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年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及他们眼中的“好老师”

发布者:通识王蕙     发布时间:2015-11-06    浏览数:0

许多老师倾诉,说每到年度考核学校都要搞“民意测验”,看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率。就因为他们对学生要求严格,所以满意率低。搞个调查,这倒也无可厚非。


但是,这里确实有许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明确,尤其是对行使考核权力的领导者来说,更有深入学习、了解和掌握这门技术的必要。不然的话,这个调查结果就很可能会失之公允,甚至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一、不同学段,身心发展的水平不同


小学一二三年级,属于儿童小学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期。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


小学四年级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是非问题常常是分辨不清。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而时常变化。这时可以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


六年级,学生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广,吸取的信息也更多,对社会现象和国内外新闻比较关心,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还不善于对事物进行是非判断与辨析。


初中一年级,是适应中学生活的过渡期。学习课目增多,压力加大,叛逆心理逐渐萌发。接触的人、事或社会现象越来越多,虽然也能够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不要够成熟,有些事还属于似懂非懂的阶段。


初中二年级,是心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心理呈现动荡性,存在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社会性的约束与自我独立的矛盾冲突往往又会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对事物的看法有了自己的见解。


初中三年级,随着中考的临近,有了紧迫感,对事物的认识也比较现实和清晰。已能够独立判断大是大非问题。


高中生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


道德认识表现出较高发展水平,道德行为表现出不稳定性。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高中生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己的评价时,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


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


在价值观中,尚缺乏稳定性,还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改变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


因此,高中阶段个体的价值观仍有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并且看问题的个性色彩也比较浓厚。


二、身心发展的水平不同,判断是非的标准也不同


有许多调查显示,小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形象佳、会讲故事、会说笑话、会带着大家做游戏;老师要像个微笑天使,在老师的引导下,每节课他们都能在愉快中度过。


小学生对好老师的定义虽然有些另类,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师个人形象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可能成为他们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在学生面前保持适度的微笑,大方得体的举止,可以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


中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公平公正、和蔼可亲、学生犯错误能够在私下里说服教育、尊重自己的意见、渴望与老师进行更多的讨论与交流、性格幽默、风趣温柔。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判断力、主观辨别能力也在日益的增长,老师对日常事物的处理能力,以及教学水平,也就成了他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个处事公正、说话算数、知识渊博、上课生动的老师,也必定能够得到中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在比较成熟学生的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又可具体概括为:


上课有幽默感、随和、有启发性,但该严厉时还是不能放松,给学生一个充分的空间去交流和表现。


关注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善于表扬与鼓励;善待学生的差异;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有责任心;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理解学生,坦诚相待等等。


大学生眼中的好教师最重要的三项品质是责任感、善解人意、幽默感。


具体标准大体有:敬业,喜爱学生,有亲和力;专业水平高,上课内容“货真价实”,且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等等。


综上所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高尚的师德,才是学生心目中好教师的重要判断依据。一名教师一旦形成了高尚的师德,往往会散发出巨大的能动力量,这有助于深化教师与学生心理交融的程度。


有人说:“能讲述知识的是平庸的老师;能阐释事理的是良好的老师;能引导学习的是优秀的老师;能启发学生的是伟大的老师。”


三、不同学段,考核的参考应有所区别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学生喜欢的老师就一定是好老师”的结论是有些武断的。年龄越小,判断力就越低,偏差也就越大。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判断是非能力的提高,他们对教师的评价也越趋向于理性和准确。


为此,考核教师,不可以不看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但又不可以全凭满意率的高低来确定教师的优劣。


低年级、低年龄段的参考价值和分数比重要相对低些,高年级、高年龄段则相对要高些。


不要一律采取问卷的形式,可以采取问卷、走访、座谈、小作文等多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


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严格考核的各个程序,保证让学生客观、公正、自由地评价老师。


(作者:武宏伟,著有《教育的是是非非》)

通识王蕙
到访时间:2015-11-23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