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撰写案例

发布者:杨泉良     发布时间:2015-11-02    浏览数:6

 

教师如何撰写案例

案例方法已成为当前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新宠”,近年来,在全国中小学兴起了案例研究和实践的热潮。的确,一个好教学案例胜过一打枯燥干瘪的理论,它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专业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还有不少处于一线的教师对案例还是“雾里看花”,究竟什么才是案例?如何撰写案例?心中茫然。为此,笔者想从实践操作的角度,为一线的教师撰写案例提供一些参考。

一、 什么是案例?

要撰写案例,首先要弄清“案例”这一概念。“案例”一词最早出现在医学界和法学界,其英文名称为“case”,原义是“事件”,引申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事件”。医生和律师通过一个个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事件的积累,获得对具体事件处理的智慧技能,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概而要之,“案例”的实质是一个故事,是一个包涵着一定原理,引发人们思考的真实故事。教育领域中的案例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它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故事,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教学原理,需要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专业的背景中审视和洞察。

关于教育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虽然说法不同,却也有一定的共识,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上海市七宝中学的青年教师王红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同志在《一个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生动案例》一文中,对这个事例评论道:

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红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

(参见《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6期)

上面这个案例通过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点评,反映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经过,给人以许多启迪。这里为了举例的方便,事例和点评分别选自两篇文章,一般在撰写案例时当然是合为一体的。

2.教育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课堂教学案例的涵义和类型

 ()课堂教学案例的涵义

我们在案例开发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案例的内涵是一定案例在特定教学背景下以一定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质的反映。这就是说,在特定教学背景(包括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下产生的案例是教育工作者经过研究、总结、提炼后以书面或软件的形式自觉地反映课堂教学的本质的。同未经研究、总结、提炼的课堂教学活动相比,案例具有四个特征。其一是突出学习活动的主要矛盾。案例通常是围绕一个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其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就是某次学习活动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而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参与的每次学习活动须完成多项学习任务或解决多个问题。其二,体现矛盾解决过程的曲折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首先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或情感状态同教材所要求的高度存在差距;其次是学生的思路、见解和愿望同任课教师的思路、见解和要求的矛盾;此外,学生之间也常常存在思路、方法和见解上的分歧。一个成功的案例必然要抓住并巧妙地解决这些矛盾,故其教学过程是曲折的、多彩的。诚然,也有一些案例的作者未能在教学过程中妥善解决这些矛盾,但他们在教学后通过反思与研究而对此有了深刻认识,由此写出的旨在总结教训的案例也是好案例。其三,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充分性。按照新的课改理念和教学观点,一切教学活动均须以学生为主体,均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个问题上,案例的突出特征在于“充分”二字,即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自主钻研,积极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解决各种矛盾、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力。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必须具备的一个极重要的特征。如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充分,那么他从吸取教训的角度写出案例也是有价值的。其四,展现教学活动的范例性。案例是课堂教学中具有示范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学实例。它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张扬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能给人以深刻启示。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试图作出这样的界定:课堂教学案例是指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学实例。

 (二)课堂教学案例的类型

从现已开发的和各地发表的种种案例看,划分案例的类型须同时把握两种尺度。其一是案例的客体尺度。案例的客体尺度是指不同的案例在性质和复杂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案例的类型须反映这些差别。从内容和性质上考察,案例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课本为基本教材、以课堂教学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以间接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案例。另一类是以广泛的教学资源为教材、以学生小组或个人参与课题研究为教学组织形式、以现实信息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案例。从复杂程度上考察,上述两类复杂程度不同的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深度、广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例如,在以间接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案例中,有些案例是按照偶发事件撰写的,另外一些案例则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专题组织的,还有一些案例则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和多种学习方式。显然,这些案例的广度和深度有很大区别。其二是案例的主体尺度,也称价值尺度。案例是为了满足主体(即使用案例的各种人)的种种需要而产生的。案例的主体尺度是指案例具有满足主体的多种不同需要的属性;案例的种种类型须反映不同案例的不同价值。主体对案例的需要是多样的,既需要以间接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案例,又需要以现实信息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案例;既需要巧妙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案例,也需要按照主题或专题进行教学的案例,还需要包含多种学习内容和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式案例。由此看来,案例具有多种不同的价值属性。以价值为尺度是划分案例类型的又一重要准则。

上述两条准则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按照这两种尺度来考察案例,可将案例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意外式案例。这是反映师生巧妙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的案例。例如,由于教师对一位学生不理解、不尊重而引起尖锐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曲折过程;又如,教师对一位学生的奇思妙想的支持、引导和帮助;等等,都属于意外式案例。这一类案例的特点是: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问题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节不复杂,但能使人由小见大、深受启示。

第二类,主题式案例。这是师生围绕一定主题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典型实例。这类案例有时是按照一定专题开发的,如自主学习专题、合作学习专题、探究式学习专题、小学语言教学中的朗读感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故也将这一类案例称为专题式案例。这一类案例的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研究,富有学术价值。其突出功能是,可启发和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与落实课堂教学的新主张以及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虽然报刊上很少发表专题式案例,但确有一些学校正在开发此类案例。例如,广州第十六中学在创建“三自”(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就撰写了一系列专题式案例。

第三类,综合式案例。这是师生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实例。例如,师生运用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进行教学的案例,或运用数学课本中的一节进行教学的案例都属于综合式案例。

综合式案例有三个突出特点。(1)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 

这种案例所反映的是一个教学课题所展示的教学活动的整体,而不是它的一个部分。这首先表现在它所展示的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基础的多种学习方式是一个整体;其次,以课本为基础的多种教学资源以及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课内外学习活动都具有整体性。(2)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案例所反映的具有整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所以,这种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它着力反映学生怎么学,而不是着力反映教师怎样教。它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上产生的矛盾以及矛盾解决的过程,十分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和新的发现。(3)强化教学的精彩场面。综合式案例不是教学实录。它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对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热烈讨论,对于一些学生的奇思妙想、真切的情感表露、出色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教师出色的教学机智,都会浓墨重彩,纵情描绘。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综合式案例具有独特的功能。其一,有助于大家探讨新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课堂教学是实施和开发新课程的主要途径。研究和开发综合式案例,有助于全面探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展开有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整体研究与实验,进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也有利于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以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结合;还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实验。其二,便于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和教改。综合式案例是中小学教师通过自己的常规教学活动开发的。所以,综合式案例的开发过程也是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和改革教学的过程。这对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类,课题研究式案例。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课题展开自主研究的典型实例。这种案例基本上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活动开发的。其主要特点有三:(1)学生的学习以研究为主。通过课题研究,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获得最新信息,取得直接经验,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学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把个人的自主探究与小组的合作研究结合起来。(3)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通过参观调查,学生可以接触各种社会人士。这种课堂大、教师多的教学组织形式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类案例的开发,对于探索研究性学习的规律,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教学案例的结构

案例的结构控制着案例的功能。只有优化案例的结构,才能增强案例的整体功能。因此,我们开发案例时,应当认真研究案例的结构。

各类课堂教学案例的结构是由它的内在结构与外在结构有机组成的。其内在结构包含四个基本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案例的核心内容。这就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每一个案例都是为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或完成一项主要任务而展开的。第二是案例中的主体,即学生和教师。问题的解决或任务的完成既靠学生,又靠教师,但归根结底要靠学生主动的参与、思考、体验和应用。所以,在这两个主体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第三是案例运行的过程。这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同客体(学习材料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之中产生矛盾(即认知或情感态度方面产生的问题)、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直接参与学习性实践从而得到自身发展的过程。第四是案例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的感受、体验、发现和见解,另一方面是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提升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这四个基本要素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案例的内在结构是案例内部固有的基本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组合方式。

一般说来,案例的外部形态所包含的各主要部分有机组合的方式就是案例的外在结构。各类案例的外在结构都由三大部分有机组成。第一部分是案例背景的概述。意外式案例不需要单列一个标题来说明事情发生的背景,只需简单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行了。其他三类案例则需要单列一部分来说明案例产生的背景,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手段等要素。

案例外在结构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案例运行过程的描述。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及课题研究式案例都有明显的运行过程。这是师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是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的过程。意外式案例也有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的时间跨度有时达到一学期,或一学年,甚至几学年之久,所以,意外式案例不必详细描述一学年或几学年中矛盾发展的过程,只需记述矛盾发展的几个重要“镜头”。

案例外在结构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案例运行结果的总结。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发展是否达到甚至扩展了原定的教学目标;二是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有所提升,是否提炼了教学经验与教训。

案例的内在结构与外在结构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结构是案例的深层结构,是外在结构得以形成的基础。案例的外在结构是案例的表层结构,是按照人们操作和使用案例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内在结构”在案例运行中的外化形式。我们开发案例时,既要深入思考它的内在结构,又要认真构建它的外在结构,要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四、案例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学校开发案例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全面系统的开发,即由学校行政作出总体部署,各学科(或学习领域)的教师有计划地开发案例。另一种是零零星星的开发,即在学校领导的一般号召下,个别教师所进行的案例开发。

如果学校的领导力量强,多数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比较高,这样的学校可进行全面系统的案例开发。首先,学校领导要制订本校开发案例的总体方案。其次,成立案例开发指导小组,并通过该组对全校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组织教师着重学习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新理念以及案例开发的专业知识。第三,各教研组制定本学科开发案例的一年或两年规划。各教研组的规划最好包含四类案例的开发,其中,综合式案例的开发最好列出它的亚类。例如,语文组的综合式案例可包含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这五个亚类。

在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各学科的所有备课小组便可有步骤地展开案例研制工作了。以综合式案例的研制为例,一个综合式案例的研制一般须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案例策划阶段。除意外式案例以外的其他三类案例均须经过策划而产生。意外式案例反映的事实是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出乎意料地发生的,要把这种事实产生、发展的过程变成一个案例,必先经历一个发掘的过程。

综合式案例的策划阶段就是案例开发的构思阶段。有的教师事先没有认真地走过这一阶段就去组织学生学习,并着手撰写案例,结果所写出的案例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等方面都存在一连串不该存在的问题。案例开发者在策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正确进行教学设计。

要使所开发的案例能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服务,案例开发者必须树立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理念。首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观,按此观点将“三维”课程目标巧妙地转化为这一节或两三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创造性地将此教学目标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其次,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过程观,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由此确定学生的角色定位和任课教师的角色定位。第三,树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观,改变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教与学的方式,提供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性实践和展现其智慧潜能与聪明才智的机会,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更提升了思想感情,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四,树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观,创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形成平等交流的局面,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

更要紧的是,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框架式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是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一方面,要把握教材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性状、教材内容的结构以及教材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调查和研究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对学习这一部分教材具有什么样的基础、存在什么困难以及本班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上存在的差别,进而对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情作出预测。其次;提出这次执教的教学目标,即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期望学生的发展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三,确定教学思路,包括学习步骤、学习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活动(即学习步骤)的设计应具有梯度,使之分层次推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步骤的设计宜粗不宜细。如果写得过细,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妨碍学生主动学习。第四,设计教学工具,主要是设计多媒体课件,要使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尽可能地结合起来。

第二阶段是案例展开阶段。这是案例开发的中心阶段,学生是这一阶段的主力军。案例开发者在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放手发动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这一中心任务对案例开发工作的第一个要求是切实贯彻“以学定教”原则,灵活运用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要按照以学定教原则来使用教学方案,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学情及时地巧妙地调整或修改教学方案。当教学方案与实际学情发生矛盾时,决不能让方案牵着学生走。第二,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力争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为此,要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学习。要根据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规律性来确定整个学习活动的梯度或层次,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分层次地向前推进。第三,改变传统的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按照本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第四,正确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不能过多地牵引学生,也不能撒手不导或无原则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喜好。

第三阶段是案例总结阶段。这是案例开发的升华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教学活动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学生之中,广泛了解学生参与此次学习的感受、收获、意见和要求,着重了解和收集学生的真情实感、深刻见解、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的作品与作业,从而对原定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以及是否扩展或加深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

接着,任课教师要以更多的时间、更大的气力来做好第二件事,那就是对自己所做的指导工作予以反思和研究。其基本要求是,从教学活动的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指导工作提到新的教学理念的高度予以审识。一方面,看看自己自觉地掌握了哪些新的教学理念,有何深刻体会,并创造了哪些新经验;另一方面,再看看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是否还有不足之处,并进而找出教训。无论是教学理念的提升,还是经验教训的总结,都要求任课教师把自己的认识水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要想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任课教师应在这几节课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学习有关理论;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学活动的现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从而实现认识的飞跃。虽然“认识的飞跃”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任课教师们不断参与案例开发,自觉地结合教学实际学理论,有意识地学习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方法,那么,大家的认识水平是一定能迅速提高的。

第四阶段是案例的撰写、制作阶段。这是案例的定形阶段。撰写案例应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经过起草、反复修改和定稿,案例便以作品即科研成果的形式正式诞生了。

案例的写作既要反映案例的深层结构,又要依据案例的表层结构。案例作为一种作品,大多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这就是:案例的背景(或案例的策划)、案例的展开(或案例的运行)和案例的总结(或案例的结果)。意外式案例比较特别,因为它不是经过策划而产生的。这类案例也包含案例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三个部分,但由于这类作品的篇幅不长,故常常不写出三个部分的标题,而采取一气呵成的写法。

案例的撰写主要采取描述的手法,既可用第一人称,也可采用第三人称。案例的描述要生动具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下面以撰写综合式案例为例,简要阐述三个部分的写法。

第一部分,案例的背景(或案例的策划)。这一部分意在说明案例产生的背景,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等要点。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把这一部分写成教案,而应写明案例产生的背景。写作手法适于采用陈述式,要求简明扼要,眉目清晰。

第二部分,案例的展开(或案例的运行)。这是案例的主干部分。它通过一系列“镜头”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情绪体验、知识获得、能力增长等表现,着力展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发展的过程。这一部分的描写要贯穿一条主线,强调“三个突出”。

案例展开部分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全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怎样参与学习活动,怎样通过思考、操作及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显然,案例的主线不是描写任课教师怎样讲解和指导,而要充分描写学生是怎样学的,包括学生怎样发现和提出问题,怎样思考、讨论、交流以及怎样得出结论等行为表现。对于任课教师的行为只宜略写,主要写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

案例展开之所以要以学生怎样参与学习活动为主线,是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是衡量一个案例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志。有些教师在撰写案例展开部分时把自己怎样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作为主线,完全忽视学生的行为表现。这表明这些教师尚未完全摆脱传统教学观的束缚。

围绕这一条主线,案例展开部分的写作还须突出三个要点。第一,要突出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案例不同于教学实录的首要特点就在于它是围绕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而展开的。这样做,可以突出案例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可使案例的文字更简练、眉目更清晰。在突出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的同时,其他问题或任务也应提到,但不宜多写。有些教师把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都罗列出来,这种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的写法会给读者留下篇幅臃肿、缺乏深度的印象。

第二,要突出主要学习步骤。这是案例不同于教学实录的又一显著特点。一个课题的学习要分几步来进行,其主要步骤的确定应以教学任务和学情为基本依据。总的要求是,让学生把力气用在刀口上,使他们思想感情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例如,某小学执教一年级艺术课的王老师在以“可爱的春天”为主题组织学生学习时,采取了看春天、唱春天、舞春天、装扮春天、赞春天五个步骤。王老师按照这个主题的要求和学生的意愿,把“装扮春天”作为主要学习步骤。她在案例展开部分比较充分地描写了学生分组讨论、集体构想以及使用米、豆子、牙签、扣子、纸张等材料创造性地装扮美丽春天的动人场面,并展示了各组创作的作品(印出小照片)和其他同学的评述,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深刻的启示。

第三,要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推行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之中。“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2]因此,案例展开部分应把学习方式的转变置于突出地位,要反映学生是如何按照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取得显著效果的。

第三部分,案例的总结。这一部分的写作主要采取阐述的方式和概括的手法。要用准确的语句把自己所提炼的教学理念和所总结的经验、教训表达出来。

案例修改、定稿后,作者可将作品投寄报刊,争取发表;同时可将作品输入校园网,还可制成光盘,以便投入文化市场。注释:

五、 一个好案例的“标准”

不管是西方的二大部分,还是国内的五大部分,其实一个好的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做到:

1、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2、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4、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5、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

六、 案例撰写的一般过程

教师只有深入教育实践,才有可能撰写出有质量的案例。教师撰写案例的一般程序和所对应的方法为:

程序                         

1、搜集资料 ———— 观察(课堂实录、录像带分析)

访谈

产品分析(学生作业、学生日记等)

2、整理分析资料, ————   定性分析(用求同法、求异法进行形成一定观点归类分析;从主观和客观、历史和现实维度进行归因分析)

定量分析(尽可能使数据表格化)

3、提炼、确定主题 ———— 思辩(用理性化、个性化的语言概括)

4、撰写初稿 ———— 列提纲,按案例的“标准”来写

5、斟酌、修改 ———— 头脑风暴法(可召集3-4名教师集体讨论,就其内容和表现形式各自提出修改意见)

6、定稿 ———— 润色、补充资料

当然,案例的撰写并不是只有这一种程式,如采用文献分析法剖析一个他人撰写的案例,然后比照自己的教育实践,经过仔细认真地分析也能写出一个好案例来。

七、 怎样写好教育案例

1 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2 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育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八、教学案例的一般格式

(一)标题:——醒目

1.用事件定标题

2.用主题定标题

(二)背景:(案例的背景)

1.间接背景(大环境)

2.直接背景(小环境)

(三)展示(案例的展示)(案例描述)

1.展示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围绕问题展开

2.解决问题:这是案例的主体,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应细致描述

(四)反思(案例的总结)(案例分析)

1.对问题解决利弊得失的分析

2.自身启示与体会

3.后续解决问题的设想

案例写作的基本要素:

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

                                         案例描述——案例反思(分析)

当前常见、常用的有     提示(引言)——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案例反思——专家解析

九、一个成功的案例应有下列内涵

(一)描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情景事件)

1.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描述(少一点主观色彩)

2.故事既要生动感人,又要能引人深思(富有启发性)

(二)事件通过精选,有典型的思想、行为、感情的冲突

1.故事要能引出问题情景

2.与常理和公认的逻辑相悖,与权威的予言和论断相悖

3.充满内部矛盾,存在互相冲突,看来无法解决的矛盾

(三)紧扣事件的主题,突出事件的重点

1.在撰写时,不能面面俱到

2.突出重点的五一节要具体、翔实

(四)通过反思要揭示出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1.合情、合理的反思

2.精练、精到的评析

(五)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感

当前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

黄淑琴
到访时间:2015-11-08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