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推荐!

提交者:黄福升     提交时间:2015-11-09    浏览数:0     

校本活动成果;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广东省连州市连州中学    黄福升 

  要: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学习兴趣;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技能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最本质特征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总是主体指向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动。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产生的,对化学学习起推动作用的兴趣。它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①是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情绪的表现;②是学生能够积极地自觉地进行化学学习的内在动力;③是由学生指向化学学习的自我活动。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在新课标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做足绪言课的功夫,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把第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同时也增加老师的个人魅力。因此应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兴趣不同于有趣,是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再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鉴于有趣对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很多人都是酬躇满志的,都想在高中把化学学好或者曾经没有学好的现在想学好的,老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样一种心态。例如在高一新学期里我拿到课本第一节课不是学习课本的内容,而是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北大校长周其凤所写的化学歌《化学是你化学是我》: “化学究竟是什么, 化学就是你; 化学究竟是什么 ,化学就是我 ;化学究竟为什么 ,化学为了你 ;化学究竟为什么, 化学为了我.父母生下, 生下的你我, lalala 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你我 的消化系统 ,lalala 是化学过程的场所。记忆和思维活动, 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
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 ,也是化学神出鬼没;也是化学物质的 ,神出鬼没。等”让同学们从中找出化学你我他,并让就这首歌中的歌词进行发言和辩论。有力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很多。于是学生在感受化学神奇魅力的同时,油然而生了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化学在当今社会中作用,感受身边的化学,而打破在初中学习时认为化学只是一些条条框框的记忆这样枯燥的学科观点,让学生感受“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

二、创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赵宁同志主编的《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初中化学)》中对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的定位、教师的定位、学生的定位都有了全新的诠释,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被动者和接受者,而在新课标下学生的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是在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因此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鼓励他们适时提问,然后,与学生们一起相互讨论,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答案。例如在探究金属钠的性质时,我对课本的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根据实验的进程),在200mL的烧杯装150mL的蒸馏水然后往烧杯滴加2-3滴无色的酚酞试液,再往烧杯放一小块金属钠,金属钠为什么浮在水面,并发出嘶嘶的响声而且不规则的游来游去,金属小块很快变成小球,溶液变成红色。通过师生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的。
三、发挥实验魅力,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如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这是高中第一个金属与水的反应,学生对这样一个有背于生活事实的实验期待已久了,因此不少学生心态就是看热闹,看看金属还能水反应,若能反应又是怎样进行的呢?如果在这个时候如果立即做实验,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这时我会要求学生列一个观察现象的提纲,让学生在感受化学的神奇的同时,知识掌握更是主要的。另外,要结合学校的实情组织好实验,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条件。进行分组实验,班级里有50多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来参与实验,注意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能够发现多少就记录多少,在做完实验后指出并且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处理后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而不再是旁观者的角度来学习,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在增加实验探究性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间合作能力。但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首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可将学生的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确定后,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另外,要让学生事先预习,对整个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为能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再次,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进程,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我在上原电池这节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原电池构成的条件,我先让学生制作一张表格列出原电池构成的条件,例如在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等问题上,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我利用现有的学校实验条件,做了以下的分组实验:设计了水果电池的制作过程,我让每组用一个橘子,导线若干,铜片、锌片,电流表做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没有想到学生发挥了超乎想象的想象力,有的人用钥匙代替铜片和锌片,有的人用耳机代替电流表,有的人用橘子水代替橘子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实验结束,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事实证明,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很强,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 
   
 
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以外,教师还必须开拓学生的思路,想方设法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们边做、边看、边想,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例如学习硝酸的性质一节,可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下列实验:铜与盐酸不反应,但铜与稀硝酸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就可以产生无色气体,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可得到铜不但与浓硝酸反应,还可以与稀硝酸反应,说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正确结论。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还不够稳定,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容易丧失信心。为了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一方面要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如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只有努力不懈,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四、精心设置疑问,培养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注意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适时适度设置悬念,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兴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做证明海带中存在碘的实验中我准备了以下的一些问题:(1)海带中的碘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2)在进行灼烧海带时我们应该怎样对海带进行预处理。(3)海带在灼烧时为什么要加少量的酒精。(4)在选择氧化剂时我们为什么要用过氧化氢,而不选择氯水或者高锰酸钾等。又如在学习硝酸的化学性质时,首先提出疑问:在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应看到什么现象?许多学生回答说:“变红色。”对这一答案,我没有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组织学生做实验,探究新知识,实验结果表明:在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先变红,微热后,红色消失。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们获得了圆满的结果,显得非常高兴,抓住时机,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下一个问题:在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为什么会先变红,然后褪色?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变红的原因是硝酸具有酸的通性,能电离出氢离子,对褪色的原因,说法不统一,于是,组织学生复习:在氯水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也会出现先变红,然后褪色的现象,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明白了浓硝酸使石蕊褪色的原因:浓硝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我在此基础上立即做了一个对比的实验,在稀硝酸里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如果我们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情况又将是怎样的呢?面对这一连串的疑问,学生只有在课外查查资料才能做出很好的回答,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也得到了升华,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硝酸的化学性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课外亲身感受,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对书本上某些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促成教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例如,在必修2中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我们只是学习课本上的长式元素周期表,对于其他形式的周期表学生知之甚少,认识了这点后我做了这样的安排要求学生利用课外资料、网络信息等手段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并且是独一无二的周期表。事实证明:这样做了,学生在制作周期表的时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制成了各种新式的周期表,有的把它制成了机器人的形状,有的人制成了大楼的形状,有的人制成了螺旋状,还有的制成了鱼形,嘴里还吐着泡泡……又如在学习甲烷的结构时单从课本、模型展示上学习还是抽象了一点,学生在头脑中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明确的构型特点,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做一个甲烷正四面体的空间构型。学习乙烯时,学生了解到: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的调节剂,用它可以催熟果实。我可以感觉到这知识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并要求学生完成教材里的家庭小实验:用熟苹果催熟未完全成熟的青香蕉。学生们兴趣很高,有些学生把这个家庭小实验带到学校里做。以上都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生产和社会,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思路,在加深了知识学习的同时,感受了化学的奇妙,兴趣自然也高了。

  总而言之,教师应积极采用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新课标下的学习理念,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宁等著.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初中化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组织.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任志鸿主编.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一(第4版),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

[4]:邢永福主编.现代教育思想,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5]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徐俊龙.浅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高师化学专业学生的一些启示,咸宁学院报.200522

7〕:北大校长周其凤所写的化学歌《化学是你化学是我》。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