及工作单位


  

  

修水县港口镇中学    周忠红


  

  

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既有知识目标,又有体验性的探究目标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一节探究课,找虚像是一个难点,总结规律更难,特别是学生不易找出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八年级学生探究过程不熟悉,实验时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不知要做什么.因此本节内容也不可能将探究的整个过程全开放,有些目标要在后续的实验中来完成.主要目标是如何找像与如何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引课


  

 


  

 


  

  

出示一个大的LED吉祥物


  

:我这里的一个礼物,想送给每一个同学,可是老师只有一个,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放大镜,光屏帮老师想想办法.


  

 


  

 


  

 


  

  

    学生用凸透镜对着吉祥物找像


  

 


  

 


  

 


  

 


  

  

 凸透镜可以成像,且成像大小不一样


  


  

 


  

 


  

  

提出问题


  

  

先前排与后排同学各一个,得到像的大小.同样的吉祥物,像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并板书课题与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像的大小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如:


  

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可能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小有关,可能跟凸透镜的大小有关等等。


  


  

  

通过像的大小不一样,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介绍实验仪器:凸透镜:发光物体,光屏,光具座(提示:光具座上标有刻度、且光具座上的发光物体、透镜、光屏都可以移动)、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提示实验前的注意事项及实验中如何找到像的位置。


  

  

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案同时观察实验记录表格,明确观察对象和应记录的项目


  

  

培养学生制订实验计划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交流合作精神。


  


  

  

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若光屏上找不到像,提示用眼睛透过凸透镜,能否找到像.


  

教师在这里提供一个实验数据表格


  

  

学生分组实验,先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动,然后移动发光物体和光屏,找到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性质,并读出物距和像距,将数据记录在学案的表格中,实验物距由大到小,每隔3cm做一次.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科学探究和交流合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励学生努力去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分析、论证


  

  

选出6组学生数据填在表中,用表格中的自动排序功能按钮进行排序,查找明显有错误的数据,重新获取数据.


  

1 物距在什么范围内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只要学生说出大于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即可,学生说出后教师利用表格提供的隐藏像的按钮,将倒立放大的像隐藏,只留下倒立缩小的像)


  

2. 物距在什么范围内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操作与1相同)


  

3.这个范围与焦距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困难时,或回答后,用按钮将焦点显示出来,寻找物距与焦距成像关系.


  

4 同学们有没有光屏上不能成像,而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像的情形,这种像是虚像,请同学们再一次利用刚才的器材,寻找成虚像的条件,与虚像的特点.


  

  

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数据与老师提示,一步一步总结成像的特点.


  

  

用表格的强大隐藏像的功能,降低学生找成像特点的难度,另一方面先用距离来寻找成像条件,再转到焦距上来进一步降低了总结成像特点的难度.


  

  

交流、评估


  

  

本节只探究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没有探究与焦距的关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再探究


  

  

学生说说实验中碰到一些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


  

  

交流实验中存在问题,以及影响成像有其它因素


  

  

巩固


  

  

用动画呈现动态变化


  

  

学生观看


  

  

对成像规律生成动态变化


  

  


  

  


  

  


  

  


  

  

板书设计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f<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实验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传统做法是将探究实验变为验证实验,而本节教学设计就是要改变传的做法,真正让学生去探究成像特点.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表格来记录数据与分析数据.将物距从具体的数据过渡到焦距上来,取实验数据时每隔3cm从大到小,一方面有利于寻找规律,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科学有序的研究方法.


  


   
  
  
   
  
  
   
  
  
   
  
  
   
  
  
   
  
  
   
  
  
   
  
  
   
  
  
   
  
  
   
  
  
   
  
  
   
  
  
   
   
   
   
  
  
   
   
   
   
  
  
   
   
   
   
  
  
   
   
   
   
  
  
   
   
   
   
  
  
   
   
   
   
  
  
   
   
   
   
  
  
   
   
   
   
  
  
   
   
   
   
  
  
   
  
  
   
  


  

课题


  

  

沪粤版9.1 认识浮力


  

  

作者


  

工作


  

单位


  

  


  

修水县港口镇中学    周忠红


  

  

教材分析


  

  

浮力的《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浮力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也是中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本节课包括什么是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三部分主要内容。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的压力、液体压强、力的平衡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为后面的探究浮力大小和物体沉浮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从学生心里方面来说,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认识事物凭感性、片面。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借助他们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迎合他们好奇的心理特点,纠正错误认识,逐渐培养他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与逻辑分析能力,最终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从知识方面,在小学自然课中对浮力有一定认识,在前面已学过密度、液体压强、二力平衡等知识。实验能力方面,学习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控制变量法,这些都为本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浮力及浮力的产生原因,知道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4.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是学习浮力的基础,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


  

3.浮力产生的原因较抽象,分析其原因涉及压强、二力合成等知识,难度较大,是本节课的难点。


  

4.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由于涉及的物理量比较多,开放性强,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设计实验能力,难度较大,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教学器材


  

  

教师:自制浮力原因演示器、烧杯 、水 、 酒精 、弹簧测力计、圆柱物体、橡皮泥、自制浮力秤、乒乓球、去底饮料瓶。 


  

学生:水槽、烧杯、水、弹簧测力计、改制浮力秤、旺崽空饮料罐、圆柱物体。


  

  

教学方法


  

  

浮力概念的建立,先分析学生熟悉漂浮、悬浮物体会受浮力切入,然后合作探究下沉的物体也会受浮力,纠正学生下沉物体不受浮力这一错误认识,从而建立科学的浮力概念,同时在探究下沉物体所受浮力实验中进一步得出称重法测浮力,使知识自然生成。为了突破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先演示能在水中下沉的乒乓球进行设疑,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又通过自制的浮力原理演示器形成直观印象,再用立方体进行理论分析,由感性到理性,最后用动画诠释乒乓球下沉的原因进行释疑与强化,首尾相应.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先让学生通过按压易拉罐体验活动,让学生提出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猜想.然后要求学生用给定的器材讨论实验方案来验证其中一个猜想,分组交流展示后,全班形成统一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分组探究.而不是教师事先设计好实验步骤,学生按步骤做实验来验证。避免将探究实验变为验证实验.较好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同时通过自制浮力秤降低实验难度。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发现问题合作探究--生成新知,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处理,尽量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讨论总结,生成新知。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对浮力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引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组漂浮与悬浮的图片。


  

问学生可能包含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答出:浮力 


  

  

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漂浮与悬浮感受浮力的存在。引入课题 


  

  

浮力概念的建立


  

  

1向全班同学做一个调查:我们班哪些同学会游泳,游泳时你在水中有什么感觉?


  

2在学生说出游泳时受到水向上的托力后,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分别展示漂浮与悬浮物体的受力情况。


  

3(演示:将物块放入烧杯中)问:漂浮、悬浮的物体受水向上的托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不会受水向上的托力,怎样用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请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圆柱体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完成活动1


  

4.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指出这个向上的托力就是浮力,板书浮力的概念。


  

5.用课件展示古人对浮力的认识“浮,漂也、浮游也”


  

  

部分学生会说,在水中有一个向上的托力。


  


  


  


  


  

学生用实验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浮力。并请一个小组上讲台展示水中物体会变轻。


  

  

分析漂浮与悬浮的浮力与方向。为提出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铺垫。


  


  


  

通过实验感觉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变轻,也受浮力作用。从而建立科学的浮力概念。


  


  


  


  


  


  

情感教育


  

  

称重


  

法测


  

浮力


  

  

1.     
  
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演示物体在空气与水中的“重力”


  

(用图片形式展示测力计的示数)


  

2.问学生除了变轻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3.板书:F=G-F


  

4. 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称重法测浮力的原理


  

5.学生用称重法测物体的浮力


  

  

学生读出空气中与水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学生得出变轻的部分就是所受的浮力大小。


  

学生做用称重法测物体的浮力实验,将结果填在学案上


  

  

通过两次读数,便于寻找求浮力的方法。


  


  


  


  


  

通过实验强化称重法测浮力。


  

  

浮力


  

产生


  

的原


  


  

  

1.(将乒乓球放入一个去底的饮瓶内)问:同学们如何取出乒乓球?(加水后,发现乒乓球没有浮起来)问为什么不会浮起来呢?(盖上瓶盖后乒乓球又浮起来)为什么现在又浮起来呢?


  

2.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老师做了一个浮力原理演示器(简要说明它的原理)用浮力原理演示器演示在相同深度与不同深度下的压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两边U 型管高度差是否相同?


  

3.问:立方体在水中相同深度侧面所受压力及上下两个底面压力,是否相同?(展示动画)


  

4. 我们知道了浮力产生的原因,现在能不能分析刚才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浮起来呢?(用动画分析)


  

  

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其中会有学生说加水(教师顺势加水来演示)


  


  

感受第一次受浮力,第二次不受浮力


  


  

学生观察到相同深度两侧面受到的压强相同,下表面受到的压强比上表面受的压强大


  


  


  


  

通过立方体分析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设疑


  


  


  


  


  


  


  

建立直观印象,为用立方体进行理论分析降低难度。


  


  


  


  


  

直观形象


  


  


  


  

释疑强化理解


  


  

  


  


  


  


  


  


  


  


  


  


  

  

导入:让学生观察捏成团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下沉,而将其展开后却能浮在水面上.


  

问:两次所受的浮力是否相同?


  

【提出问题】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请同学们先做一个感受浮力的体验活动(将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媒体展示操作要点),再谈自己的猜想


  


  

  

学生观察两次浮力大小不同。并回答


  


  


  


  


  


  

学生做将易拉罐压入水中体验活动,并提出猜想


  

  

情景导入


  


  


  


  


  


  


  


  

通过体验活动得


  

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的猜想。


  

  


  


  

探究


  

浮力


  

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学生猜想


  

【设计实验】告诉学生由于受实验条件与时间限制,这节课只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及液体密度三个因素。


  

先请各小组讨论“探究浮力大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统一实验方案并用媒体将实验方案展示出来。


  

【进行实验】请一个小组上来


  

展示探究浮力大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探究过程与实验结论。


  

再请另一个小组上来展示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探究过程与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综合两个小组的实验结论,用媒体展示实验结论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写在学案上


  


  


  


  

各小组用自制的浮力计进行探究浮力大小排开液体的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及液体密度关系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写在学案上。


  


  

另一个小组展示浮


  

力大小与液体密度


  

关系的探究实验。


  


  


  


  


  

  

用自制的浮力计可以降低实验难度,同时学生通过自制活动体验成就感。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老师给出实验方案,避免让探究实验变为验证实验。


  


  


  


  


  


  


  


  


  


  


  


  


  


  

  

小结


  

  


  

  


  

  


  

  

作业


  

  


  

  


  

  


  

  

板书设计


  

  

 9.1认识浮力


  

什么是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


  

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三 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