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梁恋媚     提交时间:2015-11-11    浏览数:1     

 

1.2技术的性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技术是人类有目的的“以人为本”的活动成果。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2、情感目标

使学生懂得技术的发展要靠创新,没有创新的技术就没有生命力。通过技术发明和革新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技术创新的兴趣。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技术的性质”是“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二节,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关系后所要学习的,旨在告诉学生“技术是什么?”,“技术怎样?”。在这一课时里同学们要把握技术的3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教学难点是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综合性、两面性的理解。

难点:对技术性质的理解、内化。

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以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以实际技术产品为教学案例,通过直观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技术这个概念模糊不清,对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似懂非懂,因此本课时要增加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对身边技术产品的认识,加深对技术的理解。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是学生步入技术世界的关键门槛,教师要把好这一关,当好学生走入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教学策略:

引入以学生生活贴近的最新技术产品实物,让学生从实物寻找技术的性质所在,激发师生互动,把教学活动推上高潮。 

教学准备:

小板凳,无线鼠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二、导入

【例子】:小富翁的烦恼

    普通存钱罐在每次存取钱的时候,又幸福,有痛苦……

【提问】: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回答】

三、新授

一: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展示图片】

让学生阅读案例:助听器的发明
  分成4人一个小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a. 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
  b. 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
 (将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体积小巧、方便佩戴)
  c. 满足了什么具体的需求?
 (使耳聋人方便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

总结: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补充案例】:

1):星空雨伞

2):手机

3):无线鼠标

【练习】下列发明的目的?解决的问题?

空调

调节环境的气温使人更舒适

洗衣机

自动清洗衣物,解放人的双手

汽车

方便出行,解放人的双脚

4):洗衣机的变迁

引导回答: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从手机的不断变化,引出技术的创新性

2、技术的创新性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

2):技术创新:技术发明

技术革新

【讨论】:

有人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项发明的第一次应用。你是否赞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引导学生回答: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与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例1】:造纸术的发明
  蔡伦, 字敬仲, 桂阳(今湖南桂阳县)人。公元88 ( 东汉永和九年 ) 发明了造纸术。

一次偶然在郊外看见茂密的树再度触发了他造纸的灵感。他命人剥取大量树皮, 磨成浆粉,经高温蒸煮, 然后以固定尺度木模, 造成纸型, 再曝晒、风干, 终于造出了纸。

我国的造纸术先传到朝鲜、越南, 610年传到日本, 后又传到阿拉伯。12世纪中叶再传人欧洲400年后传到美洲。纸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被列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使中国跻身闻名古国。

【实例2】: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莱特兄弟 第一架飞机

19031217,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在大西洋沿岸的吉迪赫克试飞成功。
  

实例3】: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面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骑车时两足不用蹬地,提高了行驶速度。

1887年,英国人劳森完成了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同年,英国人邓鲁普研制出了充气轮胎。从此,自行车技术也完成了向商业化的转化,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

【讨论】:自行车的创新和发展经历的技术革新阶段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回答: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3、技术的综合性

【展示】:往届学生制作的小板凳

【提问】:制作一个小板凳需要综合运用哪些知识?

【练习】:书本14页,在图中的小椭圆形空白处填写这些学科的名称。

  我们习惯于把技术与科学两者联系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 简称科技。其实, 技术与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问题提出】:技术与科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完成下表。

科学

技术

区别

定义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侧重

 认识自然

利用和改造自然

回答

 是什么 ”“ 为什么

怎么办

实验

 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联系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补充两个不同:

(4) 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 此类成果一般不具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

(5)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技术离开了实践, 就无法体现其价值。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区分练习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活动

瓦特发明蒸汽机                技术活动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科学活动

爱迪生发明电灯                技术活动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科学活动

我国发射神舟七号              技术活动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科学活动

核能利用                      技术活动

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展示图片

 技术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堂小结】

技术的性质包含: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

【补充案例1】:杂交水稻技术需要多学科知识(视频)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 具有全面、深厚的农业科学知识。1973, 袁隆平和他的助手终于成功地实现了水稻的三系配套,使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这一成果轰动了世界。
  杂交水稻技术是植物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这说明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引导学生总结:任何技术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各种知识领域 , 凝结着各种知识的精华。

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 

【补充案例2】:核能技术与核物理学
  核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它的发现源于核物理学。核物理学是一门内容高深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微观物质世界。核物理学这门科学,不等于核能利用技术。人们要成功利用核能发电, 造福人类,必须在核物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其他科学知识(如数学、化学、热力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学、仪器仪表学等),才能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实现科学向生产力的转化。

  
  

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讲前三个性质: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在讲技术的目的性进行“助听器”案例分析时,学生对“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对这些亲近生活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把握。在教学中我不但采用了课本上的案例,又增添了自己精选的案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技术的学习兴趣。  

附件

  • 1.2技术的性质.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