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

发布者:高家方     发布时间:2015-11-12    浏览数:0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高家方

    200310月,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局决定》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在中共十七大上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的定位——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并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一脉相承,尤其是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党自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第一,丰富和发展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之后,进一步提出了“求真务实”的思想,进一步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二,既讲历史决定论,又讲历史辩证法:既坚持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又强调经济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要重视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及自然等因素在社会整体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强调全面协调发展,坚持社会系统发展思想:不仅要进行经济建设(如,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好”与“快”的平衡发展,还要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实现“城”与“乡”的平衡发展等),还要进行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建设和自然保护,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拓宽了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

第四,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坚持了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的思想;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旨向。

第五,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唯物辩证的观点、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种关系的理论;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思想、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三个代表”中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十二种关系的思想等,都体现了各自的理论特色。科学发展观赋予发展观以新的时代内涵:更鲜明的发展目的——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注重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更清晰的发展思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更完整的发展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建设和谐世界;更具时代性的发展要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第六,契合了当代世界先进的社会发展理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与开放性特征:战后世界上发展观念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工业文明观——“发展=经济”:由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提出,把工业的增长、军力、国力、GD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尺度,把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看做是现代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一种以GDP为中心的“发展=经济”的经济学发展观;是18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战后五、六十年代,后发展国家普遍沿袭了这种模式;它引发了人与环境以及人与社会的尖锐矛盾。

2.持续发展观——“发展=经济+社会”:罗马俱乐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批判了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形成了“发展=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观,认为西方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走入绝境,强调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诸如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公正等方面)有一个稳定协调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的有持续能力的基础上,坚持经济和社会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威胁。

3.综合发展观——“发展=社会+人”:上世纪8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在其《新发展观》一书中提出,新的发展应是整体、综合和内在的发展,应确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技术在内的以社会——人的整体发展为中心的发展观念;19953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上,明确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即“发展=社会+人”的综合发展观,他代表了当今最新的发展观念,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托夫勒就指出:“今天世界上……进步再也不能以技术和生活的物质标准来衡量了。如果在道德、美学、政治、环境等方面日趋堕落的社会,则不能认为是一个进步的社会,不论它多么富有和具有高超的技术。一句话,我们正在走向更加全面理解进步的时代。”

回顾我国的社会发展观念,也呈现出一个类似的变化过程:解放以后,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观念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后来,在中共十七大上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表明我们对于发展问题的认识已同国际最新的发展观念“接轨”,已达到对社会发展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认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透视到社会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和进展。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

高家方
到访时间:2015-11-12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