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阅读突围

发布者:吴元军     发布时间:2015-11-23     浏览数:0 精华


佛山四中 吴元军

一、现状:

身处一线的教师都清楚,我们的学生其实爱读书,因为他们选择了高中,书籍对他的兴趣还是大于其他东西的。但是,目前学生不读课外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来自高考科目的教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完成作业。教师把学校施加的压力转化成对学生作业的布置,因为考试成绩大多取决于时间上的投入,也就是课外作业的练习多少。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练习时间不足,只能是课外练,如晚自习。但是高一的九门科,学生在高一开学时,还对高中生涯充满希望,很快就被作业弄得兴趣全无。到了高二,不愿做作业的就选择文科,不愿背书的就选择理科,不少同学不是根据兴趣选择分科,而是避难就易,是一种逃避。比如爱画画的本来应该报文科,却选择报理科,理由是背书背不下来。还有一些转班的,原因只是他喜欢的女同学在学理科或文科。家长和学校却蒙在鼓里,只是尊重学生的意愿。

二是来自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反对。看课外书,需要时间,有的同学由于看课外书,渐渐不做作业了。这样,科任老师不答应了,有的班主任下班巡视时,见了就没收,有的科任老师还会把书撕碎。课外书反而成了一种精神鸦片,除了语文老师,人人皆痛恨之。看课外书耗时长,见效慢,不如其他学科做题效果明显。这也是对语文学科的不理解和认识误区。语文是慢的艺术。

三是家长的压力。有的家长对教育不甚了解,他们更关注结果,比如孩子的成绩。因此,如果在家里发现孩子在看课外书而不是在做作业,有的家长可能会斥责。

四是社会风气的影响。由于影视作品的风靡,过去的书香已被各类“星味”吹淡、冲淡不少。做笔记的没有过去多了,碎片化阅读、手机阅读、网上浏览已成为主要的阅读的方式。

总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下降。

二、阅读突围

1、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阅读,首先不能满足于教科书。

有人说,教科书的存在,原本就是对学生之于书的兴趣的一种摧残。而为了应付教科书里知识点的掌握,势必要排斥其他内容的阅读。所以,在中小学,老早就出现了所谓“课外书”的概念,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本质上都对课外书取排斥态度,认为学生看多了课外书,就会影响成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但是,只看教科书最后成绩好的学生,日后连读书的兴趣都没有了,会有什么出息呢?这种说法尖锐但不无道理。

语文教师要占领制高点,经常推荐书目,下面举一例,如:

《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

    说明:该书目由新阅读研究所联合北京十一学校共同研制。新阅读研究所创办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作为“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总主持人。

  高中生基础阅读书目

  1、《宋词三百首》,上彊村民()

  2、《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

  3、《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4、《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鲁迅

  5、《家》,巴金

  6、《雷雨》,曹禺

  7、《围城》,钱钟书

  8、《白狗秋千架》,莫言

  9、《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威廉·莎士比亚

  10、《蒙田随笔》,()蒙田

  11、《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12、《巴黎圣母院》,()雨果

  13、《高老头》,()巴尔扎克

  14、《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15、《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16、《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傅佩荣

  17、《史记选》,王伯祥(选注)

  18、《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19、《谈美》,朱光潜

  20、《苏东坡传》,林语堂

  21、《民主的细节》,刘瑜

  22、《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23、《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24、《菊与刀》,()鲁斯·本尼迪克特

  25、《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G·伽莫夫

  26、《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27、《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埃里克·坦普尔·贝尔

  28、《宇宙》,()卡尔·萨根

  29、《物种起源》,()查理·达尔文

  30、《蚕丝——钱学森传》,()张纯如(实习记者孙乐琪)

2、在“夹缝”中阅读:见缝插针地读

环境虽然险恶,语文和语文老师仿佛在“夹缝”中生存,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夹缝”中阅读,见缝插针地读。

如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学校的阅读室与班级图书角。“走出去”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阅览室自由借书阅读,每周一次, 或每两周一次,甚至每学期一次也行。这样可以影响一部分人。笔者还允许学生每周二下午第九节课可以去图书馆借书。不少同学养成了借书还书的习惯。

“请进来”是要求学生每人带一本课外书放到教室图书角,然后让学生自由借阅,当然,要登记好借书和还书时间。或者学校允许每班到图书馆借30本书放在教室里,几个月后再归还。当然,这与学校领导重视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如课前三分钟,笔者的课前活动有:“新书推荐、同学名言录、我爱演讲、我们来辩论、我爱记诗词”等形式。本学期笔者两个班各买了一本《365天读经典》,这本书里面包含了名言、诗词、古文、现代文,有小说、散文,内容可谓是一书在手,经典一网打尽。每个上台的同学都从上面介绍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给全班同学。上台的同学要精心精心挑选,有的同学事先把发言写在纸上,以防错漏。后上台的同学不能重复前面同学的内容,这就必须规避。越到后面的同学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文章越来越难。

如晚自习前,有不少班级、老师都采取这个做法,晚自习前15分钟,放投影,看美文,或视频,养成一种阅读的习惯。

平时,周一到周五:通过布置做读书笔记的方式,如“走进名人+名著”,400字,写在原稿本上。这样做的好处是由于是作业,大家更重视,但不足之处,学生阅读时间太仓促,不如周末周记那么从容。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随便抄抄了事。

双休日:或者写周记随笔,学生自由写作,尽情发挥,每周都会有佳作诞生。

3、形式多样地阅读

除了传统的纸质阅读,我们也不能排斥电子阅读。毕竟世界大潮,浩浩荡荡,聪明的教师因势利导。

学生在家里如何阅读我们不干涉,但可以提倡多读纸质版。比如,为了防止学生上网抄作业,我们的作文训练全部放在每周二的课堂上完成,不能带回家完成。

课堂上,我们一方面尽可能的复印一些纸质版资料,如笔者自己编写的《笔仙》、《校本阅读教材》,同时也播放一些经典和有时代气息的视频如:朗诵、演讲、辩论、电视栏目。利用每周的语文自习课进行播放,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就能始终保持。

总之,“语文学习的根本出路就是让学生读书。”只有读书,它才能开阔视野,它才能扩大自己的襟怀,才能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才能对民族有自信,有自豪这些东西,而不是一头扎进字词句的训练中,没黑没白,没早没晚地去训练。

学生的阅读水平是由教师决定的。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