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2015年初中教师职务培训(第二期)
  1. 作业标题:作业截止时间:2015-11-29
  2. 作业要求: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因学生需要而教的理解和认识。
    作业要求:
    1、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2、内容要结合教学实际,不得抄袭或网上复制他人的文章,避免出现雷同现象,否则为不及格。
  3. 发布者:葛立发

作业

推荐!

提交者:钟焕然     提交时间:2015-11-20    浏览数:4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中学教师,这次培训接触了一个新的术语:因学生需要而教。在师范学校读书到现在,一二十年来,想的、做的,更多的是“因材施教”。受教了!不过,认真想想,同样是至理名言!不是吗?!结合现实,说说本人的对“因学生需要而教”的一些理解。

       从字面上说可以吃透“因学生需要而教”的定义,就不再多述,重点说说怎样做才能做到(以下观点纯属本人简单的看法,参考了一些他人的看法,可能不够成熟,勿怪勿论)。

       一、       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前的一系列预设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使教学设计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全体学生的认知需要。

       二、       顺应学生的需要生成教学过程。

       围棋上有句名言:“棋从断处生。”一盘棋因抓住对手的断处获胜而显得更精彩、激烈。同样,优秀教师的课堂往往是波澜起伏、高潮迭起,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上课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需要,能根据学生所表达出来的需要展开教学。

       1、抓住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

       记得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在于积累知识,而是在于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开放的空间,让学生的凸现出来。同时,教师也要用不同的方式看待问题,从多方面考虑事物,在课堂上灵活处理教学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全部的机智在于:抓住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

       2、依据学生的实际反应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因此,教师除了事先设计一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用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

       3、依据学生的认可程度进行分层施教。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已掌握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超前,防止滞后,并根据学生的认可程度进行分层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因学生需要而教理解到位认识深刻,你在文中的观点顺应学生的需要生成教学过程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