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如何开展校园足球”答疑辑要

发布者:体育王世勋     发布时间:2015-11-19    浏览数:1885

研讨答疑辑要-体育学科第二次在线研讨要点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们于11月13日针对“高中阶段如何开展校园足球”这一主题,开展了在线研讨。截至11月19日晚上22点,共有459位参训老师参加研讨,发帖回帖总数1052条,与第一次参与研讨的人数相比明显增加,说明这个话题更热。现针对参训教师产生的质疑与提出的建议与策略,进行一次集中要点总结。

 不少老师对校园足球的开展持质疑态度,主要问题在于应试教育的劣根性、设施场地器材等教育的投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足球文化氛围、安全责任问题、社会的关注、梯队建设的有效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校园足球的发展就会受阻碍。可以看出,老师们已经意识到校园足球发展的问题了,问题源头找准后才可以更好的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从老师们探讨中提供的建议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政策引导,完善校园足球开展的保障机制。

    政策保障已经开展逐步出台。《实施意见》突出改革精神,改革举措突出了保障措施、激励机制、安全保险、社会参与等亮点。《实施意见》对加强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场地设施条件、当加大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投入等条件保障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地采取多种方式,配足补齐足球教师,加强师资培训,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投入。为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施意见》明确把青少年足球学习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合理流动,适度扩大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招生规模,为青少年足球爱好者拓展出国机会,参加国际校园足球赛事和交流活动。《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校园足球运动伤害风险管理,制定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加强运动安全教育、检查和管理,增强学生的运动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实施意见》多渠道调动社会力量来支持校园足球发展。发挥职业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多渠道吸收社会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校园足球领域。

二、资源整合,全面覆盖,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校园足球的发展离不开学生。校园足球发展的中坚力量还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足球专业水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体育教师中足球专业的配备不全问题较为普遍。校足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工作实践,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狠抓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教风。根据学校实际,在课时分配、教师配备、教学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为足球教学改革创造良好条件,突出足球运动在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地位。聘用足球知名人士到我校做专兼职教练员进行业余训练,对体育教师、教练员进行业务强化培训。今后每年定期对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足球指导,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同时,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资源库,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发共享高质量的校园足球教学资源,逐步实现优质足球教学资源全覆盖。另外,也加大专业人才培养,现在很多足球专业人才退役下来,并不能进入学校教学,学校又缺乏专业的教师,所以国家要为他们提供政策,加于引导。

三、开发足球运动的教育功能,创建蓬勃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

足球运动是提高学生速度、耐力、灵敏性等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运动项目。除此之外,足球运动也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所以校园足球以培养青少年的足球兴趣为重点,让学生在快乐足球中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发挥个人天赋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建立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建立科学的足球教学训练体系的同时也开发足球游戏。在实际操作中,为解决体育课时有限的问题,可以建立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联动机制。以赛促学。组织、参与各类足球比赛,提高学生实战经验,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达到运动水平持续提升、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基础条件保障有力、文化氛围蓬勃向上的中国特色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体系。

     总之,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政府扶持、社会关注、学校支持和家庭拥护才能突破瓶颈。而教师作为直接的执行者,应责无旁贷地发挥专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探寻校园足球发展之路。

下面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案例仅供参考,各位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探索更符合自己学校实情的校园足球发展之路。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中校园足球社团教学中可行性探索 

                        刘勇   中山市华侨中学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运动教育模式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对其在高中校园足球社团教学活动中实施进行可行性分析:运动教育模式促使高中校园足球社团成为有机的整体;足球社团活动课程结构体系给予运动教育模式的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和体育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  运动教育模式    高中校   足球社团   教学改革   可行性探索 

  

一、前言 

  

    “运动教育”是对体育中运动的所有学生而言更加有意义,可以使其成为有运动能力 、运动素养、运动热情的人.“运动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充分挖掘运动比赛的刺激因素,激励全体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使全体同学的精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中来.“通过改变一些的规则,变化一些场地器材的规格,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采用小型比赛 、渐进性比赛、没有淘汰的比赛 ,全队参加的比赛以及学习多个角色位置的变化等措施 、手段,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角色,并伴快乐成功的体验。通过设计实施“赛季”—— 比一般的体育“单元”时间跨度要大的体育教学“大单元”,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的观念。本研究在结合我校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目前我校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学生社团活动课运用运动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实施策略对校园足球社团活动的课程开发进行探讨。 

  

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预期目标 

  

(一)研究对象及时间:广东省xx市xx学校校园足球社团120人;时间:2013年9月-2015年6月。 

(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实验法、统计法、评价法。 

(三)研究内容:运动教育模式足球社团的结构特征;运动教育模式在校园足球社团中的启示。 

(四)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高中足球社团的学生不但掌握足球技能、足球知识,还学会如何参加足球比赛,并会组织比赛,学会为他人服务,各项身体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离开足球社团的时候成为一个真正懂足球的人,成为终身参与足球活动的人。 

  

三: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运动教育”模式 (Sports Education Mode1)是2O世纪 8O年代初 ,由美国著名学者西拓扑 (Darly Sport)正式提出的 ,经过2O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较为完善的体育教学模式.目前已广泛使用于新西兰、澳大利亚 ,它在培养学生的运动知识、技能、社会适应性以及终生体育观的形成上有着十分独特作用。运动教育模式在我国学校体育中,还处在实验探索阶段,自2004年美国著名学者西拓扑在北京作了专题报告后,有部分高校开展了“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而中小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可查资料尚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和安排上的灵活性增强最为明显,强调的是面对全体学生,健康第一。其中运动参与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是目前体育教师难于操作和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我国目前的实情(地域差别大,体育场地器材缺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构建多元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这一点和国外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 

  

四、结果与分析 

  

(一)“运动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为校园足球社团活动教学提供了可行性操作的启示  


   世界上诸多的成功体育教育模式都会把教学目标合理结合到实施过程。Siedentop教授的运动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具有操作程序性强。它是用一种类似培养运动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运用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技术基础。其核心目标是使比赛适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使学生能够成功的参与到比赛或活动中去;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具有运动能力、运动素养和对体育运动有热情的体育人口。运动教育与社会上的青年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活动和学校体育运动的不同之处主要有: 首先是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达到学校体育的教育目的。其次明确学校体育的教育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成为运动员,因此对设计的比赛进行降低要求的修改,以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如:减缓球或物体移动的速度;减小运动队的规模;改变规则;增加积极参与练习的机会;使得分变得更加容易;在同一比赛中,采用难度不同的等级比赛等,使学生能够成功地参与到比赛或活动中去。第三是在全程活动中要求变换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每个学生必须有自己的角色,同时还要进行角色的对换)。第四、首先设计运动教育赛季(一个周期称一个赛季),在一个赛季中有三种时日:学习和练习; 练习和比赛日;比赛日。这样这个模式就可以随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如:学生的数量、场地的空间、器材的类型和数量等)进行修改而达到教育目标[1]。Siedentop教授的运动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运动教育模式”促使高中校园足球社团成为有机的整体、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显著提高 

  

通过运动教育模式下的校园足球社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育活动课的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与合作意识不断加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对亲身体验的内容进行评价,是可贵的、真实的实证材料,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测试表现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这些外在不宜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通过学生在实验前后,学习与运动参与的测评情况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见表1 

学生在实验前后学习与运动参与的测评情  1 

                             实验组60人                              对照组60人 

                       优      良    中    合格                 优     良     中     合格     

实验前测(60人)      8       13     31     8                  8      12     33      7 

实验后测(60人)     15       28     15     2                  11     22     24      3 

(注:问卷调查、统计时间20139月) 

学生的心理感受和运动体验: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和价值的感受,体验是不同的.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感受和体验                    2 

  

很有促进作用%        

 实验组   对照组 

有促进作用 %   

实验组   对照组 

作用一般%  

实验组  对照组 

无作用 %   

实验组 对照组 

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养成       同学之间的交往、合作             

32.1    26.8           

30.7    23.6          

45.6     39.5 

42.8     36.6 

18.6    28.6 

19.7    26.8         

3.7     6.1 

6.8     13 

(注:问卷调查、统计时间20139月) 

体育锻炼价值表现的不同方面                         3 

  

最明显%        实验组  对照组 

明显 % 

实验组  对照组 

不太明显% 

实验组   对照组 

不明显 % 

实验组 对照组 

调节满足兴趣需要     

满足生理发育需要 

缓解身、心疲劳 

缓解抑郁、焦虑 

改善不良情绪 

42.0      38.6 

48.9      42.9 

30.8      29.4 

36.4      33.5 

35.8     34.1        

45.6     44.2 

42.2     42.1 

49.8     47.3 

42.3     41.3 

40.8     37.8      

11.2     13.28 

   3.5      3.2 

   13.6     21.5 

   14.4     13 

   16.2     16.6      

1.2      3.4 

 5.4     11.8 

11.5    12.8 

 6.9     12.2 

 7.2     11.5 

(注:问卷调查、统计时间20139月) 

通过表1、表2、表3数据统计显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学习的态度是端正的、目的是明确的,深刻感受到体育活动对其他学科学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实验组效果更好。  

(三)高中校园足球社团活动的结构体系给予运动教育模式发挥的空间、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与实践,实验的组织,首先在高中足球社团队中用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一个,实验组按运动教育模式方法进行教学,而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教学训练,实验前对两个组的实验项目均做了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的T检验,他们在实验前水平相同(检验结果见表4)。另外,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了六个因素,训练项目、教学进度、授课时数、测试时间、测试工具、两个组男生比例均相同。实验时间为2013年9月—2015年6月。实验数据见表4、表5. 

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成绩比较表 表4 

  

对照组 

实验组 

T检验结果 

N 

л±S 

 

N 

л±S 

 

T值 

P 

结论 

50m 

60 

  7.64±0.64 

0.0857 

60 

  7.68±0.31 

0.0925 

 2.61 

>0.05 

差异不显著 

100m 

60 

13.63±0.856 

0.85 

60 

13.68±0.866 

0.83 

2.62 

>0.05 

差异不显著 

立定跳远 

60 

231±20.06 

3.12 

60 

233±21.08 

3.08 

2.64 

>0.05 

差异不显著 

引体向上 

60 

4.82±1.75 

2.142 

60 

4.79±1.73 

2.125 

2.65 

>0.05 

差异不显著 

1000m 

60 

224±4.36 

3.152 

60 

236±4.42 

3.202 

2.58 

>0.05 

差异不显著 

座位体前屈 

60 

11.23±0.852 

1.028 

60 

11.25±0.865 

1.125 

2.54 

>0.05 

差异不显著 

注:50m、100m和平衡能力、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于2013年9月测得数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数据)。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成绩比较表 表5 

  

对照组 

实验组 

T检验结果 

N 

л±S 

 

N 

л±S 

 

T值 

P 

结论 

50m 

60 

  7.44±0.54 

0.0857 

60 

  7.35±0.51 

0.0925 

 3.47 

<0.05 

差异显著 

100m 

60 

13.23±0.751 

0.585 

60 

13.12±0.836 

0.582 

2.36 

<0.05 

差异显著 

立定跳远cm 

60 

239±22.36 

3.215 

60 

245±25.46 

3.256 

3.25 

<0.05 

差异显著 

引体向上 

60 

5.02±2.32 

1.472 

60 

5.82±1.84 

1.235 

3.02 

<0.05 

差异显著 

1000m 

60 

238±8.36 

3.275 

60 

242±8.24 

3.562 

3.58 

<0.05 

差异显著 

座位体前屈 

60 

11.23±5.52 

3.62 

60 

11.65±5.35 

2.537 

3.12 

<0.05 

差异显著 

注:50m、100m、1000m、引体向上和立定跳远于2014年9月测得数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数据)。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构建了我校运动教育模式下高中校园足球社团的结构特征图 

  

  

 

 

 

 

 

 

 

 

 

 

 

 

 

图  

  

运动情景 

  

责任分组  

  

 

 

期  

  

  

  

季 中 期  

  

  

  

  

  

  

  

  

  

  

  

 

 

期  

  

  

  

  

  

  

  

  

  

  

  

  

  

  

  

教学比赛  

  

  

  

  

  

  

  

  

  

  

  

  

  

内容介绍 

  

  

技术学习 

  

  

经验交流 

  

  

运动季  

  

  

  

  

  

  

  

  

  

  

合理分组 

  

  

战术学习 

  

  

营造比赛气氛  

  

  

分组合作  

  

  

  

  

  

  

  

  

  

  

技术教学 

  

  

组内比赛 

  

  

参与最终比赛 

  

  

角色扮演  

  

  

  

  

  

  

  

  

  

  

角色分配 

  

  

角色但当 

  

  

录像摄影  

  

  

最终比赛  

  

  

  

  

  

  

  

  

  

  

赛程制定 

  

  

合作学习  

  

  

成败总结回顾 

  

  

成绩记录  

  

  

  

  

  

  

  

  

  

  

  

  

  

  

  

  

  

  

  

庆祝活动  

  

  

  

  

  

  

  

  

  

  

  

  

  

  

  

  

  

  

  

  

  

2.运动教育模式下的高中校园足球社团活动对运动参与多元化的启示 

  

     运动技术是运动教育模式的基础,运动参与的多元化更是这个模式的特色。运动教育模式中包括有运动员、教练、裁判、记分员、训练员、管理员、宣传员以及记时员、统计员、捡球员、发令员、识别员等的角色。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角色,都参与进来,使得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运动员的角色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技术和战术,奋力拼搏,公平竞争;教练角色要求指挥队员的技巧和战术的练习,决定队员的替换,决定出场阵容等;裁判角色要求管理比赛,熟悉比赛规则,执行修改的规则,让比赛顺利进行等,其他角色也有相应的职责和任务。赛制里没有淘汰赛,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可以进行角色的互换,由组织角色的学生来完成角色分配。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作技术的积极性,使技术水平在比赛中提高。运动教育模式中的这种多元化的让学生参与,使学生具有更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产生更好的锻炼效果 

  

3.运动教育模式下的高中校园足球社团活动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启示  

  

    运动教育模式核心就是通过降低竞技模式的要求和难度,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具有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合作、竞争、交往、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等。角色的扮演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社会角色的一个迁移的过程。在组织、管理、协调方面,对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是一个提高过程,对学生的和谐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促进作用。 

3.1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发挥比赛的刺激因素,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兴趣水平,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3.2通过分组教学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机会,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能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学生能够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 

3.3通过贯穿健康的知识和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学生能够为增进自身的健康而尽最大的努力。 

3.4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觉遵守纪律,自己处理遇到的问题,并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改变自己的身心状态。 有助于提高学生足球基本技术水平,加强自身对于动作技术要领的掌握,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5从表1、表2、表3、表4、表5可以看出通过实验,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体育运动参与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健康意识、自控力和运动技术等方面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这种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建议 

1.在高中校园足球社团活动课教学过程中应用运动教育模式,经过实验验证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建议在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采用。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运用和推广,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改进和创新,不断完善运动教育模式的“本土化”。 

2.运动教育模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流程,以比赛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学习来培养团队意识、以队长管理来培养队员的领导组织能力、以角色分工来培养学生项目全面知识的掌握。 

3.运动教育模式作为体育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它与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并不相冲突,运动教育模式在教学中也需要其他教学模式的补充与填补。只有将其有效结合运用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有效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佘银平 李福良 邓 莹。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体育教学》20061 

2】蒋晓培.运动教育模式引入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07.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01. 

4】周全林.教师角色扮演中诸多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许昌师专学报,2002. 

5王乾穆.中、日、韩三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09 

陈喜福
到访时间:2015-11-29
翁中清
到访时间:2015-11-23
体育王世勋
到访时间:2015-11-30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