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

发布者:田萍芳     所属单位:五华县华民中学     发布时间:2015-11-28    浏览数:0

     提升教学无言的艺术性

                        五华县华民中学:田萍芳

语言艺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它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政治倾向、道德观念、思想感情、理想情操、知识积淀、语言环境诸因素的综合体现。创新语言艺术,能在同等条件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犹如给它增添了新血液,能把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是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也就可能差二十倍。”平淡死板,过于严肃或华而不实的课堂语言都不能激起学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不会让他们所接受。只有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生活化语言才能将我们的思想政治课题激活,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积极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所喜欢,让他们获得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的飞跃。

案例1:在讲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情况”时,我引用了当时在群众中流行的语言来解释:过去是“干活一窝蜂,实际是磨洋工”,“上工就人喊人,收工就人撵人”;大包干后是“又种田,又挣钱,住新房,穿新装,看电视,用冰箱”。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学生也喜闻乐见,很容易就理解了知识内容。

案例2:在讲“人际关系”时讲到社会是由无数人际关系组成的网络,每个人都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结子”,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清代有个秀才,他上有父亲,下有儿子,他在家庭中既当儿子又当父亲,而秀才的父亲和秀才的儿子都是状元。秀才平时在家里经常吵架,他跟父亲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儿子是状元,你儿子呢?”他跟儿子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父亲是状元,你父亲呢?”学生听了哄堂大笑。从而对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是人际关系网络中的“结子”这一道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案例3:在教学八年级的《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时,我没有照本宣科地告诉学生什么道德,什么义务,而是引用了“诗训不孝子”的故事。讲的是一位老大爷与儿孙同住,但儿媳不孝,致使衣不暖,食不饱。一年春节,老人饥寒交迫,一同村人深表同情,写了一首诗“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把子孙三代生活关系写得淋漓尽致。诗贴出去,同村人议论纷纷,儿媳深感内疚,终于给老人赔礼道歉,侍奉老人的晚年。这个事例既典型又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使学生们很自然地懂得了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如果不履行,将受到议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艺术性的语言远比平淡枯燥,华而不实的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