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审视

发布者:刘耀南     发布时间:2015-11-04    浏览数:4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审视

浙江工商大学 舒慧东

发表于《教学与管理》

一、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各国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将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那么,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是否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投入了足够关注?研究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以“中知网”为检索数据库,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检索到1180篇,再以“信息技术教师”为关键词对结果进行二次检索,结果只得到20篇文章。从数量上看,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而言,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论文非常少,而且分布的期刊种类分散,有10多种。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并未引起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专家、学者的足够关注;从时间上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起步较晚,我国最早的研究是2004年刘赣洪在《求实》杂志第4期上发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能及校本专业发展途径浅探”一文;从研究内容上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一是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二是内容研究;三是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另外,研究论文往往偏重于对理论策略的探讨与研究,策略往往具有理想化特征,而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影响因素及具体

有效策略缺乏系统研究。

以上这些问题,既突出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性,又表明今后的研究需要系统地从各个角度来探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不能仅从教育学角度寻求方法和策略,同时也要从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个视角,对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

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障碍的多学科审视

1.社会学视角:边缘化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国中小学一个学科的声望及其教师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该学科是否参加中考、高考决定。由于信息技术在大多数省份并不列入升学考试范围,一直以来,信息技术学科声望及教师社会地位相对于其他列入升学考试的学科来说,无论在专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方面,总是让信息技术教师感觉到“低人一等”。信息技术教师期望得到与其他教师一样的平等待遇,但是固有的偏见却限制这一群体理想的实现,他们所做的工作更像学校的“实验员”、“超级勤杂工”,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声望。人们并没有形成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认识,普遍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看成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工作。信息技术教师既可以由非教师人员担当,又可以由没有经过信息学科师范教育的其他学科教师兼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地位的提高,以及学科专业化程度。因为,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从事一门学科教学的时候,那么这个学科的教师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很高。

2.经济学的视角:信息化建设经费分配不合理

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据统计,我国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2004年末2508亿元,2005年为2726亿元,2006年为3048亿元,年增长幅度为8%以上。许多学校信息化程度高,配备了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以及功能齐全的校园网,但是设备闲置现象非常严重,产出与投入比例严重失调。据调查,超过80%的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效应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和改革传统教育的仅为10%。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教育中的工具性要素,只有通过人,信息技术才能发挥其卓越的教育功能,人是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

3.文化学的视角:缺乏积极进取的文化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促进与其他课程的信息技术整合任务。由于受到社会偏见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个体间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缺乏对专业的认同感,缺乏主动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缺乏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学科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专业发展的速度和深度。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笔者曾在20064月在宁波部分中小学作了相关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专业认同程度不高。在回答“您认为在中小学做信息技术教师是一项职业、专业、事业”时,把教师工作作为一项职业占563%,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占417%,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专业仅占2%。这说明有一半的教师仅仅是将教书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如果一个教师将自己的工作仅视为谋生的手段,就不可能调动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其中。

4.心理学视角:职业倦怠

信息技术教师在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等方面,充当着主力军的作用。然而,弥漫在信息技术教师群体中的职业倦怠日趋严重,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如下。

1)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来说,信息技术教师普遍成为学校的“超级勤杂工”,加之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进修渠道非常有限,在刻板的经济体制下,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其他“主课”教师较少,久而久之,教师便易产生倦怠。

2)在中小学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优秀,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而仍旧是用中考、高考“指挥棒”作为评价标准。信息技术课程不列入中考、高考范围,于是,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科,学生不尊重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被“边缘化”,沦为教师群体的“二等公民”。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从政策上保障专业发展环境

国家教育部已于1999年拟订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但是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系列相关政策却没有进行配套改革,加上信息技术课不是一门“主课”,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培养、录用、分配制度,认可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特性,尊重其专业地位,改变目前职责不清、什么人都可以担当信息技术教师的怪现象。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立法应是今后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

2.优化教育信息化经费投资结构

从上文分析中看到,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教育信息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尤其是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严重缺乏。那么,应该如何优化投资结构呢?一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层必须意识到学习资源以及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在绩效考核制度上重点加强以上两个方面考核,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二是采用多种形式的资金分配方式。可以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在参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科研任务中,实行有偿付费制度。这一方面可以激励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信息技术教师地位,改变以往“无偿廉价”劳动力的现状,同时间接增加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投入。

3.在“课程整合,开放合作”中获得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应该形成互动,应该是一种共生关系。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学校、地区信息技术教师相互合作、交流,充分发掘、利用各种有助于专业发展的资源。

4.实施人文关怀,消除职业倦怠

学校实行人本管理。首先,学校管理层、其他学科教师应给予信息教师足够充分的重视,消除信息技术教师可有可无的偏见。其次,学校应实施开放性管理,鼓励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行政、教学管理,使其获得成就感。如,学校可通过教师代表大会、工会,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使他们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通过职位的聘任、晋升、各种奖励形式的运用让信息教师不断体验成就感。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既有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又有其学科决定的独特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我们从各个角度去分析、研究,从而全面把握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探索切实有效的专业发展策略。本文从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http:∥wwweducn200201043016343shtml

2]高晓清,汤萌.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探讨.光明日报,200502235).

32006年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http:∥infoeduhc360com200703261307111373shtml

4]张一春.论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5]郑金洲.文化传播与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44).

6]孟宪乐.教师文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现代教育论丛,20041):27

信息技术赵建华
到访时间:2015-11-05
林君芬
到访时间:2015-11-05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