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考

珠海市信息技术教务员 已在 2015-11-09 23:37 推荐!

发布者:刘耀南     发布时间:2015-11-02    浏览数:1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考

  张玉萍

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对比新旧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旧教材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

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零起点”保证了信息技术学科基础差的学生能通过教学逐步提高,但却造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同一或相似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这使得有较好基础的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并不会得到较大的提高。而新课程的设置不再有“起点”的限制,认为初中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高中课程是在此基础上

设置的,这将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获得提高。

2.教学内容不同

从旧教材和原来的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等软件的应用,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的学习,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的知识。

二、转变教学方式,适应教学需要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中心任务,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1.分组)任务驱动式教学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相关软件,这些软件的使用在初中阶段有些学生已接触过。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单学会某一个或几个软件的使用。因此,传统教学中,通过“操作演示—任务驱动做练习—评价”的任务驱动学习操作技能的方式会更少地被采用。但这并不是说新课程不需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相反,要更多地进行任务驱动教学。一是因为新课程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自由。网络有很多东西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不设计好的任务驱动他们学习,他们就不会主动地探索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二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目前很少有学生自己积极想出问题去解决,只有教师布置适当的任务,学生才会去分析问题,收集、处理信息,从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中型或大型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去完成。例如,在“有效获取信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制定国庆旅游计划、设计电脑组装方案等任务;在“加工表达信息”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就某一主题制作电子报刊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可以使学生体验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比单纯练习某些操作更有意义。为了节省时间和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完成给定的任务。采用合适的任务驱动方式,可以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逐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2.分层教学

高中学生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完全按照新教材统一授课,必然会使部分学生跟不上。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AB两类,A类学生是大部分操作能力较好的学生,而B类学生则为操作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对这两类学生,教师要区别对待,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大部分学生是A类学生,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主要是按照教材进行组织,一般来讲,让学生通过学习,对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整合升华,提高其信息素养,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B类学生是相对的弱势群体。由于硬件缺乏的原因,他们在初中阶段没有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从而使他们没有学习高一新课程的基础。在高一必修课的前半阶段,教师要更多地关心这些学

生。在布置练习和任务时,要和A类学生有所区别,让他们通过学习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安排出适当的时间和条件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学习本应在初中就应该学习的计算机基本操作以及WordExcel等软件的使用等。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教师讲解、其他学生帮助、通过电子教程自学等多种形式快速提高他们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除了AB两类学生,教师也应关注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如对那些对编程、动画制作、网页制作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3.分组)自主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强调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就要体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或分组探究、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高一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来说,其教学目的上让学生对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所涉及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如信息的获取中要用到的浏览器、信息加工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因此教师进行有关这些软件的教学时,不能只是其简单功能的复述,而是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文件的下载时,笔者是以迅雷为例来讲解的。也有很多学生说他们会很熟练地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这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很多网页上,有精彩的动画,你怎样才能利用迅雷把它下载下来呢?在接到这个任务后,很多学生以为是小菜一碟,动手一试才知道并不容易解决。还有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有些网站的文字和图片是不能简单地右击下载下来,这些跟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都紧密相关的技巧,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分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合作,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明确信息社会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作者单位:山西省神池一中)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