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2015年第2期(总第11期)
  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5-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5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通识闫德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贾玉欣     提交时间:2015-11-30    浏览数:0     

“石龙传统手工艺现状调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及评析

贾玉欣

内容摘要: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土文化和乡土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本文以指导学生开展东莞石龙传统手工艺研究为例,分析和谈了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过程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手工艺;活动案例;评析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东莞石龙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而这里的传统手工艺品,曾经辉煌一时,是石龙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传统手工艺行业也曾经带动了石龙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人们也逐渐淡忘这曾经辉煌一时的传统手工艺行业。民间曾流传着“九庙六桥鸣凤里”之句,描述了当时石龙的兴旺繁华,交通发达景象。石龙这种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历程是珠三角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

《千字文》中说道“鸣凤在竹”,可见当时的“鸣凤里”就是一条专卖竹器的街,这条弥漫着竹香的老街就是今天石龙的竹器街,竹器街曾命名为“革新街”直到1978年才恢复为竹器街。竹器街位于石龙镇西旧区,东与百花南路交接,西与中山西路相连。街道并不长,只有123米,约为3米宽。各家各户的竹器自编自卖,集生产销售于一体,20世纪初,是石龙竹器业最鼎盛的时期,据说当时从事竹器生产经营的就有7000多人,占当时人口的大部分,除了东莞籍外,还有来自其它地区的。石龙的竹器行业之所以如此繁荣兴旺是跟石龙分流的东江南北两支流,河上船只络绎不绝,加上竹是当时重要转运货物,由此带动了石龙镇竹器业的发展1949年以后,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石龙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人们都逐渐淡忘了传统手工艺,使从事竹器业者减至数百人.到现在只剩下退休工人开着的十间左右家店铺。竹器制品开始突出“传统工艺”。

    “喜气洋洋庆新岁”在这充满欢乐的气氛下,一群活泼 充满生气的纸狮子在跳跃,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而这受人们欢迎的纸狮子就在石龙太平路的几间铺子造成。凭着优质美观及手艺精致,这传统手工艺依然受各界层人士的青睐。

竹器与纸狮子头等传统手工艺的兴衰,是社会的缩影,它的风云变幻是历史的见证。

然而,时过境迁,东莞石龙的传统手工艺行业现在生存非常艰难,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荣。人们对于传统的民族工艺关注越来越少,东莞乡土文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活动过程

1、选题和准备阶段(2008920日——107日)

1)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召开历史活动小组学生讨论会,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拟有关调查研究的课题。

2)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如走读生还是住校生、课余时间安排等)自由组合结成活动小组,拟定活动计划,收集有关文字资料,选取和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进行课题前期准备。

2、具体实施阶段(2008108日——116日)

1)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时间前往东莞石龙一些老街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拍摄相关照片等实物资料。

2)由各活动小组在东莞市石龙镇,随机选取学生和市民,开展调查问卷,并访谈学校的部分老师和每天前来学校接学生的家长,调查普通民众的意见和看法。

3)每周召开活动小组碰头会,互相通报活动进展,共享文献、图片、影音等资料。

3、总结分析阶段(2008117日——2008121日)

将所有的调查问卷和收集的资料、图片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调查数据、访谈纪录等,开展各小组成果交流活动,撰写调查报告。    

(三)学生活动研究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东莞石龙的传统手工艺行业生存非常艰难,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荣。人们对于传统的民族工艺关注越来越少,东莞乡土文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进行调查活动的同时,我们发现,人们不仅重视到了民族传统工艺濒临消亡问题的严重性,也对传统手工艺的前景深感忧虑。人们认为政府等有关机构对保护和传承乡土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手工艺时,力度还不够,不能使更多现代人了解美丽而有神秘的传统文化。

(五)学生体会和收获

    经过这次实践调查活动,我们第一次用心去关注我们身边的历史,使我们明白了历史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有关民族文化和乡土历史研究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尝试了和课堂学习完全不同的自主探究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小组合作,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在70多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到了书本知识和自主学习的不同,从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也认识到探究学习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因为在日常紧张的学习之余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探究活动不仅要克服青少年贪玩的习惯,有毅力能坚持下去,更重要的是,实践探究的题目我们自己非常感兴趣。这也印证了老师经常说的话:“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通过此次调查后我们有以下几个建议:

1、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更多关于我镇手工艺的介绍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工艺,也让更的人们重视传统手工艺的失传问题。也可以在人流量多的地方开展传统手工艺品展览会,现场制作等活动。

2、学校等机构开展传统工艺课,让现代青年们在忙于学习的生活中添加一些乐趣,更重要的是能人学生们提高动手能力和增加对手工艺的了解。

3、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多向年轻人们介绍,让他们的孙子女更加深入地了解手工艺的文化,可以从小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有益于孩子成长,更可以将传统手工艺技术一代代相传下去。

4、我们青少年思维比较活跃,应该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细节发掘出更多构思来制作手工艺品,还应多发扬我们的传统工艺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镇的传统特色,

5、市民在生活上多用一些传统工艺品,把传统工艺品当作是一种时尚用品。在一些现在普遍青年男女喜欢的节日,如西方情人节、圣诞节和普通朋友的生日等需要送礼的日子,我们都可以亲手制作一些传统手工艺品作为礼物,既可以节省,又可以表达心意,也把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发扬光大。

6、随着现代化的加快,传统的事物就容易被淘汰,从事手工艺的人们应与现代相结合.让他们的手工艺弥漫着传统和现代气息,让传统手工艺现代化。

【案例分析和教师反思】

“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发展能力、发现自我,认识社会,从而最终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研究性学习,便是与21世纪相伴而来的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1]

组织这个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曾经担心学生参加这个活动会影响到他们日常的文化课的学习。但后来我们发现,在允许他们自主草拟和选择探究实践活动的题目后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没有了平时课堂常规学习时的陶条框框的限制,他们的学习潜力似乎全都迸发出来。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也学会了和其他人相处,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学会了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做到了资源共享。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给与学生的。

通过组织这次学生探究实践学习活动,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或者说从中也有了一些感悟:

首先,在选择探究学习题目上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中学生实践探究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有了兴趣,他们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会勇往直前。中学生处于心理素质正在形成的阶段,兴趣对于学习效果的好与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来开展探究活动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其次,探究学习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可支配时间以及物质条件出发,不能赶鸭子上架。中学生虽然智力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知识不够全面,认识能力有限。因此,如果课题的题目定得太大太空,学生必然会因为其知识和能力水平等的局限而中途放弃。此外,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因为调查和搜集资料肯定会产生一定的交通费和通讯费以及资料费用。这些费用不能超出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免引起家长和其他人士的误解而适得其反。除此而外,中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学习文化课上,课业负担很重。如果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其正常学习,家长也会反对,这样就偏离了我们搞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初衷了。

再次,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扮演好辅助指导的角色。在以往的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可能因为担心学生能力和经验不足而将整个探究学习一手包办,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无所适从,没有真正得到锻炼。这样一来,探究学习这场“戏”的主角和配角就搞反了。我们不能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老师只是辅助知道的配角。

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做,才能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他们才会在挫折和困难中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才能从中找到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及时地给与引导,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而这些做法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之路都有着重要影响。

总的来看,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我们老师在组织活动中也发现了新课程改革下乡土历史文化的生命力,对于以后的教育教学也是一种启示。



[1]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主编《综合实践活动(必修)研究性学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一页。

 

2015年