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

发布者:黄映明     所属单位:广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发布时间:2015-11-30    浏览数: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广大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地融合新技术,我校从20109月起开始实行“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全面实施《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研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更快提高;促进教师更新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加快专业发展;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本文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三元整合导学模式。

关键词:三元整合    导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

正文:

笔者以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全面提高教学的水平与效率。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极富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科学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三元导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导”字,提倡的是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

“三元导学模式”中“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能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意义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有效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共享,学会发展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一、三元整合导学模式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1]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FB108152),由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谭国华副主任设计并主持研究。课题借鉴了“哲学取向教学论”及其实践成果,以“科学取向教学论”作为主要指导理论,课题独创的“导学稿”和“导学型课堂”为主要教学载体,以“使学生学会学习”为总体目标。

三元:是指在学生和课程内容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影响教学的单个主要因素(变量):即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是终极,学科课型是过程,教学策略是关键。

教学目标——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回答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

学科课型——课的类型,根据一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类型来划分,主要明确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条件,回答如何学,亦即回答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规律的问题。

教学策略——引发和促进学习的内部过程的外部事件,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主要回答如何教,特别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是依据现代学习理论以及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论和相应的教学设计原理,将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这三个重要变量进行优化整合,写出合校情、生源的导学稿,通过高效课堂实施,形成本校一种有科学实效高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将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教学的科学性的基础之上。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理论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皮连生教授《学和教心理学》

二、“三元导学模式”中导学课的构建和应用

“三元导学模式”主要提倡“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课堂学习模式。将课型主要分为:导学课、内化课、测评课。导学课是主要课型,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编写导学稿,第二环是:上导学课。其中,导学课分两段进行,每段一课时。两个课时配对进行,第一课时简称自主课,主要包括:第一步:解读目标;第二步:自主学习;第三步:小组研讨。 第二课时简称探究课。主要包括:第四步:问题解决;第五步:总结提升;第六步:反思完善。每课时分3步实施,两节课合计6步,简称“两段六步”。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我将两个课时压缩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也分6步完成,简称一段6步。

下面简单叙述一下信息技术课程导学课的主要流程:

(一)第一环节:编写导学稿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导学稿突出“导学”功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区别于学案、讲学稿。三元导学稿分教师版和学生版两个版本,教师版供教师教学时参考,学生版供学生学习使用。导学稿学生版是在导学稿教师版的基础上缩写而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导学稿指引下,学习教材,掌握学习目标。

《导学稿》教师版的编写程序:第一步:进行教学任务分析;第二步:确定课型;第三步:确定教学目标;第四步:确定学与教的方式;第五步:课时安排;第六步:编写计划;第七步:备课组讨论修改;第八步:定稿;第九步:制作课件。

《导学稿》学生版要简明,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要渗透对学生策略的指导,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它是在导学稿教师版的基础上缩写而成。

下面以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为例叙述一下信息技术课程编写导学稿的主要流程:

1.  分析教材,编写教学目标

教材中关于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二项:(1)视频信息的采集;(2)视频信息的加工;

第(1)项内容属于定义性概念学习,只需达到了解水平即可。

第(2)项内容也属于实际操作的学习。学会运用绘声绘影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简单加工,如;裁剪、选取、删除、插入、合成、转场特效等; 并尝试制作照片MTV视频。

教学目标(共6个)

1)了解视频的原理。

2)了解视频的采集方式。

3)知道视频的常见格式及加工工具。

4)能使用绘声绘影能使用绘声绘影进行简单的视频的剪接与简单修饰。(重点)

5)制作MTV视频片断。

6)制作并完善MTV视频。

2.确定学与教的方式以及课时安排

用讲授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的教与学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其中1课时完成目标12345;第2课时完成56目标。

3.创设情境,编写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4小项。(1)回忆原有知识;2)学习新知识;(3)教学小结:(4)拓展

4.审稿、定稿,制作课件

(二)第二环节:导学课流程

 在教学中,教师开始只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包括重难点。让学生根据导学稿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探究,并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能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及时调整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分层设疑、分层释疑、分层辅导,再结合学生的分层练习、分层反馈,努力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充分体现分层导学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1.         第一步:解读目标。有老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学习目标,最好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巧设教学情境(例如问题式)。时间最好控制在2分钟内。

2.         第二步:自主学习。将导学稿(学生版)发给学生,按导学稿的指引,个人自学,原则上不讨论。5分钟内完成。此时教师巡堂,或个别辅导,不讲课,监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自主学习(5分钟)

总结提升

5分钟)

反思完善

3分钟)

小组研讨(10分钟)

解读目标

2分钟)

问题解决(15分钟)


3.         第三步小组研讨。通过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交流讨论预习成果、问题解疑,兵教兵,兵帮兵,小组互评,让学习小组及小组长的作用最大化。教师这时只需全程监控,将各组反馈上来的疑难作好记录,也可进行提示、辅导。本环节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         第四步:问题解决。15分钟内完成。本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将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机整合、适当提升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找出方法,以求开阔思路,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使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此环节中要根据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适时点拨,启发诱导。

5.         第五步:总结提升。要求5分钟左右。学生谈对本节学习体会或收获;教师对学生或小组的学习表现、独到的发现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赞扬和肯定;本环节教师还要对本节的知识进行梳理,学法进行指导,解题技能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当然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会有豁然开朗、学有所获之感。

6.         第六步:反思完善。学生个人完成。3分钟完成。要求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方法技巧等;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也可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鼓励学生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经过半年的实验我们发现,采用“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教学策略能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意义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有效的转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但“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现在还处于实践阶段,整个导学流程(一段6步法)和每步的时间控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需要、教材需要和学生需要灵活处理。以下是经过了半年的三元导学模式教学改革后思考整理了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放下包袱,改变观念

实践中很多人有种困惑:实行“三元整合”课改后,课时明显不够;课堂上总感觉学生不能像课前设想那样能掌握课堂要求知识点,还是要花时间去讲清,学生才能转过弯来。还有就是课堂放开了,学生活跃了,但总感觉是有时放开了却收不回,课堂总是给人乱乱的感觉。其实问题关键是:我们的行为方式改变了,但我们的思想观念依然没变。所以当务之急是放下包袱,改变观念。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要充分钻研教材,学会自己整合课时,解决课时不够的问题。其次在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清脉络等等。第二就是应该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全面学习“三元导学模式”和积极开展以教师基本功、班主任工作方法和师德,师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师训工作,通过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网等途径展开大讨论、大学习活动,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教,必须有效,学,必须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具有我校特点的“三元导学模式”。

(二)导学稿的撰写

1)导学稿的撰写,必须注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导学稿的中心思想。教学目标必须明确,使用让学生易读懂的文字表达。

2)导学稿必须符合生源水平,教材要求,由浅入中。不怕学生全会看懂,最怕学生完全看不懂。

(三)大胆创新

创新是教改的永恒主题。课改无固定的模式,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不断的发现,不断地反思,只要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在心境愉悦的情况下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即可。“三元导学模式下”的导学课中的一段六步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需要和学生学情需要作一定的调整,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革新。努力在实践中演绎出最适合本校学生的一套完美的、与时俱进的策略。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课程改革突破口在课堂,而课堂改革聚焦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在近段时间内,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领会,并要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大胆实践,积极地探索,总结得失,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谭国华三元整合教学模式.番禺日报.201235

[2] 庞凤启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模式.枫叶教育网.2011-1-7

[3] 尹霞.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解.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8月第19

[4] 石其乐.《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改革探究.中国电化教育.20086月总第257



[1] 谭国华三元整合教学模式.番禺日报.201235

附件

  •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doc     下载
林君芬
到访时间:2015-11-30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