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学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影响

发布者:朱华君     所属单位:东莞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5-11-04    浏览数:0

 

浅谈情感教学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影响

广东省东莞市高级中学   朱华君

摘要:高中美术教学大纲要求:以审美教学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关键词:情感教学;中学美术;影响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高中美术教学大纲也要求: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的缺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我们都知道高中阶段是人生转折的重要阶段,高中的生活关系到今后我们生活的方向。高中的学生要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学习,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面对更长的在校时间和更远的往返路程,他们要树立起一种学习意识、高考意识,还要时刻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教育仍存在着严重的“唯分数教育倾向”,而学生情感的发展则是被视若无物。而进行美的教育的美术教学又是什么现状呢?依旧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依样画葫芦为主要的训练方法,最终使美术教学变成了有“术”无“美”,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填鸭式”地接受教育,老师忽视了美育的熏陶和怡情功能。而美术最基本最起码的功能——怡心悦情却被丢弃了,变成了“靠边站”。

高中美术教学是情感教育的最有力载体。那么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呢?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师,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美术教学中渗入智育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同的学生会对不同教师的授课形式产生不同的差异。这时,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使学生的情绪高涨,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活动,努力克服学习的困难,意志坚韧,最终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正确采用情感的导向作用,会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采用幻灯片、录音机、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带来学习的快乐,进而对学生的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活动很有趣,使学生愿意学习和进行有效的学习,满足了学生的自我需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太过强调美术专业的知识和技法,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增大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出发,注重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掌握,顺应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心理智能的发展。

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应以赞扬和鼓励为主,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不恰当的严厉批评会抑制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并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爱,能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逐步培养学生对爱的理解和关怀,促进师生情感的交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怀着对学生的爱心,能够影响学生间人际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交流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爱的传达,也应该体现到同学之间爱的培养。因为爱是双向的,一方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爱,另一方面也教育学生学会爱。

二、在美术教学中渗入德育

所谓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教育。德育的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审美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通过再现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正义感。

三、在美术教学中渗入美育

美育就是对人们审美观念的教育。审美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把握,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美的评价。审美观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形成正确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人才会按照美的标准来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为了激励学生,使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也为了不断创造美去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要注意教学手段的运用。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教态、服饰,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美的定义。在人类的教育中,美感是最重要的,因为美感来自心灵的体验。而人的审美理想、观点、趣味、能力、修养都是决定美感的产生、性质和程度的主体条件。人的审美能力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情感,有助于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蔡正非,美育心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胡玉敏,论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5.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