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2015年初中教师职务培训(第二期)
  1. 作业标题: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截止时间:2015-11-29
  2. 作业要求:
    作业题目: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要求:1、300字以上;2、不得抄袭。
  3. 发布者:肖振强

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推荐!

提交者:万俊红     提交时间:2015-11-24    浏览数:0     

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新教育的必然趋势。但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新的课程理念,需要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因为我们的教育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生活轨迹。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    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而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重点在教师。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体会和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1、更新教育观念,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改变自己与学生之间是“权威者”和“遵从者”的关系的旧观念,改变为应付上面考核只抓几个“苗子”、只抓“文化课”的旧做法,改变强制灌输的教育教学态度,树立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的新观念,树立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别差异,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和发展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热爱学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所以我说,爱学生很难,但确实很重要。 记得那是我在接任06秋(1)班主任的时候,我班里有一个叫罗平的学生。在刚进学校时,上课求听,好讲话,不完成作业,对老师总有一种敌视态度,老师们都很头疼。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他虽然很调皮,但是他很聪明。我把他找来,谈了我的看法,“听说你在同学心目中很有威信,老师很希望你帮老师一个忙,你看可以吗?”他没有说什么,看了看我。轻轻一瞥中,我看出了他眼中露出的复杂的眼神。我接着说:“你来当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收作业好吗?”他默许了。以后的日子里,开始他并不太积极,有时还会与同学发生些小的摩擦。每次收作业,我都不失时机的告诉他我所观察到的他的点滴进步,我感觉到了他慢慢地在变化。下半学期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上课又有些心不在焉,经常走神。我没有马上找到他,我相信他会来找我的。果然没过几天,放学后他找到了我,:“老师,我想跟您说点事。”原来他喜欢上了邻班的一个女孩儿,一直在单相思,心里很痛苦。我告诉他老师很高兴他把老师当成了朋友。男孩喜欢女孩,这是很正常的,但现在还不是谈感情的时候……那天我们谈了很多。我们约定一起保守这个秘密,包括家长,但他必须定期和我汇报他的想法。慢慢地他的脸上又浮现了少年的天真和快乐。后来他进入企业发展很不错,在他的来信中,他说:“老师,真的很感谢你!”   2、对学生要有研究。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3、让学生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班级采用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4、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控制整个班级的纪律,但基本上是教师和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和每一个学生近距离的互动比较少,不利于师生心理的互相沟通。所以随着班级规模的逐渐降低,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增加和学生直接交流的频率和强度。从授课方式上来说,教师也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言和提问,增加学生主动交往的积极性。教师尤其要注意和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如把差生安排在离自己近的地方,较多地将目光投向差生,较多地对他们微笑,安排差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后予以表扬等。 5、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 大部分教师,尤其是不做班主任的教师在上完课以后就离开学生,很少和学生在一起活动和交流,这无疑大大减少了非正式的人际交往的时间,使师生关系停留在工作关系和正式关系的层面,不能深入学生的心理和感情。事实上,非正式的师生交往可以起到正式交往所起不到的教育作用。它能够消除正式关系中由各种规则和制度所形成的外来压力的负面作用,使师生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进行交往,缩短社会角色等外来因素所形成的心理距离。它也可以丰富师生沟通的渠道和方式,促进师生的双向交流。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大和学生的非正式交往。如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教室和学生聊聊天、说说笑话,放学后和学生一起打球、做游戏,回家的路上和学生边走边聊双方的苦恼、双方感兴趣的话题等。 6、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 教育研究和实践都表明,民主型的领导态度是一种教育效果比较好的态度,也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当然仍然要保持教师的权威,这样可以增加感召力和影响力,保证教育的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要在民主和权威之间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在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了解学生,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不打骂学生,不嘲笑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称赞;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问或发表意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心。
条理清晰,阐述明了,能联系实际!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