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2015年初中教师职务培训(第二期)
  1. 作业标题:作业截止时间:2015-11-29
  2. 作业要求: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因学生需要而教的理解和认识。
    作业要求:
    1、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2、内容要结合教学实际,不得抄袭或网上复制他人的文章,避免出现雷同现象,否则为不及格。
  3. 发布者:葛立发

作业

推荐!

提交者:肖进达     提交时间:2015-11-25    浏览数:0     

结合实际,谈谈对“因学生需要而教”的理解和认识

“因学生需要而教”,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遵重学生的认识发展序、诊断学生的学习需要、再根据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

一、       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前的一系列预设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使教学设计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全体学生的认知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必须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占有它,从而获得与此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需要,善于设疑、激趣,善于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教师借助于旧知识的回顾,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既注意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热情,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二、       顺应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过程。

围棋上有句名言:“棋从断处生。”一盘棋因抓住对手的断处获胜而显得更精彩、激烈。同样,优秀教师的课堂往往是波澜起伏、高潮迭起,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上课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需要,能根据学生所表达出来的需要展开教学。

记得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在于积累知识,而是在于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开放的空间,让学生的凸现出来。同时,教师也要用不同的方式看待问题,从多方面考虑事物,在课堂上灵活处理教学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全部的机智在于:抓住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

如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2  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 15%后,还剩余42 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3.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 500

所以 x=50 000

答:原来有 50 000千克面粉.

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表达形式?若有,是什么?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与“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教师设疑问难,引出新课,教学过程循循善诱,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学生需要而教理解到位认识深刻,你在文中顺应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过程,的观点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