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的公开课

发布者:周菊苑     所属单位:五华县横陂中学     发布时间:2015-11-02    浏览数:19



应学校的安排,公布一节公开课的过程。
各听课老师的评价,几乎都认为很失败,我也觉得很失败。如果哪位老师有好的意见,请不吝赐教。


教学背景:


纪律最差的一个班,学生刚学习完基本动画中的逐帧动画、补间动画。听课学生34人(6人缺课),教师13人(计算机3人)。


课题:


基本动画效果的实现


目标:


让学生掌握复合运动的分解思路,以及任务分解方法,并能用基本动画实现。


思路: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强调动画的实现方法: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形状补间、引导线动画、遮罩动画、脚本动画;实现要素:时间上的变化(时间轴)、空间上的排列(利用图层);实现过程:绘图、导入素材、关键帧的使用。
用三个效果作例子:折扇展开(逐帧)、自行车行驶(运动补间加旋转)、书籍翻页(形状补间)。目的是让学生想到一个动画过程时,能够知道怎样去实现它。
假设一个情境:春天来了,花园里百花盛开,蝴蝶、蜜蜂在花上飞舞,一个小孩子骑着自行车从小路中经过。因为后面复杂一些的动画还没讲到,同时任务也较大,暂时只实现自行车前进这个效果,只让学生了解任务分解的方法和运动分解的方法。


教学过程简录:


1、评价上次的上机作业


跳动的心:心形画法最快速的方法,用椭圆变形(Ctrl键的使用)。
小球下落:用缓动值实现自由落体。
强调一下文字要做变形必须先打散成图形。


2、从实现方法上导入本节课


提问:动画的基本实现方法有哪些?
再问:我们掌握基本动画后如何实现某个效果?
强调动画的构成要素:时间上的变化(时间轴)、空间上的排列(图层)


3、新课过程


因为前面用时有些多,这时临时改变了原设计思路,不再假设情境,直接使用三个例子,分别用逐帧、运动、变形来实现。


让学生回忆以前绘制折扇的方法(同时操作):先绘制一个扇骨,调整中心点到转轴位置,Ctrl+T打开变形面板,设置旋转10度,点“复制并应用”按钮15次,制作完成。


这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折扇有这个展开的动作?


从绘制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用逐帧动画来实现,这时适时指出思路是正确的,但方法很多,比如用以后要学到的遮罩也能实现,一题多解,重要的是,怎样对运动进行分解,最终想到最简便的实现方法。


接下来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这位同学用的是按一次F6添加关键帧再旋转一次对象的方法。做好后对他进行鼓励,同时指出更方便的实现方法:把最后全展开的样子作为第一帧,每F6一下,就删除一个扇骨,就得到折扇闭合的动画,再翻转帧,就得到折扇展开的动画了,要省很多时间。


第一个任务完成,指出这个运动过程是很简单的运动,而实际上我们看到的运动大部分是复合运动,从而引入自行车前进这一运动过程的实现方法——向学生讲解复合运动应如何分解。


好了,开始画自行车。为了避免学生没耐心等待,告诉学生5秒钟就能画好。这时出现一个小插曲,一个学生开始为我倒计时。当他数到5时,我的自行车正好跳出来。学生惊异,几个在睡觉的学生也抬起头来。


趁这时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抓紧时间讲解自行车行进过程的分解。但学生对自行车的突然出现意犹未尽,不断追问,只好交待一下是webdings字体下的“b”,并告诉学生是bike的第一个字母。


赶快转回正题,把自行车行进分解为车体的移动和车轮的滚动,提问学生怎样实现车体和车轮同时动作。学生都能想到放在不同图层。但是,刚才的自行车实际上是文字,需要Ctrl+B打散再进行分离,再强调一下文字的特点。


他离出车轮后,车轮在移动的过程中自己还有旋转,再提问怎样实现?学生没能答出,于是示范,补间属性下面的“旋转”设为顺时针1次。实际上学生看到这里都已经明白。第二个效果讲解完毕,只是中间处理车轮用了不少时间,当时的课堂显得有些沉寂。


第三个效果采用了先展示再讲解的方法,展示书籍翻页的动画效果,问学生:这种效果是如何实现的?


学生回答不出(部分学生回答用逐帧动画),都说不知道怎么实现。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基本动画的效果和原理,比照现实运动,形成对应关系,从而能够较快地“看出”现实运动应该用什么样的基本动画效果实现。


经过引导,个别学生看出来应该是变形动画,并很快指出关键帧上应该用变形工具来处理。
因为这个动画难度稍大些,没有直接让学生上来尝试,而是先做了全程制作的示范,再让学生上来学做一遍。


点到一个女生,不肯上来,说是不会。强制要求她上来,最后竟然也做出翻页效果来了,她自己高兴得拍起手来。于是借题发挥,告诉学生对自己要有自信。


这时看了看表,离下课只剩下3分钟了,于是布置下作业,结束。


最后评价:


一堂失败的课。原因:讲授内容太多,教学目标太杂,主题不够清晰。


课后反思:


细节上处理得有些匆忙,内容衔接觉得不很连贯,时间控制得不够好,有满堂灌的感觉。不过从后来学生的上机实践上看,学生基本都掌握了当堂内容,类似的运动知道如何分解并自己实现。


林君芬
到访时间:2015-11-05
刘耀南
到访时间:2015-11-02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