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读什么书--5

发布者:刘耀南     发布时间:2015-11-02    浏览数:0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六)技术哲学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要求学生“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我们的学生具备对信息社会较为深刻的洞察与分析,而教师更应该走在学生前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社会的本质。

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这涉及一个人的技术观,而技术观的系统化就是技术哲学。一般说来,针对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即信息技术的价值与作用,不外乎三种论调。首先,当某一种信息技术工具(如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刚刚应用于社会时,会出现大批的乐观论者,他们认为,信息技术是人类进步的福音,将给人类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此后,当这类信息技术应用日久,它的弊端的一面逐渐显露,就出现了所谓悲观论者。他们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势必造成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使人沦为信息技术的奴隶。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逐渐加深,就产生了中立论思想,中立论最著名的论断就是“信息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对于高中学生,应该让他们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过于悲观,中立论是我们应该持有的立场。但是,我们不能让“不偏不倚”的观点影响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应该继续深入思考信息技术究竟给这个社会带来了什么,思考信息社会的本质。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深化。

笔者认为,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教师都属于信息技术应用的乐观论者。因此,在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影响时,自身首先需要更加审慎、科学地看待信息技术,读一点技术哲学类的书籍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接下来为大家推荐9本书,笔者把从技术观角度讨论信息技术应用的书籍均划归入本类,尽管个别书看起来并不像是哲学著作。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是1983年美国最畅销书之一,曾在美国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书中做出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的论断,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对于讨论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则以一个信息化进程参与者的视角给出了自己对信息社会的独特思考。书中通过那幅著名的漫画“在Internet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对网络进行的深思发人深省。被西方媒体推崇为“电脑和传播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曾被《时代》周刊列为当代最重要的未来学家之一的尼葛洛庞蒂的代表作《数字化生存》曾长期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书中对信息社会充满了深邃的洞见和犀利的见解,是思考信息社会的必读书之一。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安德鲁 芬伯格长期坚持自己的技术批判理论,其代表作《技术批判理论》中专门涉及了对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进入社会后的两重性的思考。西奥多·罗斯扎克的《信息崇拜》堪称最早对信息社会的负面影响进行深入批判的学者,在一片信息技术乐观论的声音中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今日读来仍然发人深省,作者以其历史学家特有的人文视角审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今天仍不失其警示作用。

英国学者斯各特·拉什的《信息批判》自称是在一个“没有什么时间去反思的年代里”采用批判理论聚焦信息社会的著作,针对无处不在的信息试图重建信息秩序,促使我们做出相应地思考。

迈克尔·海姆的《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对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网络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全书洞察了信息技术的“光明”与“阴暗”两个方面,沿着通向网络空间与虚拟实在之路,开启了信息技术的未来之窗,本书曾荣登《选择》杂志1993年最佳学术著作榜。本·施奈德曼的《达·芬奇的便携式电脑》在对信息技术深刻思考的同时又兼具趣味性,书中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达 芬奇时代的做法进行了比较,并激发读者对信息技术的未来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思考。因此,本书获得2003年度国际电子与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颁发的“推进公共意识卓

越成就奖”,并被很多大学指定为研究生教材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此外,考虑到很多技术哲学名著还未翻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编纂的《技术哲学经典读本》应该是教师了解世界技术哲学名著的首选。书中收录了23位技术

哲学家的名著名篇,其中很多篇文章都涉及针对信息技术的深刻思考,是我们深入洞察信息社会的极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导读——吴国盛 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北京大学教授吴国盛编纂的《技术哲学经典读本》是一部优秀的技术哲学文选。该书选取了技术哲学史上的经典文献25篇,是教师了解技术哲学全貌和源流的较佳选择,也是了解信息技术哲学观的佳作,书中不少名篇中都涉及信息技术的哲学问题。正如“编者前言”中所说,“目前我们还几乎无书可读。大部分技术哲学的专业文献尚未翻译过来,西方先行的技术思想家的文字散布各处。《技术哲学经典读本》就是想填补这个空白。”全书从“社会—政治批判传统”、“哲学—现象学批判传统”、“工程—分析传统”和“人类学—文化批判传统”四个谱系出发,这也是技术哲学的四个思想来源。讨论了技术哲学中所有重大的问题。如什么是技术、技术的价值问题、技术与文化的问题、技术与发展的问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带来

的问题等。

以下,笔者特别采撷几位技术哲学家的著名观点,以期给大家带来启示。

雅克·埃吕尔(法国)——所有技术进步都有代价,这里的意思不是说技术进步有金钱上或者思想后果上的代价,而是说,当技术进步一方面增加了什么东西,另一方面它必然减少一些东西。技术允许我们从量上提升所说的文化水平,但与此同时又阻止我们在深度上取得任何进展。我们不能相信技术什么也不带给我们,但我们也不应该认为它是免费带来这些东西的。

兰登·温纳(美国)——我们叫做“技术”的东西也是建立世界秩序的方式。许多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技术装置和系统,包含着多种规范人类活动方式的可能性。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人们如何上班、通讯、旅行、消费等。在这种意义上,技术革新类似于法案或者政治纲领,它们为公共秩序建立框架,其影响通常会持续好几代人。

敖德嘉·加塞特(又译奥尔特加,西班牙)——技术是我们赖以(完全或部分地)躲避“不得不做之事”(这些事让我们在自然处境中不停地忙活)的手段。人要“费好大劲”去“省劲”,这难道不令人困惑吗?有人可能会说,技术是“费小劲”而“省大劲”,完全合理。但还有一个问题“:省下来的劲儿”哪儿去了?

其他推荐图书:

[]约翰·奈斯比特 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比尔·盖茨 著《未来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尼古拉·尼葛洛庞蒂 著《数字化生存》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安德鲁·芬伯格 著《技术批判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西奥多·罗斯扎克 著《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斯各特·拉什 著《信息批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迈克尔·海姆 著《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本·施奈德曼 著《达·芬奇的便携式电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刘耀南
到访时间:2015-11-02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