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大吴泥塑的文化特质

发布者:邓亮生     发布时间:2015-11-06    浏览数:0

 

潮州大吴泥塑的文化特质

邓亮生
(韩山师范学院    美术系,广东  潮州  521041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潮州大吴泥塑所蕴藏的独特文化因素,从它的取材来源、形式表现和审美需求等方面探讨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同时我们也看到潮州多元的传统文化影响着大吴泥塑的发展,大吴泥塑的清新、刚健、朴质和概括美感也发挥出其审美娱乐的功效,结合对泥塑作品的分析和对潮州地域文化的了解,从而对潮州大吴泥塑的文化特质进行了研究,做到对潮州大吴泥塑有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字:大吴泥塑;  文化;  形式;   审美

[作者简介] 邓亮生(1975—),男,广东韶关人,讲师,硕士。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教学研究。广东省潮州市桥东街道韩山师范学院,52104115820148323dengls2007@163.com

民间艺术作品与特定地区的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地区都具有着自己的文化习俗,它体现在生活礼节、岁时节令、集会歌舞和民间信仰等方面。民间艺术作品正是结合着这些文化方面,以其独具的形式和内容显现其文化特点。谈到民间美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域文化活动是民间美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民间美术的内容与形式又充分反映了地域文化风俗的各种事象。【1】潮州大吴泥塑就是在潮州这片文化土壤上发展起来的,无疑,潮州大吴泥塑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质,反映出了潮州的传统文化民俗和生活习惯方面的事象,以及表达了当地民众的精神追求和艺术审美情趣。从南宋至今,走过七百多年历史的大吴泥塑,可谓历史源远流长,沐经风雨,历经几代传人,已成为潮州民间工艺美术花园的一朵奇葩。潮州大吴泥塑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声望有着与天津“泥人张”和江苏无锡惠山齐名,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之乡”,其所蕴含文化的思想、艺术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正是我们需要去把握和研究的。

一、大吴泥塑取材的民间习俗化

题材是美术家在审美地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美术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一定的现实生活。【2】因此,美术家往往选择一定的题材去反映生活,这体现于美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同样,作为民间美术家在创作中也与广大人们的生活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唯有扎根于生活上才能培育出这具有泥土芬芳的花朵。潮州大吴泥塑的取材是与潮州民间习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的取材主要是对潮剧中的戏曲人物形象、地方民间故事传说和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情景的提炼和加工,这有源于潮剧人物形象独特性和潮汕人对潮剧的偏爱,此外,潮州是个具有浓厚传统习俗的地方,按习俗每逢潮州民间传统佳节、游龙赛会、婚嫁生子或祈福登科,人们都到大吴泥塑村请丁(丁即泥塑安仔)、购买不同象征意义的“喜童”等,潮州特别盛行元宵佳节时赛花灯的传统习俗,制作花灯的艺人都会到大吴泥塑村购买“纱灯头”(即制作纱灯的人物头像),此外,潮州民间潮剧和木偶戏也多采用大吴村的泥塑戏曲脸谱和木偶头像。如著名的大吴泥塑大师吴宜兴和吴汉松都擅长制作戏剧纱灯头和脸谱,并取得较高艺术成就,因此,潮汕习俗文化也极大丰富和影响了大吴泥塑的题材表现。

潮州大吴泥塑在题材表现上为六大类:潮剧人物形象、戏曲脸谱、泥玩具、习俗神像、喜童和人物肖像。其中题材的运用在不同时期侧重点也不同,主要从三个时期来看,明清民国时期各种习俗文化及游神活动盛行,大吴泥塑创作多取材于戏剧中的人物、场面,潮剧人物泥塑细分为大斧批、文身、武景、臣景和文寸等人物形象,此外,喜童也是一个常表现的题材,多在礼仪活动中用于结婚生子、祈福、纪念、庆贺等礼品,生活习俗中具有蕴藏较深刻的象征意义,喜童泥塑归类有福娃童、抱鸡童、抱鹅童、鲤鱼童和嬉戏单双童等。文革时期由于政治原因,大吴泥塑的取材受到了限制,多出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形象,改革开放后,大吴泥塑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进入了繁荣时期,作品的取材也广泛了,内容也更丰富,除了保持早期创作题材外,还表现各种当地新生活的人物形象、泥玩具、动物和花瓶等,能积极吸收其他民间工艺和西方艺术等资源,并结合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创作出不同题材的泥塑作品,又能依然保留潮州浓郁的地域文化的特色。

由此,潮州大吴泥塑的取材选择具有着体现潮州重视习俗礼节、敬神祭祖的传统。同时大吴泥塑的取材也体现出潮州人性情中特别注重事功实利,修为养性,敢于创新,接物处事的性情。

二、大吴泥塑艺术形式的精神化

作品的艺术形式能反映出一种精神特质,民间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成就往往蕴藏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精神思想,自古以来潮州由于地理条件和族人的民生习俗、宗教信仰等精神内涵,形成了具有当地人特色的价值观和文化观,表现在他们艺术创造的自由心态和独立取向,处事注重功利,追求完美,及敢于事物竞争、勇于向外开拓发展的冒险精神的价值取向;并且还表现在开放融合、博取众长的文化观。这些特有的潮州人精神思想也同样体现在大吴泥塑的艺术创作之中,大吴泥塑从它的造型制作工艺流程到彩绘、烧制成形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区别与其他地区的泥塑形式手法,大吴泥塑艺术形式大胆吸收潮州戏曲、木雕、石刻及枫溪陶瓷基础上完善起来的,形式语言新颖。首先来看,造型是民间美术存在与发展的首要因素。【3】大吴泥塑造型的独特性表现在形象的纤细、含蓄、生动传神,如大吴泥塑潮剧中人物情节的武号、文身、臣景,不论从其造型、色韵、技巧和色彩,以至于人物的一顰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显尽潮州地域、潮州人文化个性的优势。其造型中的粗细、硬柔、疏密、弯曲、起落、缺宕,更是充分体现出潮州大吴乡人祖上来自江浙一带的儒雅、含蓄、温婉的风范。【4】在表现人物脸部的造型上,塑刻出那含蓄、饱满而唯美,薄而轻巧的单眼皮,加上那炯炯有神的丹凤眼,及舒展上昂的眉毛,椭圆秀丽的脸型,都很符合潮州人的细腻、秀美特色和精神气质。如著名大吴泥塑大师吴光让的作品《唐伯虎戏秋香》,在两个人物在造型上体态优美,手势表情无不达到形神生动,唐伯虎倾斜的动态身姿对视着和秋香那含情的目光组合微妙,整个贴泥塑塑造出具有生动传神,和谐,淳朴自然的造型艺术形式美。吴维清的《曹操咬靴》在造型也上刻画的极为成功,多次在大展上获奖,是大吴泥塑中的精品。

大吴泥塑在彩绘上也尽显地域色彩特征,整体来看泥塑用色鲜艳,粉色明度与重色色调的协调搭配,给人一种柔和、甜美、清新的感觉,突出了淳朴高雅的格调,并注重用色与人物形象特征的稳合,同时大吴泥塑色彩融会了潮州枫溪陶瓷、潮绣等民间工艺“喜用金”、“富贵黄”,丰富了泥塑的用色,其中”安仔“即是喜童(泥玩具),结合当地习俗风气和色彩的喻意象征性,它的色彩上较多运用红黄蓝绿等对比色点缀在粉色上,达到协调中的对比,具有清丽、明朗、淡雅的艺术效果。大吴泥塑的彩绘用色既符合当地人的视觉欣赏,也体现出潮州人兼容并包,不排斥外来文化,善于吸纳融合的精神。

大吴泥塑在制作工艺上极为精细,按挖泥、练泥、捏塑、烧坯、彩绘等五大艺术工艺步骤进行,采用雕、塑、捏、贴、刻、印、彩等艺术手法。其中由早期著名大吴泥塑大师吴潘强创新出的“贴塑”技艺在泥塑艺术的表现手法中是独树一帜,是民间泥塑艺术中的奇葩,是大吴泥塑区别于其它任何泥塑的最大艺术特色。这种大吴泥塑工艺制作的精细一方面体现出自己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迎合当地人对大吴泥塑的需求,满足了潮州人的精神生活。总之,大吴泥塑艺术家对泥塑艺术形式的追求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文化思想与精神情感,在这历史文化的世纪转变中,大吴泥塑与时俱进将不断完善它的艺术形式。

三、大吴泥塑审美的娱教化

大吴泥塑的审美与潮州的生活、节日、民情是分不开的,艺术作品的美感有满足潮州人追求灵活多变、精致细腻、富丽堂皇的审美观,此外,它秀丽朴质的外观美化着物品、殿堂和祠堂,装饰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对大吴泥塑的审美过程中起到了丰富人们生活娱乐与教育的作用,改革开放后大吴村建立了大吴泥塑陈列馆,提供人游玩赏析,是大吴泥塑进行历史的、风格的、文化道德的教育窗口。大吴泥塑中象泥玩具品种多样,有动物、人物、花卉、鱼虫以及各种“土唏胡”,造型都很美,有鲜明的趣味和地域特色,同时这些符合儿童少年的审美情趣,给他们带来很多快乐,同时增长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视觉审美。此外,大吴泥塑在取材戏曲人物故事中,主要是提取民间故事或戏剧中的某一情节或场景予以表现剧中最精彩的内容。这种展示宣传也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激发了潮州人的无限眷恋家乡情感和文化认同心理,

大吴泥塑随着历史的演进在不断的完善和变化,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品质,在继承和发扬民间文化艺术传统中,大吴泥塑留给了我们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毋庸置疑,大吴泥塑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快感,其特有的形制与装饰所表现的人文知识和人生理想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美术》,孙健君 编著,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1月第1  8

2】《美术概论》,王宏建 袁宝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7月第1 214

3】《中国民间美术》,孙健君 编著,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1月第1  127

4】《潮州大吴泥塑》,陈向军 主编, 潮州市群众艺术馆编印, 200312月第1 53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