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发布者:陈镇艺     发布时间:2015-11-28     浏览数:0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基于我国的教育现状,对校园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重新认识。

一、更新观念、接受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主要承担者——学校的职能正在变的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但无论怎样变化,文化继承和知识传递仍然是学校最根本的一项活动。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应该是学校的信息化,即校园的信息化。从结构上看,校园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的单单思维的过程,还包含有技术层面的信息化(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施授者这一层面的信息化(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两个方面只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校园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最大的实际应用效果。
  首先,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之处在人而非技术或物(硬件设备),技术是教育中的工具性要素,技术只有为人所使用才能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教育工作者一对教育信息化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眼光是影响和制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体制创新,制度更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具有教育现代化的意识,端正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不能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可有可无、可早可晚,以至于不愿意用网络、不学用网络,不会用网络。校园信息化也不是赶时髦,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化或网络化,单纯的以为拉几根线将相关设备连接起来接入因特网建立一个学校网站发布几个漂亮的网页就是建成了校园网或是做了几个CAI课件,上了几堂公开课就算是实现了信息化教学等等。其实,这样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上。过分强调现状,会走向保守,固步自封,不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带来的可利用资源:过分强调先进技术又会脱离实际,在现实应用中难于驾驭。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要求,也是对学校未来的重新设计。需要学校的决策者统一高度关心和重视,统筹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把握教育发展变革方向。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教育问题,不是技术问题。网络的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之一就是:在教与学的诉求对象上、时间上、地点上不再有严格的界限,只要有真知灼见,无论是谁、何时、何地,不过要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必须依靠网络提供的先进的学习平台与工具。因此,人的信息化应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教育下作者一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敢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战,自觉积极参与信息素质的提高和培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把学习、掌握信息化技术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校园管理:教会学生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知识探求的兴趣和动机。作为学校,要创造条件和建立激励机制,对学校教师、技术及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注重提高他们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以及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同时为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提供更多的触网时间和机会。只有把网络的使用密切渗透到日常教学、管理、学习和校园生活中去,才能全面体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先进作用。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