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艺术实践探微

发布者:刘一兵     发布时间:2015-11-07    浏览数:13

化学教学艺术实践探微

人们对教学艺术的命题研究,有的只是纯粹从概念层面,做一种概念的形式推演,容易形成一种概念游戏;有的是抛开教学艺术概念,只是对教学艺术经验进行总结,没有升华为概念体系。如果我们将思考的对象指向教学艺术思想,而这种教学艺术思想又蕴含了真实的教学艺术实践和经验,则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更好地把握教学艺术概念。为此,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化学教学艺术实践的真实世界,体验和辨析教学艺术的基本含义。

示例1:借助诗词—点缀动态艺术[1]

在学习pH和酸碱指示剂的知识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正因为有一些物质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能显示不同颜色,大自然才会这样瑰丽多彩。朱熹写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杜牧的《山行》中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鲜花色彩斑斓,是因为花瓣的细胞液中酸碱度不同,且含有有机色素。如花青素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火红的枫叶就是花青素遇到酸变红的缘故。不同品种,不同生长环境的花,细胞液中酸碱度不同,与不同品种、不同浓度、不同比例的各种色素互相配合,颜色就千变万化。有机色素的这些性质,产生了大自然中使人陶醉的多姿多彩景色,从而折射出一种动态美。

教师讲解酸碱指示剂时,穿插了蕴含植物花朵色彩的古代诗词,结合大自然花的迷人色彩,在学生的心中荡起美的涟漪,会给学生带来生动、形象的化学美的感受,进入美的意境。古代诗词本身就是艺术,教师运用诗词这样的艺术手段产生了审美化效应,体现了“诗教”的化学教学实践。

    示例2: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吗——“的教学美设计[2]

对于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发生了反应?教师设计将干燥的喷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纸花,进行如下实验:醋酸喷花、清水浇花、气吞小花、水气润花、热风吹花。学生对这组花的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记录现象,经过逻辑推理,确定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且生成的酸,受热不稳定,易分解。

教师对教材中的“小花”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每一个实验都冠以琅琅上口的四字标题,同时用电吹风替代酒精灯等),使之更富生活性、趣味性,为教学平添了几份情趣。教师创造性地处理实验内容,让学生学起来感受到轻松愉快。人,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一切,当然遵循美的规律进行教学。人在本质上也是美的追求者、美的创造性。这一创造性的设计引发了美感,触及心灵,引导学生在真、善、美上产生共鸣,从而萌生一种愉悦之情,进而追求科学的真谛。

示例3: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教学片断[3]

师:演示“塑料软瓶变瘪”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软瓶变瘪的原因,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实验的原理,利用桌上提供的用品,设计其他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1: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振荡,用手试试玻璃片是否容易拿开?

2: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玻璃片是否掉下来?

3: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用一张纸片盖住瓶口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纸片是否掉下来?

4:将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扣于水中,观察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

……

教师先用塑料软瓶实验,让学生感受了化学的有趣!从实验的原理、操作等方面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学生实验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是一种预设中生成的美丽。

示例4:化学键的起承转合导入教学片断[4]

【起】大家知道化学反应的过程包含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但是这些原子为什么会自发地重新组合到一起来呢?

【承】苹果会自发地砸在牛顿的头上,是因为——(学生齐答:万有引力的作用);铁钉会自发地跑到磁铁上去,是因为——(学生答:磁场力的作用);一个两岁的小孩,看到妈妈会自发地扑过去,是因为——(学生大笑,老师答:亲情力的作用)。

【转】那大家想想,两个原子会自发地组合到一起来,说明两者之间有——(学生回答:力的作用)。

【合】很好,力的作用,这种力的作用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化学键。

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案例中,教师的导入结构采用起承转合的技巧,利用生活中因重力、磁场力产生的宏观现象作类比,暗示着化学键概念的本质,并用一些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在有趣的师生对话中领悟化学键知识。此处的化学教学导入是教师精心选择优化的教学技能技巧,遵循教学规律,运用起承转合过程,创设了教学情境。

示例5NaCl晶体在水中的电离的形象化解说[5]

对于NaCl晶体在水中的电离,教材是以如图1-1所示方式进行微观表征。有的教师为这个图片配上形象化的解说,取得很好的效果:“在NaCl晶体中,Na+Cl通过离子键交替排列着。这时,水分子过来了,水分子的形状像大脸猫似的,‘脸’就是氧原子,有负电性,‘耳朵’就是氢原子,有正电性,所以水是极性分子。于是,带正电性的氢原子一端去拉带负电性的Cl,但一个水分子没拉动它,这时,更多的水分子过来了,大家团结起来就把Cl拉走了。同理,Na+也被多个水分子拉走了,它们按照异性相吸的原则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水合离子,从而,NaCl晶体在水中电离了。”


 


 

 

 

 

 

 

 

 


这一示例,教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水分子的形状像大脸猫似的,“脸”就是氧原子,“耳朵”就是氢原子,形象生动,展现了化学比喻教学,突出了教学形象性和生动性。

示例6:实验出了差错[6]

在学生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有一组学生错把铁钉接为阳极,在其附近出现红褐色浑浊。教师没有急于批评学生粗心,而是惊讶地提出,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在学生做出合理解释之后,教师又接着提出两个问题:如果把阳极换成铜,把阴极换成铁,把电解液换成硫酸铜,结果会怎样?如果以粗铜为阳极,以纯铜为阴极,以硫酸铜为电解液,结果又会怎样?巧妙地建构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这条知识主线。

教师面对突然发生的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即实验和预期的结果不一致,故意装糊涂,顺势而为,让学生分析其原理,获得问题解决,是教学应变的表现。化学教师并不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要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失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应变。

示例7:把握最佳教学时机[7]

随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缪老师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今年,他又接了一个新班,面对这40多个陌生的面孔,看到这些熟悉的神色——孩子们总是以种种期待而又凝虑、好奇而又狡黠的神情来观察新老师的。缪老师开始了他的开场白:“同学们,我姓缪”他正准备板书“缪”时,突然不知从哪个座位上发出了一声模仿猫咪的叫声:“喵­——”于是理所当然地引出了哄然大笑。面对调皮学生的这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缪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先别夸我‘妙’,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学习,到时候再请你们给我作评价,到底妙不妙。”学生们安静了,担心“暴风雨就要来临”的惊恐也消失了,自然这场开场白是成功的,第一堂课在亲切平和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这一案例,教师为应对偶发事件,相机而动,随机应变,利用了“喵”和“妙”的同音与意义迥异,体现了课堂教学管理的教育机智。

以上所述的化学教学设计或教学片断,是否就是教学艺术活动范畴,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是,笔者之所以称为化学教学艺术实践,是基于以下认识。

示例1,以古代诗词作为教学内容载体,其本身就是艺术。艺术方式表征教学,是教学艺术。

示例2,化学反应颜色的色彩美,教学美的创造过程,教出了美感,是教学艺术。

示例3,师生创造性的教与学,是教学艺术。

示例4,教师将娴熟的教学技能技巧运用于教学,是教学艺术。

示例5,教师采用比喻的形象化教学,是教学艺术。

示例6,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实验失误,灵活地加以处理,促进学生反思并启发思维,是教学艺术。

示例7,教师把握到最佳教学时机,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利用课堂教学管理的偶发事件,成功化解了课堂管理的矛盾,是教学艺术。



[1] 丁文楚. 借助古诗词点缀化学课堂教学艺术[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9):18-19.

[2] 缪徐. 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J]. 化学教学,2010,(2):4-7.

[3] 缪徐. 试论初中化学教材中实验内容的处理艺术[J]. 化学教育,2009,(8):63-65.

[4] 束长剑. 浅谈中学化学课堂导入中的起承转合[J]. 化学教学,2013,(11):38-40.

[5] 范汝广. 课堂教学中的特色化学语言[J]. 化学教学,2012,(4):9-11.

[6] 张礼聪. 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评价与利用[J]. 化学教学,2012,(5):10-13.

[7] 胡志刚. 教育时机论[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4-5.

刘一兵
到访时间:2015-11-07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