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校本课程对中国教育的意义

发布者:蔡楚现     所属单位:甲子中学     发布时间:2015-11-04    浏览数:22

       中国教育模式是照搬前苏联的,中国跟苏联学的东西,几乎没有一个好东西,看看北京的下水道就知道了。
       但是说到具体的差,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太统一。一个连课间操都统一的教育,一旦出现了错误,不仅危害大,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改变的余地。正因为太统一。才会出现高考时间从6月调整到7月要论证3年的笑话。例如眼保健操,有无效果连论证都没有。居然就一作几十年过来了,即便是人人都知道无用,各个学校居然无人敢取消。在我这样心理阴暗的人眼里,逼学生做一些无意义的事,从做眼保健操课间操直到部队上的叠豆腐块被子,最大的意义在于培养服从的习惯,为以后服从开枪命令做准备。要知道,教育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经由不断的教育实验才逐渐定型的,一个健康的教育,必定要有人去做一些实验性的探索,去寻找可能的更好的教育。
       其实,不一样教育一直存在,中国有少量的异类教师,为不一样的教育保存了一点火种,但是,个人是无法承担创造不一样的教育这个重任的,无论是杜威还是陶行知,都是在学校这一层面做探索的。在我印象中,不在学校这一层面做改变却能成事的,只有《56号教室的奇迹》一个实例。
       至于为什么必须要到学校这一层面谈不一样的教育,我个人认为是成本问题,父母们考察一个教育的好坏,只能在考察到学校,不能考察到个人,即便是教师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教育。也没有几个人能确定到某一个人,一般是看学校之间的差异。
教育最核心的内容——课程,也存在着大一统的问题,校本课程的存在,为实现学校的差异性提供了可能。
       最后,人才是不可复制,而课程是可以复制,所以,校本课程的研发,实现了可以迅速扩大影响的一种可能性。好的课程可以以某种低成本的方式迅速扩大影响。为改良中国教育存在着一点可能。
       信息技术为校本课程的生成,内容,还有传播都有着决定性的力量,这已经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
       抛砖引玉。欢迎拍砖。

谢泽琛
到访时间:2015-11-16
信息技术赵建华
到访时间:2015-11-05
林君芬
到访时间:2015-11-07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