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无痕”德育策略---之一

吴新奇 已在 2015-11-21 12:58 推荐!

发布者:胡吉军     所属单位:佛山市荣山中学     发布时间:2015-11-05    浏览数:18

教材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最好的榜样,尤其是高中历史的教材内容“提供了前人的生活方式并且有意无意地表达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了前辈推崇的种种态度,虽然这种态度部分地带有某种偏见”[1]。因此,像高中历史教材中看似冰冷的符号化或者格式化的人物和事件其实正是历史学科“无痕”德育的重要素材。如何有效利用好教材展开有效的德育工作,当然必须要重视教材本身,并在使用教材的时候采取适当的德育策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知识过程中接受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德育熏陶,真正实现历史学科德育的“无痕”化,正如春风化雨。为此,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制定好“无痕”德育策略并不断地调整,以期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一)化腐朽为神奇,寻找德育渗透点。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历史也是无声却如雷霆万钧,用心读才会把无声读成振聋发聩的万钧雷霆。上一堂“无痕”德育课很容易,可是每一课都要贯彻“无痕”德育就难了,只是上一堂“无痕”德育的学科教学而不在每一课贯彻“无痕”德育,这种德育的效果也会显得苍白无力。那么只有用心钻研教材,化腐朽为神奇,才能发现教材里面的德育渗透点,寻找到合适的渗透点是一切“无痕”德育的出发点。

那么怎样才能在教材里面寻找到合适的德育渗透点呢?这个渗透点必须是能触及学生年轻的心灵,必须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必须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这种刺激“能够不断地扶持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一个发现者的愿望”[2],并从一个发现者变成“潜在”的实践者。在篇幅简短的教材里面来寻找这种德育渗透点确属不易,所以唯有用心才能发现。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教材里面,看似整个内容无法展开德育工作,比如说“分封制”、“宗法制”知识点的教学表面看起来确实很难找到要渗透进去德育的内容,可细细一想,却发现宗法制蕴含令人兴奋的情感因素。宗法制蕴含的宗族观念正是维系我炎黄子孙赤胆忠心团结抵制外辱建设我神州大地的灵魂啊,顺藤摸瓜,我利用陈嘉庚等爱国华侨的史实,开始引导学生领悟宗法制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誓死捍卫民族国家统一的高尚情操。“人之所以堕落是因为他没有提高到高尚的人的情操、思想和志向的高度。”[3]只有用心去寻找教材里面蕴含的秘密,并把它适时地提炼并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样的知识才能熏陶人,锤炼人,陶冶人。



[1]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月第1版,第218页。

[2] 《给教师的建议》,(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月版,第58页。

[3] 《和校长的谈话》,(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月版,第167页。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